人性藝術—第六章 讓成功機制輕松地為你服務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六章 讓成功機制輕松地為你服務

“壓力”一詞目前在我們的語言中變成了一個十分常用的詞。我們說這個時代是充滿了壓力的時代。担憂、焦慮、失眠甚至潰瘍病,都成了我們這個世界上必不可少的東西。

然而,我相信,事情并不是非如此不可。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我們忽略了自動的創造性機制,想用意識的思維或者說“前腦思維”來做一切事情,解決一切問題。

前腦相當于電腦的“操作者”或者其他伺服機制。我們使用前腦時能夠想到“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我們進行想象和確立目標也要使用前腦。我們還使用前腦收集信息,進行觀察,估價輸入的感官資料,從而形成判斷。

但是前腦不能進行創造。它不能“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就象一個電腦的操縱機構不能完成工作一樣。

前腦的任務是提出問題,區別問題——但根據它的本性,它絕不是設計來解決問題的。

不要操心太多

而這正是現代人所想做的事——想靠意識思維來解決他的一切問題。因為現代人幾乎完全依靠前腦,所以變得過于操心,過于多慮,過于懼怕“后果”。

幾十年前,美國心理學先驅威廉.詹姆士在一篇題為《情緒放松之道》的文章里說,現代人過于緊張,過于考慮后果,過于顧盼。所以他提出一種比較好、比較可行的辦法,“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觀念和意志系統豐富、多樣和有效,我們必須養成一種習慣,使它們擺脫所受到的壓抑,解除自己對后果的過分關注。這種習慣同其他習慣一樣是可能培養的。謹慎、責任感和自尊,熱烈的感情和憂慮的感情,在我們的生活中當然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當你下決心時,當你決定行動的計劃時,要盡可能地控制它們,不要讓它們過分細膩。一旦做出決定并將它付諸實施,就要徹底拋棄一切負責心和對后果的關注。總而言之,放松你思維和實踐的機制,讓它自由地運轉,它就能加倍有效地為你服務。”

以退為進

后來,詹姆斯在他著名的《吉佛德演說》中舉了一個又一個的例子來說明:很多人有意識地努力了很多年,試圖擺脫担憂、焦慮、自卑、負罪感,但都沒有成功;而當他們自覺地放棄掙扎,不再用意識思維解決問題時,反而發現自己獲得了成功。詹姆斯說,“在這些情況下,正如無數案例中的人敘述的那樣,成功之路在于……妥協……..消極,而不是積極。因此,成功的法則應該是放松而不是緊張。放棄你的責任感,放松你的緊張感,把你的命運交付于更高的力量,真正對命運的結果處之泰然…….。這不過是讓你不安的自我有一個休憩的機會,而去發現另一個偉大的自我。樂觀與期望結合的結果——不管早晚,不論快慢——和放棄努力產生的新現象,都會顯示出人類本性的真實面貌。“

創造性思維與行動的奧秘

前面我們講到的事實可用作家、發明家和其他創造性工作者的經驗作為證明。他們會同樣地告訴我們,創造性的觀念并不是前腦工作時產生的有意識的思維,而是在意識放棄所考慮的問題,把注意力轉向其他地方時自動和自發地產生的,就好象晴空中響起的霹靂一樣。這些創造性的觀念也不是不經過對問題最基本的意識思維而突然降臨的。這些證據只能導致一個結論:為了得到“靈感”或“預感”,一個人必須首先熱衷于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或者尋求一個特定的答案。他必須有意識地加以考慮,收集與問題有關的一切信息,考慮一切可能的行動方案。最主要的是,他必須有解決問題的熱望。但是,在他確定了問題之后,他就要在自己的想象中看到預期的結果,并且盡量收集一切信息和事實。這時,多余的掙扎、焦躁和操心不僅無濟于事,反而可能阻礙問題的解決。

著名法國科學家費爾說,實際上,他的一切有益的想法都是自己沒有積極考慮問題的時候產生的。而且,當代科學家的絕大多數發現,也可以說都是在他們離開工作崗位的間隙完成的。

眾所周知,托馬斯.A.愛迪生在一個問題上卡住時,總是躺下來打一個瞌睡。

達爾文曾經說過,有一次,他苦苦思索了好幾個月,也沒有整理好《物種起源》中需要表述的一些想法。忽然,有一種直覺在腦海掠過,“我現在還記得我坐在馬車里趕路所經過的那個地點,當時答案一下子出現在腦子里,使我高興極了。”

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前總經理雷諾克斯.里萊.洛爾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到他如何產生有助于發展企業的一些想法。“我發現,當你正在做一些不太緊張而使思想最敏銳的時候,有很多辦法就在頭腦中應運而生。例如在刮臉、開汽車、鋸木頭、釣魚或者打獵的時候,或者是同某位朋友聊天時尋找話題的那一瞬間。我的一些最重要的想法是在與自己的工作完全無關的、偶然收集的信息中產生的。”

通用電器公司研究室主任C.G.蘇伊茨說,實驗室里的一切發現,幾乎都是先經過一段緊張思考和收集事實的過程,然后在一個放松的時期里象產生一個預感一樣完成的。

B.羅素說,“我發現,如果我要寫一篇題目比較難的文章,最好的計劃是努力加以思索——盡我一切可能努力思索,用幾個小時或者幾天,最后再命令工作轉入潛在狀態。幾個月之后,我有意識地再回到這個題目,發現工作已經完成了。在我發現這個技巧之前,我往往因為毫無進展而連著幾個月憂心忡忡。解決問題并不能靠憂慮,那幾個月的時間等于白費。現在,我可以將這幾個月用在其他的追求上了。”

你是一個“創造者”

我們往往錯誤地認為這種“下意識思維活動”僅僅是作家,發明家與“創造性工作者”才有。我們大家都是創造者,不管是廚房里的主婦,學校教師和學生,推銷員還是企業家。我們都具有同樣的“成功機制”,用以解決個人的問題、管理企業、出售商品,就象創作小說和進行發明一樣。B.羅素建議他的讀者使用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但是我們錯誤地認為,只有這一過程應用在寫作或繪畫上才可以稱為“天賦才能”。

“自然”行為與技能的秘密

你內在的成功機制在產生“創造性行為”和產生“創造性觀念”方面發揮著同樣的作用。任何一種行為技巧,不管是體育、彈鋼琴、談話或是銷售商品,都不是痛苦地、有意識地去思索每一個要完成的動作,而是在放松的情況下,讓事情自己完成。創造性行為是自發的和“自然”的,沒有自覺意識和鉆研的性質。即使世界上技藝最為嫻熟的鋼琴家彈鋼琴時,也不能有意識地考慮哪一個手指該觸哪一個琴鍵——那樣的話,他連一個最簡單的曲子也彈不好。以前在學琴時,他曾經有意識地思考過這件事,但是后來練習中,他的行為最終變為自動的和習慣性的了。只有在停止意識的努力,使彈琴成為無意識的習慣機制(這是成功機制的一部分)時,他才能成為一名技藝高超的演奏家。

不要阻礙你的創造性機制

有意識的努力會抑制或“阻礙”自動的創造性機制。有些人在社交場合自我意識過強而感到局促不安,就是因為他們過于有意識地、過于焦急地想做出正確的事。他們過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每個動作都是“考慮好的”,每一句話都是權衡了后果才說出來的。我們說這種人是“被抑制的人”,這句話一點也不錯。但是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那個人沒有“被抑制”,而是他“抑制”了自己的創造性機制。如果這些人能夠“放得開”,不做作,不操心,對自己的舉止行為不多加研究,他們就能有創造性地、自發地行動,

 “成為他們自己”。

開放創造性機制的五條原則

(一)“心思應當放在下賭注之前而不是輪盤開動之后。”

上述思想要歸功于一個嗜好輪盤賭的企業管理人員,他認為這種想法“具有魔術般的作用”,幫助他克服憂慮感,更有效、更成功地發揮他的作用,我有一次偶然把前面提到的威廉.詹姆斯的勸告講給他聽,告訴他憂慮感在計劃和決定一條行動路線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決定一旦作出并且付諸實施,就要完全拋開一切責任感和對后果的關注。總之,要放開你的智力和實際機器,讓它自由地運轉。”

幾個星期之后,他闖進我的辦公室,就象一個中學生發現自己初戀的感情一樣,為自己的“發現”激動不已。“我到拉斯.維加斯去的時候才恍然大悟,”他說,“我現在一直在嘗試這種方法,而且很有效。”

“怎么個恍然大悟,怎么個有效法兒?”我問道。

“就是威廉.詹姆斯的勸告。你當時對我講的時候,我的印象不深,可是在玩輪盤賭的時候,突然又想起來了。我注意到,有很多人在下賭注之前,似乎無憂無慮,好象不在乎輸贏,可是輪盤一轉動,他們就全神貫注起來,担心輪盤會不會停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數字上。我覺得他們真夠傻的。如果真要担心,真要賭個輸贏的話,應該是在下賭注之前,因為你還有時間思考,決定自己該怎么。你可以猜一猜最可能中獎的數字,或者決定不去冒險;但是在下了賭注、輪盤開動之后,你盡可以放松下來欣賞一番。那里再考慮這些問題一點用處也沒有,只是浪費精力而已。”

 “后來我想到,我在事業上和個人生活上也完全是如此。我常常草率地作出決定或選擇行動路線,沒有相應的準備、沒有考慮與之有關的各種危險,以及各種變化的可能性。可是我自己‘開動輪盤’之后,就不停地考慮它的得失,考慮我是不是犯了錯誤。于是,我當時就下了決心,以后我一定要在一個決定作出之前盡量考慮,盡量調動我的前腦思維,作出決定并付諸實施之后,我就‘完全拋棄與得失有關的一切考慮’。不管你信不信,這種方法的確有效。我不僅感覺更舒服,睡得更踏實,工作更起勁了,而且事業也越來越順利。”

(一)         養成對“此時此刻”作出有意識反應的習慣

有意識地培養這樣一種習慣:“不要為明天發愁”,集中全力注意此時此刻。

你的創造性機制不能為明天發揮作用,而只能為此時此刻發揮作用——為今天發揮作用。可以制定明天的計劃,但不要生活在明天或者過去。創造性生活意味著對環境自然而然地作出反應。你只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目前的環境上,并且把現在所發生的事情通知你的創造性機制,否則,它就不能對目前環境作出相應的、成功的反應。你可以計劃示未來,為未來作準備,但是不要担心你明天該做出什么反應,或者担心五分鐘以后怎樣反應。如果你對現在發生的事情加以注意,創造性機制將會對現在作出反應。同樣地,明天它也會作出對明天的反應。

威廉.奧斯勒博士說,這個簡單的習慣同其他任何一種習慣一樣是可以培養的,他一生中的幸福和成功唯一的秘訣也正在于此。他勸告他的學生“生活在今日”,除了今天的二十四小時之外,不要顧慮昨天,也不要担心明天。應該充分地利用今天的生活。如果你今天的生活豐富多彩,你就充分發揮了內在的力量,使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威廉.詹姆斯也把類似的哲理看成是治療憂慮的心理學和宗教的主要原則。

很多不知姓名的酒鬼甚至也利用這一原則來戒酒,他們說,“不要打算永遠不喝酒,只要說,‘我今天不喝酒’就行。

(三)一次只作一件事情

引起混亂,造成緊張、匆忙和焦慮的感情的另一個原因是同時想做很多事情的荒唐習慣。學生一邊學習一邊看電視。企業家不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口述的信件上,卻考慮著今天或者本星期應該完成的工作,不自覺地想把它們一下子都做完。這種習慣是特別有害的,因為很少有人能自覺地認識到它。當我們在思考我們面前擺著的一大攤工作時,會覺得緊張、憂慮和焦急,這種感覺不是因為工作引起的,而是因為我們的心理狀態引起的——也就是說,原因在于“我應當一下子把事情干完”的想法。我們感到緊張,是因為我們想辦一些不可能辦得到的事,所以,徒勞和失敗就不可避免了。事實上,我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認識并完全接受這一點的話,可以使我們停止同時作“下一件事”的考慮,把我們的一切注意力和反應都集中在手頭正干的事情上。如果以這種態度來辦事,我們會感到輕松,不再會有倉促和焦急的感覺,可以集中全部精力把要辦的事情干得更好。

詹姆斯.G.吉爾凱博士發現,產生崩潰、憂慮和各種毛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認為自己可以同時干很多事情的不良習慣。他在觀察桌子上的沙漏時產生一個靈感:就像一次只能有一粒沙子通過沙漏一樣,我們一次也只能干一件事情。造成上述現象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我們固執地要考慮這些工作的念頭。吉爾凱博士說,我們大多數人的倉促和煩惱,是因為對自己的任務、義務和責任在心理上形成一幅錯誤的圖象。在某一時刻仿佛有十幾種事情壓到我們頭上、等著我們去做,去花費氣力。不管我們實際上多么忙碌,這幅圖象也是完全錯誤的。即使是在最忙碌的一天當中,時間也是一點點地過去的;不管有多少任務,它們總要——而且只能——排成單行出現。他建議,為了形成真實的心理圖象,應當想象一個沙漏,觀察一下沙漏中的沙子一粒粒落下來的情況。這種心理圖象會帶來情緒的穩定,正如不真實的心理圖象造成情緒波動一樣。

我還發現另一種類型的心理設計,對患者非常有幫助。我告訴他們:“你的成功機制可以幫助你干任何工作、完成任何任務、解決任何問題。想象你自己正在給成功機制‘輸入’工作和問題,就象一個科學給電腦‘輸入’一個問題那樣。你的成功機制一次只能處理一個問題。就和一次把三種不同的問題混淆起來同時輸入電腦而絕對得不到正確答案一樣,你的成功機制遇到這樣的情況也無法獲得成功。輕松一些,不要把一項以上的工作同時塞到機器里。”

(四)睡完一覺再作決定

如果你整天糾纏在一個問題里沒有任何明顯的進展,最好不再去想這個問題,暫時不做什么決定,只到你有機會“睡醒覺來解決它”。請記住,你的創造性機制,在沒有意識中的“我”太多的干涉時,干起工作來才最出色。在睡眠之中,創造性機制有一個理想的機會,擺脫意識的干擾獨立工作,只要你已經開動了機器的輪子。

你還記得鞋匠和小精靈的童話嗎?鞋匠發現,只要他在休息之前把皮革切好,并把鞋樣畫出來,小精靈就會趁他睡覺時來替他把鞋子作成。很多有發明創造的人也運用類似的技巧。T.A.愛迪生夫人說,她丈夫,每天臨睡之前,總要把第二天該干的事情在腦子里考慮一遍,有時間還把這些事情一一開列出來。據說瓦爾特.司各特爵士曾對自己說,如果他的想法還沒有成熟,“沒關系,明天早晨七點鐘,我就有主意了。”V.貝克特里夫說,“有好幾次,我晚上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并賦予它詩歌的形式。第二天早晨,我只要拿起筆來,各種詞句就源源不斷地涌現出來,仿佛是自發的一樣,而我只城在事后修飾一下就可以了。”

愛迪生著名的“假寐”方法并不只是為了恢復疲勞而已。J.羅斯曼在《發明心理學》一書中記載著,“遇到阻礙時,他總是在門羅的實驗室里躺下休息,打一陣瞌睡,而在睡夢中會忽然產生一個克服困難的想法。”

J.B.普里斯萊特夢到過三篇非常詳細的論文:《伯克郡之獸》、《陌生的裝配廠》和《夢幻》。坎特伯雷大主教曾經說過,“一切決定性的思維都是在幕后進行的。這此思想產生時我很少覺察到…….大部分當然是在睡眠中產生的。”H.W.比切爾曾在十八個月時間里每天布道一次,他事先“孕育”出一大堆題目,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選擇一個“成熟”的想法,仔細地考慮一遍,“使它活躍起來”,第二天早晨就形成一篇完整的布道演說。克庫勒在睡夢中發現了苯分子的秘密。奧圖.羅威爾發現在神經活動中存在化學活動,因而獲得諾貝爾獎。R.L.史蒂文生在睡眠中形成了《布朗尼斯》這部作品的主要構思——這些都是十分著名的例子。

(五)工作時要學會放松

在第四條里,你已經學會了在休息時間如何達到身心兩方面的松弛。每天繼續堅持進行放松練習,你會越來越熟練。與此同時,你可以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也引進那種放松的感覺和輕松自如的態度——如果你能養成習慣并在心里記住放松的舒適感的話。在每天工作時偶然停一停,只需要一小會兒就夠。你利用這點時間詳細地回憶放松的感覺,回憶你的手臂、雙腿、后背、頸部和面部的感覺。有時候你可以想象可以幫助你回憶放松時的感覺。在心里對你自己這樣重復幾遍,“我覺得越來越輕松”,也會對你有一定的幫助。你每天認真地這樣練習幾次,就會驚訝地發現,這種練習能大大地減輕你的疲勞,使你能更好地處理其他問題。因為,通過放松練習和保持輕松自如的態度,你可以消除對你的創造性機制存在著干擾作用的那些過分的關注、緊張和憂慮感。你的輕松自如的態度不久以后就會形成習慣,而用不著你進行有意識的練習了。


獨眼易龍編輯整理 2013-08-28 12:59:28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五章 利用理性思維的力量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七章 養成快樂的習慣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