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譯文]    人間大路如同青天一樣開闊(廣闊),(可)我卻偏偏找不到出路。

         [出典]  李白  《行路難三首》(其二)

        注:

         1、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栗。  

            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   

              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  

              行路難,歸去來!

         2、注釋:

              1,長安社中兒:長安里巷中的青少年。社,古代以二十五家為一社,此處 泛指街巷之中。

              2,彈琴兩句:表示不愿意寄人籬下,依靠權勢生活。《史記·孟嘗君列傳》戰果時,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食客,未被看重,他就彈琴作歌說“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彈劍作歌指依附別人生活。曳裾王門,指出入上層社會。不稱情,不稱心。

              3,韓信:《史記·淮陰侯列傳》說他少年貧困,街市上一少年欺負他,說“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韓信從他胯下爬過去,為人恥笑。

              4,賈生:即賈誼。漢文帝想重用他,為公卿大臣周勃,灌嬰登所忌,因遭讒毀,出為長沙王太傅。

              5,君不見四句:戰果時燕國曾一度為齊國攻破。燕昭王想招攬賢才報仇雪恨,問郭隗該怎么辦,郭隗說“王欲臻士,先自隗始;隗且見事,況賢于隗者乎”于是燕昭王為郭隗修筑了宮館,把他迎來,待以師禮。后來趙國的劇辛,魏國的樂毅等人都聞風而來,幫助燕昭王打敗了齊國。

              6,篲(hui):掃帚。古人迎貴客時,抱著掃帚走在前面,表示隨時為貴客清道,叫“擁篲”。

              7,折節:屈折肢節,低頭彎腰,表示敬意。

              8,黃金臺:地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相傳燕昭王曾筑臺于此,上置千金,
以招天下賢士。

        3、譯文:

           大道像青天一樣寬闊,         唯獨我找不到出路。
    羞于追隨長安里巷小兒, 斗雞賽狗,以梨栗為賭注。
   我彈劍作歌,奏出苦聲,  做客王侯之家,不能稱心暢情。
  有如淮陰市井遭人嘲笑的韓信,還像被漢朝權臣忌恨的賈生。
  君不見昔日燕國重用郭隗,  昭王禮遇鄒衍,心無疑猜。
  劇辛、樂毅感戴燕王的恩情, 披肝瀝膽,赤誠奉獻英才。
  燕昭王的丘墓早已漫草叢生, 有誰再清掃招賢納士的黃金臺?
  行路難啊!不如歸去來!

      4、“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個開頭與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賦的手法,從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寫起,起得比較平。這一首,一開頭就陡起壁立,讓久久郁積在內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噴發出來。亦賦亦比,使讀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內容十分深廣。

       后來孟郊寫了“出門如有礙,誰謂天地寬”的詩句,可能受了此詩的啟發,但氣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夠和它相比的,還是李白自己的詩:“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類詩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種胸襟才能寫得出。

       不過,《蜀道難》用徒步上青天來比喻蜀道的艱難,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帶山川的艱險,卻并不感到文意上有過多的埋伏。而這一首,用青天來形容大道的寬闊,照說這樣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緊接著卻是“我獨不得出”,就讓人感到這里面有許多潛臺詞。這樣,這個警句的開頭就引起了人們對下文的注意。

        5、“羞逐”以下六句,是兩句一組。“羞逐”兩句是寫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層社會喜歡拿斗雞進行游戲或賭博。唐玄宗曾在宮內造雞坊,斗雞的小兒因而得寵。當時有“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狗勝讀書”的民謠。如果要去學斗雞,是可以交接一些紈袴子弟,在仕途上打開一點后門的。但李白對此嗤之以鼻。所以聲明自己羞于去追隨長安里社中的小兒。這兩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中所說的“君不能貍膏金距學斗雞,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個意思。都是說他不屑與“長安社中兒”為伍。

         那末,去和那些達官貴人交往呢?“曳裾王門不稱情,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權貴之門。“彈劍作歌”,用的是馮諼的典故。馮諼在孟嘗君門下作客,覺得孟嘗君對自己不夠禮遇,開始時經常彈劍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現在在長安,權貴們并不把他當一回事,因而使他象馮諼一樣感到不能忍受。這兩句是寫他的不稱意。“淮陰市井笑韓信,漢朝公卿忌賈生。”韓信未得志時,在淮陰曾受到一些市井無賴們的嘲笑和侮辱。賈誼年輕有才,漢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嬰、馮敬等的忌妒、反對,后來竟遭貶逐。李白借用了韓信、賈誼的典故,寫出在長安時一般社會上的人對他嘲笑、輕視,而當權者則加以忌妒和打擊。這兩句是寫他的不得志。

      6、“君不見”以下六句,深情歌唱當初燕國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對建功立業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理想的君臣關系的追求。戰國時燕昭王為了使國家富強,尊郭隗為師,于易水邊筑臺置黃金其上,以招攬賢士。于是樂毅、鄒衍、劇辛紛紛來歸,為燕所用。燕昭王對于他們不僅言聽計從,而且屈己下士,折節相待。當鄒衍到燕時,昭王“擁彗先驅”,親自掃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塵飛揚,用衣袖擋住掃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終希望君臣之間能夠有一種比較推心置腹的關系。

      7、他常以伊尹、姜尚、張良、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為他們和君主之間的關系,比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這種關系在現實中卻是不存在的。唐玄宗這時已經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沒有真正的求賢、重賢之心,下詔召李白進京,也只不過是裝出一副愛才的姿態,并要他寫一點歌功頌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縈蔓草,誰人更掃黃金臺?”慨嘆昭王已死,沒有人再灑掃黃金臺,實際上是表明他對唐玄宗的失望。詩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對“行路難”作具體描寫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末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難,歸去來!”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只有此路可走。這兩句既是沉重的嘆息,也是憤怒的抗議。

        8、這首詩表現了李白對功業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頓中仍然想有所作為的積極用世的熱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樂毅等人那樣的風云際會,希望有“輸肝剖膽效英才”的機緣。篇末的“行路難,歸去來”,只是一種憤激之詞,只是比較具體地指要離開長安,而不等于要消極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時他還抱有它日東山再起“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幻想。

      9、大道如青天 我獨不得出 何以慰壯志 俯仰紋枰間!

       11、藍天白云依舊是,花開花落自然循。為什么人的心情總是千變萬化呢?像春,像夏,像秋又像冬。

             春:象征著新的一天的到來;新生命的誕生;好的開始;新的希望……

             夏:象征著人生最得利時,事業有成;希望慢慢實現……

             秋:象征著人生的轉折點。落葉:事業失利,希望破滅……雨水:沖洗了灰塵,是干凈重見天日……

             冬:象征著人生最低落,冰冷的天氣使人心冷……

       13、人非草木。情感上:剪不斷,理還亂。便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誰知曉!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5:20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