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興與中國早期現代化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內容摘要 從政治現代化(政治、國家、軍隊);經濟現代化(產業、農業);和教育現代化(人才、教育)三個方面,論述了黃興的現代化思想。
  關鍵詞 黃興 早期 現代化 構想
   *          *             *
  1840年鴉片戰爭的熊熊戰火,揭開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序幕, 〔1〕面臨著不斷加深的民族危機和如何回答外國列強的不斷挑戰,中國人民一步步走上了艱難的現代化歷程。為了“自強”、“圖存”。林則徐、魏源、康有為等近代先賢從各自的立場出發對中國早期現代化都提出了較為完整全面的構想。然而在腐朽衰亡的清王朝統治下,任何有價值的現代化構想都不可能實現,盡管有過“商戰”、“學戰”、“洋務運動”和“維新改良”等不斷努力和嘗試,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依然蹣跚不前,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自由”、“民主”觀念深入人心,才使得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產生了一個飛躍。在此期間,作為辛亥革命“二元勛”之一的黃興一直為資產階級革命從事著最直接的領導工作,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構想。對黃興現代化思想和行為的探討不僅有助于近代史的研究,對當今中國現代化建設也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一
  黃興對中國早期現代化最重要的貢獻首先是他領導資產階級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現代化理論認為:“從傳統的政治領導向現代化的轉變總是要卷入暴力,而且往往發生激烈而持久的內戰。”〔2〕眾所周知,自嘉靖以后,清王朝日益衰落腐朽, 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中國一直處于一個政治混亂,生產萎靡,經濟衰敗的狀況中,西方列強的不斷挑釁和入侵更使得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在西方經濟強盛,科技發達的刺激下,一部分仁人志士曾提出種種構想,發起一波又一波運動,以促進中國向現代化邁進。清政府本身從自身統治出發也曾做過一些“現代化”的嘗試,表示要“改弦更張”,實行“新政”,但最終依然是努力加強皇權,鞏固舊制,扼殺新生事物。歷史表明希望中國封建統治者實行政治的現代化終究是行不通的,要實現民族的獨立,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進步,完成從傳統向現代化的轉變就必須徹底地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因此“革命的主要形式,不能是和平的,而必須是武裝的。”〔3〕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奪取政權,是戰爭解決問題。”〔4 〕早在少年,黃興便樹立了反清的思想,留日期間,積極參加拒俄義勇隊,后又稟承軍國民教育會的旨意,回到湖南,組織華興會,發動長沙起義。起義失敗后,又與孫中山在日本創立同盟會,將國內外分散的革命力量聯合起來,領導革命黨人在南方連續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表現了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通過斗爭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積聚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這支力量不僅最終導致了清政府的覆滅,掃清了中國現代化道路上最大的一顆絆腳石,而且在以后的斗爭中也成為資產階級抑制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反動勢力的后盾。
  “現代化”學者羅茲曼等人認為“中國人民在全神貫注于經濟現代化事業之前,曾必須首先使政治走上軌道”。〔5 〕受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影響,黃興也認為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個民主、法制的共和國,因此在滿清覆滅,民國建立伊始,黃就積極宣傳其思想和觀念,指出“共和為最良之政府”,并提出了“平民政治”這一概念,他說“世界大勢日趨于平民政治,吾人乃亦以平民政治為歸宿”,〔6〕認為“國家者非一人獨有之國家,乃人民共有之國家。以人民為國家之主起而担負國家之重任”,〔7〕因此“共和之制, 系使國家為大眾共有之國家,人民共同組織政府,自謀幸福,自謀治安……國家種種機關,均所以代表民意”,〔8 〕國家官員乃至大總統則都為人民所雇,應當為民作事,充當“公仆”。為實現平民政治,防止個人獨裁的現象發生,黃興積極主張實行政黨政治,組成政黨內閣以行總統之權,同時強調黨綱、黨德、黨風的建設,要求國民黨員寬宏大度,消除權力心,一切以國家為前提。
  在現代國家,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本準則,是保證社會健康發展的核心,黃興積極主張用法律限制“獨夫民賊”,維持人民的生命財產和民主權利,他說:“人民被治于法治之下,得享受法律之自由,人民被治于專制政府之下,生殺由一人之喜怒,無所謂法律,人民之生命財產,無法律正當之保護,民權亦從此泯絕”。〔9 〕認為“立國之本,即為法治精神”。在革命勝利不久,就積極協助孫中山制定《臨時約法》,確立了新國家的政體和政權組織形式。黃興認為在法律之中憲法最為重要,“建設共和國家之第一者,首先制定憲法。憲法者,人民之保障,國家強弱之所系焉。憲法而良,國家日臻于強盛,憲法不良,國家日即于危弱”。〔10〕一方面積極呼吁制定新憲法,另一方面強調在新法未制定出來以前,《臨時約法》等同于憲法,強烈反對袁世凱制定偽憲法。
  近代中國由于受到西方列強強大的壓力,加之國內尖銳的階級斗爭,中國早期現代化首先是在軍事領域內展開的。軍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團體,有效的暴力工具和強權手段,“軍隊的組織形式和隸屬關系積極地反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結構,對其它領域乃至整個社會運行機制產生重大影響。”〔11〕近代中國在軍事現代化上一直存在兩條道路,一條是統治階級展開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其統治,鎮壓人民革命;另一條是覺醒的人民展開的,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舊的封建反動者的統治,建立現代化的民主共和國。在現代化問題上,前者著重物質層面,后者側重精神層面。
  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派武裝力量的最高領導人黃興,在中國軍事現代化問題上,有著其獨到的見解。其現代化思想主要表現在建軍主張上。苑于現實條件的限制,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在武器裝備或軍事建制上實現軍隊的現代化,因此黃興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主要體現在軍隊的任務、作用和組成上。對于建軍的目的,黃興從其“軍國民主義”理論出發,認為在辛亥革命準備和醞釀時期,建軍是“以軍國民革命的路線相號召,從事用兵,以破壞現狀為出路。”〔12〕指出革命的目的是“直搗幽燕,驅逐韃虜”清除數千年來的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在辛亥革命勝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黃興認為要建立一支現代化的國防軍,指出軍隊“為國防之命脈”“人民之保障,國家之干城”“軍人之利害,即系民國之安危興亡”。〔13〕因此黃興認為軍隊非有“高尚之學術,卓越之精神和優美之道德”〔14〕不可。指出軍隊應為國家服務,不能統治于私人之手,要防止國家中軍人階層的出現。另外軍政要分離,軍隊獨立于政府之下。“軍政,軍令之事。應由政府機關統籌一切,據負完全責任,且軍事關系重大,非可以私人資格強為參預”。〔15〕這一思想對于一個現代化主權國家來講是十分必要的,在近代中國軍閥勢力日益興盛的歷史條件下更顯得難能可貴,其意義十分深遠。
  除了軍政分離,在政治上、思想上教育軍隊外,黃興認為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對于軍隊的現代化來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指出陽夏戰爭民軍失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敵人火力太猛,而民軍缺乏機關槍,以及“軍官程度太低……士兵缺乏教育”。在受條件限制,物質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黃興認為當務之急是提高軍人的“學術水平”,組建陸軍將校聯合會,“互相研究箴勉”“謀軍事研究,以求增進學術,辦軍事報,以求交換知識”,〔16〕并整頓各省軍校,建立陸軍軍官學校,“造就初級軍官,以圖軍事教育之統一”,〔17〕頒布了一系列條例,對軍校,入伍生,后勤醫療乃至兵站都作了詳細規定。在理論和制度上完成一支現代化軍隊的完整建構。
      二
  經濟現代化是現代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一般來講,經濟現代化主要方面有“工業化問題,尤其是資本形成和投資問題;土地、勞力、經營、企業家職能及其它資源的使用問題;都市化問題……工業化的規模大小及發展方向……商業、銀行、市場設施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18〕等。辛亥革命后,隨著南京臨時政府的建立,發展國民經濟,增強國力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黃興對此也作了大量演說和講話,著重闡述了其實業建國思想。他說:“今者共和成立,欲蘇民國,厚國力,舍實業莫由”。〔19〕1912年3月, 中國同盟會在南京舉行會議,宣布了“鞏固中華民國,實行民生主義”的宗旨,〔20〕從此黃興的實業活動進入高潮。同月,與宋教仁等人組織拓殖協會,親任會長,以“實踐民生主義,開發國家資源”,積極倡導開發西北邊疆。不久又與孫中山共創中華民國鐵道協會,任副會長,并在該會刊物《鐵道雜志》上積極撰文,指出鐵路對于國計民生及國防的重要性。一再表示要“避政界而趨實業”,為發展國民經濟作貢獻。這年10月黃興回到家鄉,提出《開礦計劃》,表示了其準備大規模發展礦業的雄心,緊接著又與郭人漳等人發起湖南五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并奔赴各地考察礦務。除此以外,他還與譚延kǎi@①等人發起組織了洞庭制革股份有限公司。盡管“宋案”的發生,二次革命等一系列事件迫使黃興不得不中止實業活動,但他對實業建設一直記掛在心中,直到臨死之前仍在與有關人士探討辦礦事宜。
  縱觀黃興的實業思想,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很廣,非常細致地描繪了未來國家經濟現代化的藍圖,具體來說:在工業化問題上,黃興認為要“利用新器械,計劃新組織,糾集大資本”提高生產力并把工業生產力當作決定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因此“凡建筑之品,土木之屬,陶冶之資,金鐵之屬”〔21〕所有的工業都應當辦起來,辦大規模工業。大規模工業化關鍵的突破口又在于振興路礦,認為實業“當從工業著手,工業當從礦務著手,礦務當從煤、鐵二者著手。”〔22〕指出在二十世紀將是煤鐵世界,煤鐵之多寡將代表國力之強弱,積極籌措資金,培養礦業專門人才,讓地下的寶藏為振興、發展國家服務。此外,黃興還認為“欲興實業,當謀鐵路,鐵路不發達,實業即不能振興。”“實業猶人身血液,鐵道則其脈絡,脈絡滯塞,血液不貫注。”應“以鐵道為救亡之策,急趨直追……則實業幾興勃也乎!”〔23〕同時“鐵道修成,必有以供養鐵道者,而后鐵道乃能充實……蓋礦業者,鐵道之滋養料也。”一個交通,一個原料,黃興抓住了工業發展中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并為此付諸了大量心血。
  發展實業需要大量資金,需要解決一個資本形成和資金投向問題,民國建立后,百廢待興,資金需求量甚大,成為革命黨人面臨的一個棘手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黃興認為可以利用外資特別是海外華僑的資本。他說:“吸收外資,以資擴充,更不患資本不足。”1912年10月擬定的《開礦計劃》中第一條即是“政府派員赴外洋募集華僑資本”,在他發起參予的中華汽船有限公司,就有華僑曾連慶等入股的壹佰萬元,占總股本的二分之一。為吸引外資,他還建議政府“許以特別權利”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另外在“不得損失國權及私利等弊”的原則下,還可舉借外債,用于國家建設。在內資方面,黃興提出在短期內應靠國民捐和發行不兌換券渡過難關,以后則應進行金融改革,組建國民銀行和中央銀行,整理地契稅,實行鹽專賣,保證中央財政來源。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農業大國,如果農業不能實現現代化,那么中國現代化也無從談起。由于中國經濟中小農經濟一直占有主導地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業技術的發展。雖然早在秦漢之際我國的農業生產已處在世界前列,但此后一直蹣跚不前,無論在生產工具還是生產方式上都無重大改進。到了近代在西方列強的沖擊下,幾乎面臨全面破產的境地。對此黃興以德、美、日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例,說明立國應當“以農工為根本”〔24〕“工商業必須以農村為前矛”,〔25〕指出我國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業生產中“肥料未講,機器未興”〔26〕只知守舊,不知用新法。主張象西方發達國家一樣,采用新式耕作方式,使用機器,改良種植,對于一些經濟作物如茶葉,林木等,黃興認為“皆可集大公司經營”,〔27〕改原來自給自足的小農業生產為大規模、集約化的商品大生產。黃興這一主張已遠遠沖破了中國傳統農業思想的藩籬,具有很濃烈的現代化意味。
  工農業的興盛以及商業的發展,必定會促進城市化的發展。“城市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必然出現的結果,城市化問題處理的好壞反過來又影響現代化的進程。在黃興的現代化思想中,城市現代化是與工商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的。早在民國初年他就預見到鐵路交通一旦發達,實業一旦振興,商業必然繁興,而商業的發展又必然使得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因此他主張趁戰亂后重建之機,高起點地進行城市建設。在漢口“重新展寬街市,沿江流方向,取垂直的鐵路,庶幾百行業不至有偏重之弊”〔28〕使之成為一個商業中心,在武昌和漢口之間還可造一座大鐵橋以利交通。對于長沙,他考慮得更為細致,主張拆毀城墻,修筑馬路,對城市進行合理布局,將水陸洲,淶灣市,岳麓山連成一片“以為市場”。對于湘潭,除了要拆城修路以外,還要修筑一條鐵路支線,連接粵漢線,到達廣西,云南等處,使“廣、云貨物必皆聚于湘潭”。其對城市化的思想不是一時一地的考慮,而是對國家城市化進程的長遠規劃,因此告誡人們“務大”,“務遠”“不可擬前因陋就簡,務須忍一時之苦痛,冀圖來日之遠大。”〔29〕
      三
  “一個國家的政治現代化和經濟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和技術教育的有效性,取決于訓練有素的官員階層和技術熟練的勞動力”。〔30〕工農業的發展,政治經濟領域的現代化進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各種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同時一個社會的現代化僅僅表現在政治、經濟領域是遠遠不夠的,它還包括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規范及文化科技的現代化,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教育。教育可以使社會需求通過學校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以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的變化。在中國歷史上,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對傳統經驗的傳承,而不是對科學的認知,其中能促使社會現代化的因素甚少。要使近代中國現代化,特別是實現人的現代化,必首先促使教育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對近代中國來講有如下幾項重要意義:首先,教育可以消滅愚昧無知,增進知識,加上它本身具有的傳播功能促使人們觀念的革新,最終引起社會道德規范,價值取向,思維模式的變化,達到更新民族心理素質,改良文化土壤結構的目的,進而為民主化運動的展開提供堅實的社會基礎。
  其次民主化的教育可為社會各個領域提供大量專業人才,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生產力。這主要是工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科學知識日漸成為生產發展的決定因素,科學滲透到生產的各個部門中,勞動逐漸成為科學的勞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離開了教育對于人的培養和訓練,不通過教育來實現科學與人的結合,也就不可能有現代化的工農業生產。另外,現代化的教育還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總之,教育對現代化所起的作用既表現在精神方面,也表現在勞動力再生產和生產力的物質要素方面,可以說構成現代化的各種因素中都滲透了教育的作用并直接推動了現代化進程。黃興本人就是近代教育的受益者,早年在湖南讀書時,雖有濃郁的反滿意識,卻“尚無革命思想”,革命思想是他到達具有近代教育色彩的兩湖書院后,才開始培養起來的。在日攻讀師范科期間,黃興一面從事革命,一面對教育學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研究,為將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介紹到中國,還動手翻譯了《學校行政法》等文章。回國以后,黃興執教于湖南明德、經正學堂,并利用教師的職業進行革命宣傳和革命活動,使得他對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著獨到的理解。首先黃興把教育當作培養社會各領域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他說:“欲言建設,當得人才;欲言人才,當興教育。”〔31〕在政治領域,他主張設立政法學院“養成政治人才”;在軍事領域他建議實行以國家主義為核心的“軍國民主義”教育,主張“自小學以上,于普通科中加入軍事教育”,〔32〕形成全民皆兵的局面,以加強國防;在生產和科技領域黃興認為教育是發展實業的基礎,“辦實業須有學問,必先提倡教育”,“工農商業能發達之道,厥在于學”。〔33〕因此要培養一大批專門技術人才,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工商業的發展。
  其次,黃興認為教育能增進民智,提高文明,促使國民現代化,他說:“國家之富強在于民智,民智之增進在于教育,今日國之爭,有教育則為文明國,無教育則為野蠻國,野蠻必被征服于文明……教育普及,而后人民智識日進,文明程度日高,始能立足于國爭之漩渦中”。〔34〕從而得出“立國之基本,以振興教育為急務”。在黃興的思想中,理想的國民品格應該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孝節忠信、禮義廉恥等美德同西方科學知識與民主觀念的完善結合。他特別強調國民素質與建立現代化民主國家的關系,指出“世界各共和國皆得自由平等,然必自由于法律之內,方有國民精神。”然而我國國民卻“往往誤會自由二字,溢出法律范圍之外,所以然者,因教育尚未發達之故也。”〔35〕由此要大力發展教育。從資產階級個性解放,人格獨立的需求出發“廣設學校,使人民教育發達”,培養一種“有高尚知識 于腦海,脫離依賴性質,具有一種獨立經營性質”的現代化國民。〔36〕
  總的說來,黃興的現代化思想是他基于近代中國國情從實用主義出發對未來中國的一個總體構想。這其中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有對西方先進事物的學習,盡管由于歷史的局限和其它種種原因,這些思想大多數沒有付諸實踐,但從歷史發展的結果來看,它基本上指明了中國現代化的方向,對我們現在的現代化建設依然有著借鑒意義。
                    (責任編校:葉紅)*
  注釋:
  〔1〕章開沅、 羅福惠主編《比較中的審視: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第29頁。
  〔2〕(美)C·E·布萊克著《現代化的動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453頁。
  〔3〕《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35頁。
  〔4〕《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41頁。
  〔5 〕(美)吉爾伯特·羅茲曼主編《中國的現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53頁。
  〔6〕《黃興集》第315頁。
  〔7〕《黃興集》第381頁。
  〔8〕《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29頁。
  〔9〕《黃興集》第381頁。
  〔10〕《黃興集》第316頁。
  〔11〕《比較中的審視:中國早期現代化研究》第704頁。
  〔12〕毛注青著《黃興年譜》,第22頁。
  〔13〕《黃興集》第126頁。
  〔14〕《黃興集》第126頁。
  〔15〕《黃興集》第450頁。
  〔16〕《黃興集》第135頁。
  〔17〕(臺)陳維倫《黃克強先生傳記》,第178頁。
  〔18〕(美)貝迪阿·納恩·瓦爾馬《現代化問題探索》知識出版社,1983年版,第2頁。
  〔19〕《黃興集》第252頁。
  〔20〕鄒魯《中國國民黨中稿》第1冊,第81頁。
  〔21〕《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52頁。
  〔22〕《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52頁。
  〔23〕《黃興集》第252頁。
  〔24〕《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35頁。
  〔25〕《黃興年譜》第201頁。
  〔26〕《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46頁。
  〔27〕《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43頁。
  〔28〕《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32頁。
  〔29〕《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43頁。
  〔30〕(美)貝迪阿·納恩·瓦爾馬《現代化問題探索》知識出版社,1983年版,第3頁。
  〔31〕《黃興集》第239頁。
  〔32〕《黃興集》第450頁。
  〔33〕《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34頁。
  〔34〕《黃興集》第382頁。
  〔35〕《近代史資料》總第64期,第30頁。
  〔36〕《黃興集》第268頁。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門加豈,雜合型。
  
  
  
江漢大學學報武漢16-21K3中國近代史李衛東19961996 作者:江漢大學學報武漢16-21K3中國近代史李衛東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2:01:26

[新一篇] 鴉片戰爭與中國近代史研究  ——以清末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科書為中心

[舊一篇] 黃老治國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