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觀滄海日 門對浙江潮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宋之問:《靈隱寺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一位叫宋之問的詩人到杭州靈隱寺游覽。夜間,他就借宿在靈隱寺里。宋之問看著月色下寂靜的寺院,寺前黑黝黝的奇峰,產生了寫詩的沖動。他沉思再三,吟出了這樣兩句:“鷲嶺郁〔上山下召〕〔山堯〕,龍宮隱寂寥”。下面呢?他一時滯塞,怎么也接不上去了,只是苦苦在殿闕間徘徊,不斷地重復著這兩句,不知不覺間步進了一個禪堂。

  突然,一個蒼老而洪亮的聲音從耳邊響起:“這位少年,深夜不眠,還在作詩?”宋之問連忙抬頭,只見一們須眉皓白的老僧正在上方端坐,抖抖瑟瑟的長明燈把他的身影照得十分巨大。

  宋之問心想僧侶中不乏詩中高手,便把已作的兩句讀給他聽,并說自己正詩思枯塞。老僧聽罷,立即朗聲說道:“何不接這樣兩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一聽著實一驚,這是多好的詩句啊,遠遠高出于自己的水平”他在惶惑中趕緊謝別,后面的詩句也就源源而來。他這首詩的全文是這樣的:

  鷲嶺郁〔上山下召〕〔山堯〕,龍宮隱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煩滌囂。待入天臺路,看君度石橋。
宋之問有《靈隱寺》詩一首:鷲嶺郁岧堯,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求泉遙。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

 

趣味詩詞故事

  武則天當政時,有一詩人宋之問,寫的多半是陪皇帝游樂的所謂"應制詩".宋之問原在長安任職,后因罪被貶,在到江南杭州游覽時,愛上西湖美景,遂在靈隱寺中借宿,以盡情賞玩.在;靈隱寺隔溪對面,有一座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高二百余迷傳說是從印度的佛教圣地靈鷲山飛來.據說唐代登臨其上,可以遙遙望見錢塘江的湖水.

  當時正是秋天,在一個月色皎潔的晚上,宋之問見山石與樹影互相掩映,泉聲陣陣傳來難以安眠,便起來在寺中閑走,但感微微的秋風帶來涼意.此情此景,一句詩遂脫口而出.

           嶺邊樹色含風冷

  這一句吟出后,宋之問再想吟一佳句,盡快對上成一聯.誰知想來想去,枯腸搜盡,再也想不出來.于是嘴里不停地念著,在大殿前走來走去,這時殿上有一老僧在打坐,看見他苦吟不已,便說道:"郎君既要吟詩,風景都是現成的,何必如此苦苦搜尋?"宋之問一聽,這老和尚有嘲笑自己的意思,心里有些不快,便忍住氣說:"師傅您也會吟詩嗎?"老和尚說:"我雖然不會吟詩,不過郎君你這一句我已對好了."只聽老和尚念道:

           石上泉聲帶雨秋

  宋之問一聽大吃一驚,說:"老師傅你對得太好了,沒想到你也是詩人,弟子失敬了."于是給老和尚行禮,禮畢說:"弟子再此游覽,想賦一詩,寫出靈隱寺 的勝景,可只吟出了頭兩句,下面怎么也接不好."特向師傅請教."老和尚說:"您念來聽聽."宋之問念道:

          鷲嶺郁巖堯,龍宮鎖寂寥.

  老和尚聽了,隨口說:為何不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聽后,更加敬佩不已,于是說:"老師傅真是高明,弟子差得太遠,這首詩我不敢寫了,還是請師傅寫完吧."老和尚聽后,也不推辭,便又續念了十句,完成了此詩.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凍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侍入天臺路,看余渡石橋.

  宋之問聽完,更加佩服老和尚,于是問他身世,老和尚只是微微嘆息,卻不回答.第二天一早再去拜訪,已不見老和尚的身影.寺中其他和尚有知內情的,告訴宋之問說:"這是駱賓王."宋之問這才明白,自己遇見的是當時人稱的詩壇四杰之一,怪不得詩才確實不同凡響.


網載 2013-08-31 14:11:01

[新一篇] 圣賢教育改變命運 落實弟子規,做好中國人

[舊一篇]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