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以人本主義的學習觀,構建高中地理“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新的地理教育觀認為,接受地理知識是一個終身的過程。因此,地理學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地理事實、概念、原理等知識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具備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觀念。把提出地理問題到解決地理問題所必須的地理技能作為地理能力培養的核心。這就要求教師要以人本主義的學習觀,轉變教學策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學會學習”能使人終身受益,高中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機。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實驗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景中,借助老師和同學提供的信息幫助,利用教材的圖冊等必要的學習資料,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或獨立探索,或協作討論,或在教師指導下,最終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得出問題結論,獲取新知識。由于這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在問題解決策略基礎上,故稱之為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
  其結構如下:
  附圖G321d01.JPG
  二、高中地理“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而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收者、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這是學生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自覺學習——學習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自主學習——學習體現主體性、獨立性;自己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終身學習”的本領。
  2.模式具有既循環又開放的特征,有利于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思維、情感等品質的綜合要求。模式不僅包含問題材料→學生探究→結論→自我評價→師生互評→過程小結的縱向開放結構,而且還有利于學生自評、自糾和合作的學生個體自循環圈(A→B→C→A);教師學生個體共循環圈(A→B→C→D→A);學生合作學習循環圈(E→B→C→E);學生合作個體自循環圈(A→E→B→C→A);教師與小組共循環圈(E→B→C→D→E);以小組為基礎的教師學生個體共循環圈(E→B→C→D→A→E)。這六個循環圈構成的循環系統為學生獨立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途徑,培養自己積極主動精神,以及克服困難、挫折的意志與毅力,學會與他人協作和客觀評價自己提供了可靠的時間與空間的保證。
  3.以“問題”作為載體,教師幫助學生實現學習方式的改變。新的教學模式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因此要求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問題意識”。同時要求教師創設出一些精當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有梯度,有深度,有思考價值,有探究意義,是學生“最近發展區”里的問題,在提出問題的同時,教師要給出一定信息,當學生思維誤入彎道,或出現思路阻塞、中斷時,教師及時“點撥”“引導”,補充信息,架起知識的橋梁與階梯,疏通思路,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為學生多形式、多渠道地進行地理學習提供信息源。新的教學模式最終是學生圍繞問題,收集、加工、處理信息,完成新知識建構,因此,我們實驗的探究式學習,提倡學生信息來源要廣泛,教師可以通過掛圖、教具、幻燈、投影、錄像,特別是計算機軟件給學生提供大量信息,學生還可以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圖冊獲取信息,我們特別倡導的是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學生將原有知識結構中有關信息儲存外化,互相討論,互相啟發,共同探究,協作學習,共同獲得發展。
  5.尊重學生,營造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教學氛圍。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善于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探究,鼓勵學生發現,尊重學生的觀點,并能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對學生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開放思維能給予正確引導,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視情感、意志、動機、信念等人格因素培養,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促使學生人格健全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高中地理“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啟動與運行原則
  1.啟動高中地理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如下幾項準備工作:
  (1)從教師的角度講,首先對所教高中地理各章節的內容進行知識結構分析,其次詳細分析哪些教學內容最宜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然后對那些適宜用本模式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方面的詳細思考,對每一節的內容進行充分準備,最后按照“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要求,作教法的準備。
  (2)從學生的角度講,剛開始運用“問題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時,學生不可能具備模式所需要的獨立學習的習慣:會讀高中地理教材,掌握有一定的地理技能與方法,敢于和善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會與人合作,善于作自我評價,有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和毅力。為此可將本模式分為不同側重點的三個實施階段:第一階段側重培養學生閱讀地理教材的習慣,嘗試討論和互評;第二階段側重培養學生表達自己見解,互評、自評能力,促進互幫互學,學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與方法;第三階段,形成良好氛圍,學生主動積極有效地探究學習,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前兩階段教師的工作表現為啟動,第三階段則表現為導學和強化。
  2.運行該模式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全面和諧培養學生素質,發展學生能力。運行該模式要立足地理素質的培養,堅持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發展學生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以及克服困難的意志與毅力等將來生活必需的非智力品質,并強化這些非智力品質的發展。
  (2)地理知識形成過程與學生地理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相統一。從學生建構地理認知結構的需要出發,對地理知識形成過程作必要的教學處理,使之對建構地理認知結構既起導向作用,又起強化作用,具體運用模式時要注意對學生獲得知識過程的指導與強化。
  (3)學生學習自主性與保證教學質量相統一,強調學生自主活動是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核心,由于學生各自的基礎和習慣不同,學生建構地理認知結構的過程也不盡相同,這給保證教學質量帶來了困難,但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放任學生學習是兩回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好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總結三關,及時糾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偏向,總結預料之外的有價值的結論。
《地理教學》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李繼晗/胡凡東20012001李繼晗 胡凡東 山東省滕州三中 作者:《地理教學》滬G32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李繼晗/胡凡東20012001

網載 2013-09-10 20:49:15

[新一篇] “道是有情卻無情”    ——一個班級管理案例的反思

[舊一篇] “閱讀作文”拓展了小學作文教學的新思路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