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習作編排特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練習的起始年級。從低年級的“寫話”到中年級的“習作”,寫的比重明顯加大,不僅寫的內容寬泛了,而且寫的次數也增多了。如何在習作之初,為學生的習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紀實與想象并舉
    在整個三年級習作內容的編排上,紀實作文占較大的比重。如,三年級上冊有寫自己的課余生活,寫身邊熟悉的人,寫觀察日記,寫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寫自己去過的地方。三年級下冊有寫家鄉的景物,介紹自己,寫自己的一項本領,寫父母對自己的愛或發生在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人事。這樣的編排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再現生活,這是很重要的表達能力。此外,結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想象作文在實驗教科書中也有相當篇幅。如,三年級上冊有編童話故事,三年級下冊有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樣東西,展開想象,寫一寫;還有讓學生假想自己能像孫悟空那樣七十二變,會變成什么。
    從低年級樂于寫話到中高年級寫簡單的紀實作文、想象作文和常見的應用文,實驗教科書對三年級習作內容的安排,不僅符合小學生學習習作的實際,體現基礎性和發展性的有機聯系,而且反映了貫穿于課程標準之中的語文學習整體推進、螺旋上升的指導思想。
    教學中,紀實作文要讓學生如實表達,事實是什么樣的就寫成什么樣,不要寫走樣,不要瞎編,不要說假話,評價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來面目。想象作文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聯想甚至幻想,怎么想就怎么寫,想象合理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師在講評時,要表揚想象合理的,以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二、習作不定題目
    課程標準在習作指導方面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鼓勵“自由表達”。鼓勵“自由表達”,首先要做的就是減少束縛,開闊學生習作的思路。實驗教科書在習作的編排上盡量為學生的自主習作留有較大空間,不規定題目,題目一般由學生自己擬定,大多只提出大致的內容和范圍,絕大多數學生都有可寫的內容。如,三年級上冊習作“寫一寫自己的課余生活”,教科書提供的范圍是“可以寫課余參加的活動,可以寫課余發生的有趣的事、高興的事或者你愿意寫的其他事。”三年級下冊習作寫“保護環境”方面的內容,教科書提供的范圍是“可以把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寫成一篇短文;可以展開想象,寫一寫幾年后家鄉的環境;也可以寫發生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有趣的事情。”此外,在每冊書中都安排了一次不提任何范圍的自由習作,完全放開,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放手讓學生“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這樣的編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不要怕不合規矩,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話,哪怕在老師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貴的。教學中可以靈活處理教科書編排的習作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習作時如果有更適合學生表達的內容,完全可以調整教科書里習作的安排。
      三、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緊密結合
    一是結合閱讀,安排隨文練筆。
    教科書選用的課文是學生練筆的范例,教科書重視發揮課文對習作的指導作用,注意引導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運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受,豐富自己的表達。如,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課后安排了續寫故事,《美麗的小興安嶺》課后安排了寫一處景物;三年級下冊《荷花》課后安排了寫自己喜歡的花,《爭吵》課后安排了寫和同學發生過的一件事。這些內容的安排都緊密聯系學生閱讀和生活實際,學生有話可說。
    二是結合綜合性學習,提供習作機會。
    長期以來,困擾學生習作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缺乏真實感受,內容空洞。要解決這個問題,習作的設計就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有話可說、有話可寫的情境,讓學生充分地融入到情境之中去體驗、感受,然后將自己的經歷、感受寫成作文。三年級上下兩冊,共安排了四次綜合性學習,相應的習作內容都與之密切關聯。這些活動的開展,既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習作素材,又營造了寬松的習作氛圍,激發了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的動力。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體驗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自然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
    三是口語交際和習作相結合。
    與低年級寫話的思想一脈相承,三年級習作的安排重視與口語交際相結合。教科書有一些口語交際和習作相結合的編排。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口語交際是讓學生互相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或最想去的地方,習作要求學生把自己介紹的去過的地方寫下來。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口語交際是介紹家鄉的景物,習作就寫一寫家鄉的景物。實驗教科書將部分口語交際和習作有機結合在一起,既加強了口頭、書面語言的訓練,又降低了習作的難度。
      四、重視習作后的交流、展示
    實驗教科書十分重視習作后的交流、展示。編排中多處提到“寫好以后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把習作和圖畫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寫完后,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聽”“讀給同學聽”“讀給大家聽”,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到習作是一種交際的工具,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應付老師的任務。與此同時,習作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也將極大地鼓舞學生習作的興趣和自信。
    教師要提供給學生交流展示的舞臺,讓他們享受交流、展示的樂趣,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進行習作。要多創造一些學生習作交流的機會。
      五、寫作文和改作文的能力同步培養
    實驗教科書在習作的編排上,將培養學生寫作文的能力和改作文的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兩種能力同步培養。習作不要求打草稿,想好后就直接認真地寫在作文本上。習作寫好后,要求在作文本上認真修改,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習作編排中多次提到,“寫完后,多讀幾遍,修改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寫好后,讀給爸爸媽媽聽,根據他們的意見改一改。”把寫、說、評、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老師既要看是怎樣寫的,也要看是怎樣改的,要表揚、鼓勵那些認真寫、認真改的學生。這客觀上為學生今后進行電腦作文奠定基礎。
    在引導學生進行習作修改時,教師要把握好中年級習作修改的重點——“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這主要是指明顯的與事實不符合或表達不清楚的語句。如,有這樣一個習作片段:“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上,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一個同學當老鷹,一個同學當雞媽媽,其他同學當小雞。小雞們都抱著雞媽媽的腰,大家玩得可開心了。”像這樣的習作應不應該修改呢?很顯然,不是所有的小雞都抱著雞媽媽的腰,這就是屬于與事實不符合的情況,必須加以修改。對于那些典型的用詞不當的地方,語句不完整、不通順的地方也一定要修改,而對于那些成人覺得不夠妥當,但體現童心、童趣、童語的地方,又該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師曾給我們舉過這樣的例子:
    (1)昨天,有個法國阿姨,到我們學校來參觀,法國阿姨是女的,我們請她坐小汽車。
    (2)向日葵一天天地長大了,有的比老師還高,有的比同學還高。
    關于例(1),斯霞老師這樣說,孩子惟恐別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寫上了那么一句,這正是孩子的特點。因為在兒童時期,他們對阿姨等詞的意義還不完全理解,只要他們不說“法國阿姨是男的”,我覺得沒有什么關系。
    關于例(2),斯霞老師這樣說,孩子有長度的觀念,可是不知道怎樣來表達。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師比同學高,就把高的向日葵與老師比,矮的向日葵與同學比,成人絕不會這樣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維,是可以保留的。
    斯霞老師的做法對我們當前的習作教學很有啟發。老師要用兒童的眼光來看待兒童的習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來規范學生。習作修改,要主張多留少刪,多就少改,多表揚少批評,這對保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京12~16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鄭20042004教育目的或功用在于提升人的境界。長期以來,“工具理性”一直主宰并伴隨著整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它使高等教育淪為“物的生產”的附庸——喪失了其在“人的生產”中精神建構的獨立性而日益沉淪甚至面臨逐漸步出“教育”范疇的危機。要救治于危機之中的高等教育,只有彰顯境界教育,實現“知識論”與“境界論”的現實融和。境界/境界教育/高等教育
    horizons/horizons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PENG Pai
  (School of Educ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To expand one's inner horizons is the aids of education.Bu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dominated by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tility for a long past time.It had led the higher education to being a appendage of material products and losing independence of reshaping people's spirits.So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degenerating increasingly.In order to save the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crisis,we should become startlingly clear horizons education.鄭宇 課程教材研究 作者: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京12~16G39小學各科教與學鄭20042004教育目的或功用在于提升人的境界。長期以來,“工具理性”一直主宰并伴隨著整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程。它使高等教育淪為“物的生產”的附庸——喪失了其在“人的生產”中精神建構的獨立性而日益沉淪甚至面臨逐漸步出“教育”范疇的危機。要救治于危機之中的高等教育,只有彰顯境界教育,實現“知識論”與“境界論”的現實融和。境界/境界教育/高等教育
    horizons/horizons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網載 2013-09-10 20:49:47

[新一篇]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各欄目解讀及教學建議

[舊一篇] 人文關懷:弗萊雷“對話式教學”的核心理念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