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發散性思維訓練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發散性思維是指從已知的信息中產生大量變化的、獨特的新信息的一種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傳統的一種思維方式。由于發散性思維所具有的三個重要特征流暢性(在短時間內表達出的觀念和設想的數量)、變通性(多角度、多方向思考問題的靈活程度)和獨特性(答案超乎尋常的新奇程度)同時又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內容,所以研究者常常用發散性思維來代表創造性思維。
  發散性思維的實質就是從一個知識點想開去,尋求各種不同的適合解決目前問題的答案和途徑。在教學中我們發現,要求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進行發散并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如果要求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有規律的發散則并非易事。例如,要求學生用“花”這個字去組詞,學生會寫出:桃花、梨花、紅花、大花、花卉、蘭花、種花、插花、養花……等等許多答案,但是一個人要組出很多詞就有困難;而且學生的這種思維發散也是沒有規律的。如果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找出發散的規律,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兩年多來,我們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專家組的指導下,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發散性思維訓練模式。研究的結果顯示,這種訓練方法能夠較為有效地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水平的提高。
   一、學生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操作模式
  學生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操作模式如圖1:
  附圖G39M904.JPG
  圖1 發散性思維訓練操作模式
  問題 在這里問題的含義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類是發散性問題,如請用不同的詞語或句子來表達“堅強”“柳樹發芽”“泉水流動”等;第二類是可逆性問題,如司馬光“破缸救人”、軍事上的“聲東擊西”等等;第三類是遷移問題,如果學生在“烏鴉喝水”這篇課文里,用一定的方法概括出“遇事要多動腦筋,對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的道理,那么在“司馬光”這篇課文里,也應該會運用同一方法去概括、理解。
  操作水平 是指我們應該對我們所授班級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水平有所了解。在這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區分學生的不同的發散性思維操作水平。一是從學生對某一問題答案的發散性的數量上來衡量,即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的正確個數,我們稱之為“思維的流暢性”;二是從發散的種類上加以衡量,即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的種類,我們稱之為“思維的變通性”;三是學生在同輩群體中所得出的非同一般的答案,我們稱之為思維的獨特性(一般是在作測驗的群體內的<1%為最高思維獨特性;2%-5%為第二級;>5%為第三級),如果學生對某一問題回答的答案數量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屬于同一個思路和類型,那么他的發散性思維水平就很低;如果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種類和思路的答案,但是卻沒有什么獨創性,那么說明其發散性思維水平屬于中等;而如果學生不僅提供了大量的不同種類和思路的答案,而且這些答案還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那么說明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屬于較高的水平。
  引導多維 主要是指當學生在單方面地思考問題時,我們要啟發他們朝兩方面、三方面甚至多方面去思考。逆向思維是訓練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法。逆向思維,簡單地說,就是將問題倒過來進行思考。小學生的逆向思維發展較慢,一般到了三、四年級才開始發展較快。逆向思維水平是根據逆向的間接程度來決定的,也就是倒過來想的步驟越多,那么逆向思維的水平就越高。思維的發散性和可逆性與語言的交際特點有某些相似之處。一般認為語言是人類主要的交際工具,它是由詞匯、語法、語言構成的符號系統。人們借助于語言這一主要交際工具交流思想。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表達和思想并非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實際運用中,同一種思想可以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如,要表達高興的心情,可以通過心理活動來描寫,諸如樂得心里直癢癢;喜悅涌進了她的心頭;高興得砰砰心跳等……;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描寫,諸如樂得抓耳撓腮;樂得眉開眼笑;樂得嘴咧到耳朵;高興得直沫眼淚等等……;也可以通過動作來描寫,諸如樂得狂蹦亂跳;樂得手舞足蹈;走起路來步履輕快,好象年輕了十歲等等……;還可以通過其他修辭手法來描寫,諸如心里像有一只小鳥在歌唱,心理仿佛有一只桃花在盛開等等……。反過來,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口語,即通過不同的語氣語調來表達不同的思想。如“當心點”可以表示對他人的關心,提醒注意;也可以表達對他人的警告與威脅等等;另一種是通過書面語言,如南宋詩人葉紹翁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一句詩形象地反映了春天萬物旺盛的生命力,并孕育著自然界的變化規律,人們是阻止不了春天的來臨,關不住春天的迷人景色的。它同樣還可以用來表達人的自然生長的規律,心理變化的規律。如果學生能夠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同一種思想,那么他的語言就是豐富的。如果表達語句多,從思維的角度來看,就反映了這個學生的發散思維發展得比較好。用同一語句表達不同的思想,則是反映了學生逆向思維的發展水平,同一語句表達的思想越多,說明逆向思維越好。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語言符號的逆向思維操作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提供變式 主要是教師通過為學生提供不同難度的材料,來提高學生的發散水平。例如,要描寫波浪,學生會困難一些,當學生寫不出時,教師應該提供不同水平的句子來引導學生進行發散,如告訴學生從海浪的外觀來描寫:一排排高山般的海浪,排山倒海的巨浪,陡直如墻的波峰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從聲音去描寫:呼嘯的海濤,轟鳴的波濤,狂嘯怒吼的海濤等等;也可以從光色去描寫:雪白的浪花,魚鱗似的漣漪,金波閃閃等;還可以通過不同的修辭手法來描寫:江上泛起的道道金波象微微游動的金蛇;清亮的波濤,碰上嶙峋的石壁上,濺起萬朵燦爛的銀花,宛如江水在笑等等。
  改變表征 表征是指信息的記載和表達方式。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改變表征策略就是改變問題的表達方式,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分析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還要把問題用其他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如用圖形演示、實物操作等等。
  進行比較 是指教師把具有相同特征或類似的事物放到一起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找相同點或相異點,這樣有利于學生概括出事物的特征或發現規律。例如《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教師首先可以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概括,然后可以把學生的幾種不同的說法寫到黑板上,放到一起,學生就能夠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共同特征。這種策略可以使學生不斷校正自己的思維方向,擴大思維范圍,提高其概括水平。
  組織討論 是指教師針對學生某一有爭論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相互啟發。但它不同于一般課堂教學所進行的課堂討論。首先,所討論的問題難度要適宜,太易或太難的問題都不列入討論的范圍;其次,問題必須具有爭論性;再次,每次的討論必須有一定的時間保證,具體時間可根據題目的難度來定;最后,每次組織討論要有序,最好以小組為單位以競賽的方式進行。
   二、學生發散性思維訓練的操作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步驟:
   1.調節課堂氣氛
  每一節思維品質訓練課的要求是充分利用課堂的40分鐘,讓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積極的心理狀態,要做到這一點,上課的第一環節非常重要。教師可以使用多種多樣的手段,如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等簡短的活動。當然,選擇什么樣的活動要根據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所授班級學生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進行。
   2.設置問題
  如前所述,在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具有雙重任務(解決問題、校正思維方向),因此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就是學生所要解決的新問題。例如在講授《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讀課文,或教師讀學生聽,或聽錄音帶等。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讀或聽課文:“讀完/聽完這篇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說:“這篇課文寫了什么?”
   3.學生操作
  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回答。當學生只有一兩種回答時,不管其想法是對還是錯,教師千萬不要過早下結論,一定要繼續追問。因為,一兩個學生的回答,既使回答正確,畢竟是少數人,并不代表其他學生的水平。學生之間的發散性思維水平是千差萬別的,是存在差異的。所以,把學生的操作部分展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初步進行思維訓練時,教師很容易忽視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問“還有沒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或不同的說法?不同的意見?……”經過追問,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的種類肯定會有所增加。
   4.教師對學生發散性思維水平的理解
  這一步是進入下一步的中間橋梁,也可以反映出教師的認知水平,然后才能夠順利地進行下一個環節的訓練和教學。如前面把學生的回答歸納為三級水平,第一二級水平的學生占多數,第三級水平的學生占少數。如果教師不知道每一類的回答代表班里多少人,那么教師可以問:“同意第一種說法的同學請舉手,同意第二種說法的同學請舉手,……”這樣教師就會很快了解全班同學發散性思維的發展情況。教師只有理解了學生的操作水平,才能正確地選擇策略,引導學生概括,使他們的概括水平提高。
   5.教師選擇相應的有效策略
  關于策略的選擇,主要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的概括水平來定,以引導學生進行發散。例如前面關于“花”的組詞,學生盡管有的組了七八個詞組,但大部分學生是隨機的,并沒有按一定的類型和規律來組詞。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組出的詞加以分類,找出每一類的共同特征,然后可以引導學生:“你們有沒有好的方法一下子組出很多詞呢?”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如果要對“花”這個字進行組詞,大家可以從花的構成、顏色、形狀、大小、種類、培養等方面進行有序的組詞,這樣時間短、效率高。
  當然,學生發散性思維水平的提高不是一兩節課就可以辦到的,教師要根據學生原有的水平周密設計、循序漸進。發散性思維訓練模式可以單獨在一節課中使用,也可以在一節課里和其他思維訓練模式結合進行,這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來定。
  (本文為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金盛華教授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青少年社會智力與開發”研究的一部分。參與課題的還有馬穎、李景艷、史青敏、石海平、王艷霞、李偉、李會君老師等。)
教育科學研究京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戴玉琴/趙海20022002戴玉琴 北京朝陽區勁松第四小學  趙海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作者:教育科學研究京G39小學各科教與學戴玉琴/趙海20022002

網載 2013-09-10 20:51:17

[新一篇]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凸現人文教育

[舊一篇] 小學語文課改的三個誤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