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語文教師為何大多沒風格  ——談談語文教學缺失風格的原因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風格領跑語文世界
  實行新課標以來,出現了一批教學精英,被稱作“新生代”,他們以其獨特的教學風格領跑語文教學,贏得了廣泛的贊譽。現舉幾例以饗讀者:
  蘇靜:青島嘉峪關學校語文教師,被她的同事和學生親昵地稱為“蘇小妹”。因其風格獨立的“詩教”而蜚聲全國,年方25歲的她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名師之一。
  王崧舟:“詩意語文”的積極倡導者和實踐者。他說一堂好的語文課存在三種境界:人在課中,課在人中,這是第一種佳境;人如其課,課如其人,這是第二種佳境;人即是課,課即是人,這是第三種佳境。境界越高,課的痕跡越淡,終至無痕。課的最高境界乃是無課。
  張麗鈞:這位才華橫溢的“人文主義教育者”,只因為站在講臺上的那種感覺,所以至今不曾離棄校園這塊熱土;只因喜歡被自己的文章照耀,所以至今筆耕不輟。她的“卡片式教學法”、“大取大舍教學法”是她走向成功的鋪路石。
  魏勇:一個有“問題”的人。他的自我描述是:我,是一個有問題的人,一個有許多問題的教師,希望培養出許多有問題的學生。我們這個時代缺乏的不是特性而是現實性,我們更多的是“信”的教育,少的是“疑”的教育。——他提倡大文科,打破歷史和語文以及其他人文學科的界限,自然地綜合在一起,創造出充滿思考的教室和文學表達的氛圍。
  凌龍華:被身邊的朋友戲稱為“老夫子”。他的人生信條是:沒有什么比自由的讀書和自由的表達更能把夢帶向遠方。教學觀是:教育是一種生活,語文是詩意的學習。科學觀是:教育是詩一般的事業,教育科研也應該充滿詩意和愉悅。只有不拘一格才能別具一格。——他的風格獨樹一幟。
  薛法根:一個農民的兒子,連名字也帶著一點鄉村的“土味”。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他卻努力追求著“智慧的語文教育”,傾心打造他的“組塊教學”品牌。他認為,語文教學應該:超越課堂,走向生活;超越訓練,走向實踐;超越知識,走向智慧。因其獨特的風格,名聲遠揚。
  孫雙全:一個呼喚新課堂的人。他認為一堂好課應上得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只舉,小嘴常開”。教師要在課堂上和學生一同成長。教師要引導學生翻越知識的高山、思維的高山和情感的高山。
  從以上舉例足以證明,風格可以成就一個教師,讓其走向成功。
  我們的語文教師為何大多沒風格
  缺少教學思想。教育需要思想,猶如人需要精神。語文教育不僅具有知識性、工具性、趣味性,更有思想性、人文性。
  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應當是一位有高度自立意識的思想者。人最大的恥辱是不善于思考,最大的痛苦是思想被壓倒,最大的光榮就是自己的思想得到別人的擁護。看一個語文教師是否有思想,最起碼的一點就是看你批判否定了什么,繼承發展了什么;看你是不是有一種科學、民主、博愛的品格。事實上,我們的語文老師惟書、惟權,已經太久了,缺乏對歷史、社會、文化與人性的深入思考,致使語文課上萬馬齊喑,語文教師沒有風格,語文教學低效率,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反感和社會的一片聲討。
  所以,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一個被別人的思想牢牢控制的人,在教學中還會有自己的風格?那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此,一個語文教師想在教學上有自己的獨到的風格,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有思想才有高度和深度,才能使一個人走得更遠,新生代的成功也足以證明了這一點!
  不善于讀書學習。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支撐起自己的人性,必須有著高超的教育智慧支撐起自己的靈性,必須有著宏闊的視野支撐起自己的活性,必須有著遠大的職業境界支撐起自己的特性。而這一切大多來自于讀書學習。試想一個沒有讀過《紅樓夢》的人,能講好《紅樓夢》嗎?一個連語文核心期刊的名稱都說不上幾種的教師,能有多少理論思想?一個連魏書生都不知哪方神仙的人,能有多少先進的教學策略?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在文學作品中、在教育教學的論著中、在廣博的閱讀中找到語文的靈性,從而找到自己,找回自己的教學風格。
  缺乏寬松的發展空間。中國人有一大特點:喜歡“齊刷刷”。今天的語文課堂也不例外。本來語文課教無定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然而那些“好事者”卻讓你按照統一的一個模式教,什么新授課模式、什么復習課模式、什么閱讀課模式等等;按照幾步幾環節,像工廠里的流水線,樣操作語文課。更可恨的是有些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評價方案,講課也在系列評價之中,不按照統一的模式上課,就給予否定,扣分懲罚,評優選佳一票否決。何談風格?這是語文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所以筆者在這里衷心地奉勸那些極個別的自以為是的“好事者”們,多讀點書,多作點調查,并不是做了“領導”就什么都懂,任何整齊劃一都是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要寬容和支持“另類”教師的存在。要給共舞之處的獨舞保留一點自由空間,要給繽紛的個性搭建多彩的舞臺。如果教育的空間最終被所謂的制度和模式所充塞,教育的理想魅力和人文光輝也將如星墜平野,蕩然無存。一個和諧的育人環境絕不是“齊刷刷”,而是百舸爭流、百花齊放。只有大鼓冬冬,小鼓嘣嘣;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演奏出來的樂章才能和諧悅耳。不拘一格才能出人才,不拘一格才有風格。
  缺少獨立的人格魅力。教育是一種影響,人格是一種熏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和人格的發展與完善。一個具有專業水平的語文教師一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他對人世的看法,對名利的看法,對生活的態度,對學生的理解,對事物的寬容,對美好的追求,對丑陋的鞭策,他的堅強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業的品質,純凈的心底,都將無痕跡卻又清晰鮮明地印刻在學生的心頭。一個缺失人格的教師,一個在課本和試卷中掙扎的教師,一定是沒有獨立人格的教師。他在教學中必惟書,必惟權,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越雷池一步。說話做事看著權威的臉色,屈從于世俗的評價,憂讒畏譏,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比著葫蘆畫瓢,這樣的“教書匠”怎么會有風格?風格即人。一個善于思考、敢于懷疑和批判的教師才會有風格!
  缺少可供展示的才藝。語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語文教學是一個模擬生活的平臺。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書、琴、棋、畫,吹、拉、彈、唱,說、學、逗、耍,都應該懂一些,精通上一兩門。試想一手好字,一手好畫,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一副甜美的歌喉,一種嫻熟的樂器演奏……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那該是多么的重要啊!前面提到的那些教育精英們哪一個沒有自己的“絕活”?雖然說這些只是課堂上外在的表現形式,但它卻是一個教師教學理念的體現。
  一個語文教師生活的內容越豐富,他的語文課的內容也越豐富,不會享受生活的人就不會工作。試想一個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愛好,一個沒有一點真性情的人,一個連朝霞在東還是在西都弄不清的教師,他的語文課會怎樣?語文是生活中的藝術,也是藝術中的生活;它是“月上柳梢頭”,是“大漠孤煙直”;是余光中的鄉愁,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孔乙己好久沒洗的長布衫,是杜甫被秋風吹破的茅屋……語文即生活。
  然而,風格確是語文的靈魂。沒有風格的語文教師只能跪著教語文。風格即人,假如你不跪著教語文,那就形成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吧!風格使你走向成功!

語文教學之友廊坊5~7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楊慶忠20082008
楊慶忠,山東泰安岱岳區道朗一中
作者:語文教學之友廊坊5~7G31中學語文教與學(高中讀本)楊慶忠20082008

網載 2013-09-10 20:51:30

[新一篇]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農村教師  ——與某些教育研究人員商榷

[舊一篇]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取向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