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英語教學的文化導入與素質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整個生活方式,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衣食住行、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大至抽象的行為規范、倫理標準、人生信仰、價值觀念等等。文化是浯言最重要的屬性之一,而語言又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局部相互滲透。語言不能脫離社會文化而存在,任何語言都是某種社會文化的反映,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這便是語言的文化功能。
  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了解和掌握的過程,對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英語使用能力。語言學者認為,許多語言學習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學習者沒有把語言學習文化與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要搞好中學英語教學的素質教育,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教材實際,適時地導入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培養他們在具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交際能力的培養正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文化導入的意義
  1.文化導入是課程標準的要求。英浯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進一步學習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21世紀所需要的人才應該是適應時代發展的現代人。他們應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具有對國際事物的理解力,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提高本民族的素質。因而,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增進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了解,并以此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
  2.文化導入是學生參加高考的需要。傳統考試主要考查語法知識及詞匯的用法,這是造就“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隨著英語高考的發展,它強調語言與文化的一體性,真正地道的英語應當在表述內容的同時體現英語的文化色彩。這一點在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有明顯的體現。考生在作答此類題時,不僅要了解題目的意思,還要聯系到意思所滲透的文化背景。
  3.文化導入是語言交際本身的需要。語言是一種社會交際工具,交際是運用語言的主要手段,包括書面和口頭交際兩個方面。中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即語言能力和語用能力。而離開文化背景的交際英語也是行不通的。
  二、文化導入的主要內容
  文化知識主要是指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由于各民族的發展有著自身的特點,因而產生和發展了許多根深蒂固的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對此加以了解,勢必造成學生的Chinglish(漢語式英語)。
  1.英語單詞與相應中文的不同含義,也就是說一個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與要領在詞匯及語義上的呈現。如英語中的Ladies first, hot dog, sandwich等,與漢語中的春節,餃子,筷子等。
  2.同一單詞的不同含義。如老鼠在漢語中是一種討厭的動物,而在Disneyland一文中,它又是機敏、智慧的象征,以致于受到全世界的少年兒童的喜愛。又如Soft drink不叫“軟飲料”,而是“不含酒精的飲料”。
  3.單詞相同,但內涵不同。如英語中的farm er, landowner與漢語中的“農民”“地主”的文化涵義上的不同。
  4.對同一問題的應答不同,如:對別人的表揚和稱贊,英語中應用“Thank you”或“You are kind to say so”,而漢語習慣于用“哪里,哪里”,“我還差得遠呢”,表示客套,謙虛。
  5.不同的文化對相同的現象所作的觀念劃分的差別在詞語中及詞義上的顯示。如英語中親屬的稱謂不分哥哥、弟弟,姐姐、妹妹,uncle表示所有與父親或母親同輩的男性,漢語中伯伯,叔叔,舅父,姨父分得一清二楚。而英語的區別是在其后加上人的名字,如Uncle Tom。
  6.體現一定文化內容的定型的習慣用語。如,話題的選擇,中國人喜歡問年齡、收入、你到哪里去等個人隱私,而西方人卻談天氣,問健康等,另外話語的組織,敘述方式,順序等各種文化也有一定的模式。
  三、文化導入的途徑
  1.結合詞匯教學,強化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素質,必須強化他們對英語和本族語文化的雙重理解能力。如教高一第十三單元Washington D. C一詞時,給學生講解Washington D. C一詞的來歷,Washington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為了紀念他而把美國的首都叫做 Washington。為了區別美國的另一個Washington州,因此把首都稱為Washington D. C。
  2.將文化導入貫穿到對話課教學中。對話課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日常會話能力。它涉及到各種場所的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給學生必要的語言訓練外,還應讓學生掌握日常交際的禮儀,告訴他們東西文化在這些交際場合的差異。如在教“How old are you?”“Ah. It’s a secret!”這一段對話時,告訴學生為什么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因為西方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的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同時總結西方人忌諱的話題。
  3.利用課文閱讀材料介紹文化背景知識。文化知識也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適當介紹一些背景知識。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可積累文化知識。如在教Body Language一課時,介紹不同國家形體語言的異同,強調入鄉隨俗。
  4.加強語言實際,把文化導入融入寫作課教學中。中國學生在使用英語時,常犯文化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們未能足夠地了解本國文化與英語國家文化之間的差異。這樣導致了他們先用漢語思維,然后再譯成英語。以致于出現了:I stay at home have five days(我呆在家里有五天了),My old sky(我的老天)等。如在上第二冊第二十單元 Disability寫作課時,向學生講解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的殘疾人通道的指示牌,應用wheelchair或畫一幅輪椅,而不是像有些地方寫的Disabled people lane(含有貶義的意思)。
  5.利用實物、圖片及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讓學生體驗異國文化氛圍。為了創造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可利用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電影、電視、錄像、影碟、廣告、圖片、照片、郵票、信件等,讓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了解英語國家各方面的習俗。如:在講高中第二冊第五單元Char lie Chaplin時,讓學生觀看由Chaplin主演的一些電影(如Modern Times, Gold Rush)。
  四、文化導入融入到英語素質教育中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實用性原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知識的導入是為語言教學服務的,其目的是促進學生恰當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所以,導入的文化內容應與教材內容一致,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切忌牽強附會,信口開河,喧賓奪主。
  2.適度性原則。文化導入的內容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接受和領悟能力,深淺適度,詳略適度。然后再精講多練,使學生在學習和使用中逐步掌握所學語言的文化。
  3.開放性原則。文化內涵及外延廣泛而復雜,課堂上的教學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多組織課外活動,如學唱英語歌曲、交筆友、辦模擬晚會(如圣誕晚會)、英語手抄報、指導閱讀英文原著簡寫本等。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文化導入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把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課文閱讀教學及寫作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教育研究與實驗(新課程研究)武漢24~25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劉瑞娟20062006
劉瑞娟 湖北監利縣實驗高級中學
作者:教育研究與實驗(新課程研究)武漢24~25G381中學外語教與學劉瑞娟20062006

網載 2013-09-10 20:54:08

[新一篇] 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消除過度幫助現象

[舊一篇] 談高中英語語音教學  ——基于牛津高中教材語音教學的若干嘗試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