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及其教育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做人教育與做事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當前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加強做人的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做人’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教育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處理自己和他人、個體和客體的關系”,[1]即做人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價值觀教育問題。
    一
  價值觀是人們有關價值的觀念系統。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某種有用性,即客體的屬性、結構對主體的需要所具有的意義。[2]馬克思在《評阿瓦格納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指出:“‘價值’這個普遍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系中產生的。”由此可知:第一,價值是在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中產生的;第二,價值的產生與存在取決于主體的需要;第三,主體的需要與否有賴于客體的屬性、結構對主體的意義。
  價值觀是人們在不斷的認識與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是個體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通過認知和評價客觀事物,或通過受教育、觀察學習等方式,經過價值判斷、評價、選擇等環節,將社會的價值意識逐步內化而形成的,它受社會文化和個體心理、知識水平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文化背景會使人們形成不同的價值觀,社會文化背景的變化也會導致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個體自我意識的發展、認知水平的提高,會使人們對客觀事物產生更深刻的思考,從而使其價值觀趨于穩定和成熟。
  從心理學角度考察,大學生一般正處在青年中期,其自我意識正迅速發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對自己的心理活動過程、內容、特點及結果的感受、體驗和領悟已發展到相當的水平,主體意識大為增強。他們強烈的獨立和成人的愿望、較高的文化水平及認知能力,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對自我和客觀事物做出價值判斷和選擇。但同時由于他們辯證思維能力的不足和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又往往使他們的價值判斷和評價具有局限性,并且較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
  就現在的在校大學生而言,他們多為獨生子女,在中學及其以前的教育過程中,學習與升學的壓力,以及生活上對家庭的過分依賴,使得他們在心理發展中存在更多的問題。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不協調,個體需要與社會現實的矛盾,使他們進入大學后存在較多的不適感、失落感和仿徨感。同時,我們又處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劇烈變化的年代,傳統與現代觀念的沖突,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對抗,使社會價值觀念呈多元化和多樣性。個體心理發展水平,社會價值觀念形態,家庭經濟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直接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使他們在認識自我和認識客觀事物中充滿了矛盾和問題。
    二
  通過近年來我們對在校大學生所做的調查進行分析,總體上來說大學生的價值觀發展變化有三個特點:一是價值評價由集體本位向個體本位偏移,二是價值判斷的標準由理想主義向功利化和實用化轉變,三是價值取向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
  價值觀作為一個觀念系統,與人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面有關。具體到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價值觀念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報告及黨和國家現行的方針政策顯示出較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評價;對我國打擊恐怖主義、反對法輪功、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立場表示出很大的認同和支持。這表明大學生政治價值觀念的主流是正確的。但是,由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在政治認識上還比較膚淺,并且帶有較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有些同學看待政治和社會問題,往往從個人及家庭的利益出發,從個人感受到的實際利益去評判、去思考,對認為與自己無關的事件與問題漠不關心,對學習政治理論一類的課程積極性不高,表現出實用主義的學習態度。
    (二)道德價值觀念
  道德價值觀念是人生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利益關系在此表現得更為突出。值得肯定的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代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主流是正確的。比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近45%的同學支持“個人利益應服從國家與集體的利益”,有多于30%的同學認為“奉獻是人生的最大快樂”。對個人價值的實現,其決定性因素的選擇依次為“對社會貢獻的大小”、“人格是否高尚”、“是否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這表明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自覺地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個人價值不僅包括社會對個人的尊重與滿足,而且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
  同時,價值觀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在道德觀念中的表現也較為明顯:有近20%的同學支持“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觀點,有4~8%的同學支持“一切從個人利益出發”的觀點,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對個人價值的實現,取決于“金錢的多少”、“權力的大小”、“生活是否舒服、瀟灑”。
    (三)成才價值觀念
  學習是在校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成才的主要途徑,也是困擾大學生的首要問題。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要求學習的內容較為廣泛,不僅包括科技文化知識,還包括工作能力、處世經驗,等等。他們對學習方法更為關注,對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更為迫切。這表明大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能夠把學習與成才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心理趨于成熟。
  大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念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許多同學急功近利,精力集中在外語、計算機等課程上,或集中于與考研有關的課程上,表現出功利化、實用化的傾向。另外,由于學校應試教育的導向及社會人才觀上的重學歷文憑現象的影響,使不少學生自然地認為,學習是為了考試,考試是為了文憑,從而助長了學習上的投機心理,個別同學為了一個好的考試成績,不惜冒險作弊,極大地敗壞了學習風氣。
  成才的價值觀念還表現在畢業生的就業方面。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高和社會用人的高學歷現象是大學生擇業中的主要矛盾。待遇高和工作環境好是大學畢業生擇業中的普遍要求。不愿下基層,不愿艱苦奮斗,相互攀比,高不成低不就等思想、心理問題困擾著許多大學生;社會用人單位的高學歷要求又迫使許多大學生紛紛考研,這干擾了高年級本科教學的秩序和效果,浪費了教育資源。
    (四)生活價值觀念
  大學生的生活價值觀念主要反映在消費觀念、人際交往觀念和戀愛觀念等幾個方面。在消費觀念方面,大學生往往受社會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不良風氣的影響,受家庭經濟狀況及家庭教育的影響。學校艱苦奮斗教育的缺乏也是影響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原因之一。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一些大學生把高消費視為時尚,視為個人價值的體現,他們講虛榮、擺闊氣,在高消費上相互攀比。有的同學把父母給的交學費的錢隨意揮霍掉而惡意欠逃學費,有的同學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好而感到自卑,有的同學為了掙錢而影響了學業。
  調查顯示,多數大學生能夠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并注重培養鍛煉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但是有些同學在處理人際關系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的理解與尊重,缺乏對集體的責任感與義務意識;有的同學不講誠信,損人利己;有的同學我行我素,無視組織紀律與他人的權利與感受。這是極端個人主義在價值觀上的表現。
  在戀愛觀念方面,當代大學生對在校談戀愛越來越趨向寬容與理解。在西方文化影響和學校教育引導不力的情況下,有的同學對兩性關系持非理性態度,對自身行為的后果考慮不足或不屑顧及,缺乏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感。
  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利用網絡獲取知識信息的快捷通道,為大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創造了方便條件。但同時也給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乃至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新的問題。上網已經成為某些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沉溺于網上聊天、游戲而不能自拔,荒廢了學業;有的利用網絡的虛擬特性而散發流言、誹謗他人;有的陷于網戀或亂交網友而上當受騙,或成為害人者,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網絡給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的主客體關系和價值關系的判斷與評價帶來新的問題。
    三
    (一)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
  1.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要按照國際國內政治、經濟、文化不斷發展變化的特點,按照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價值觀教育的目標,使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具有時代特點。
  2.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認真調查研究當代人類思想文化背景下的大學生價值觀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和趨勢,認真分析當代大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研究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要分層次確立教育內容,針對不同情況、類型選擇教育方法。
  3.要用系統的方法與理論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二)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方法與途徑
  1.教育引導。首先要明確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價值觀特別是人生價值觀,是人生觀的主要內容,人生觀又是世界觀的主要內容,緊緊圍繞價值觀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是學校德育的基礎性工作。價值觀念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態度息息相關,因此價值觀教育可以開展的比較具體,較易選擇教育的契機及切入點,可以較好地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并將其作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和理論武器。同時,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有關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中國古代教育歷來重視“做人”的教育,其中的“仁愛”、“禮教”、“誠信”等思想至今仍有很重要的教育價值。現代西方文明中的以人為本的思想、民主與法制的觀念用于價值觀教育也有借鑒意義。
  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進行教育引導要分層次進行,即根據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狀況,明確大學生的主導價值觀、主流價值觀和個體價值觀,分類進行教育和引導。對于學生黨員、要求入黨的積極分子、學生干部等先進分子,應該用共產黨人的價值觀嚴格要求他們。共產黨人的價值觀集中體現于“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體現于為人民服務,體現于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遠大理想。這也應該是當今大學生的主導價值觀;對于一般同學而言,學校教育應明確其主流價值觀,山東理工大學姚福生校長在談到大學生的德育時曾指出,看一個人的品德如何,主要看他想的、說的、做的是否有利于他人,有利于集體和有利于國家。這可以作為一個學校大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的個體價值觀,盡管具有多元化和多樣化的特點,學校教育者的責任是引導其向主流價值觀或主導價值觀靠拢。
  2.校園文化建設。價值觀屬于文化范疇,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除大師、大樓之外,主要是其文化環境。大學的辦學理念主要體現了大學的價值觀,其學術自由、民主管理的氛圍,其校風、教風和學風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重要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大學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對大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克服教育過程中的功利化、物化和技術化傾向也起著重要的啟迪和陶冶作用。大學的軟環境,不論是思想政治工作,還是教育管理及服務保障工作,弘揚什么,抑止什么,對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價值取向,都是至關重要的。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要充分利用大學生課外的所有時間與空間,按照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要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活動中要注意發揮大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調動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熱情,使智力因素的鍛煉與非智力因素的鍛煉相結合,使大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能夠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而且在活動與交往中受到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教育與熏陶。
  3.實踐鍛煉。實踐是價值觀形成的基本途徑。主體對客體之有用性及意義的判斷,是在實踐中完成的。大學生在價值觀教育中的基本問題是知行不一致,這也是缺乏實踐鍛煉而造成的。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可分為校外校內兩種情況。校外實踐活動主要是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文化科技“三下鄉”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來進行的。大學生通過調查研究和為社會服務,全面了解社會,感受社會現實,使自己的價值認識與現實結合起來;校內實踐活動主要結合各種校園文化活動、社團活動進行,以集體主義教育和為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做貢獻為重點。校內實踐活動也可與勤工助學活動、校園綠化及環境保護活動結合在一起,用以培養大學生的自強、自立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4.個別指導。普遍教育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價值觀教育的方法之一。個別指導符合個性教育的原則。每個人的生存條件和環境不同,每個人的資質和閱歷不同,因而就會在價值觀上存在差異,盡管對大學生這個群體來說共性多一些,但仍有許多個別問題需要個別指導。在價值觀教育中進行個別指導,一是要有具體的針對性,二是要注意與心理輔導相結合,因為許多心理問題都涉及價值觀問題。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淄博23~26G2思想政治教育張宗新20032003價值觀是人生觀、世界觀確立的向導,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是素質教育乃至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性工作。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有不同于過去及其他群體的特點,高校應依據這些特點探索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價值觀教育的方法應考慮層次性和多樣性。大學生/價值觀/價值觀教育張宗新(1952-),男,山東濟南人,山東理工大學副校長、研究員,主要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山東 淄博 255049 作者: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淄博23~26G2思想政治教育張宗新20032003價值觀是人生觀、世界觀確立的向導,高校的價值觀教育是素質教育乃至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性工作。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有不同于過去及其他群體的特點,高校應依據這些特點探索價值觀教育的內容與方法。價值觀教育的內容應具有時代性和針對性,價值觀教育的方法應考慮層次性和多樣性。大學生/價值觀/價值觀教育

網載 2013-09-10 20:58:50

[新一篇] 當代哲學的生存論轉向及其內在意蘊

[舊一篇] 當代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