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質子理論中的辯證關系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貴州工學院 貴陽 550000)
  摘要 酸堿質子理論中有豐富的辯證內容,以充實有關酸堿質子理論辯證關系的理論,本文對質子論中的辯證關系作了探討。
  關鍵詞 辯證統一 酸堿質子理論 聯系共軛酸堿 發展
   *         *        *
  利用學生熟悉的專業知識對他們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精神實質,又可以使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認識更深刻、理解更透徹。因此,發掘專業知識中的辯證內容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酸堿質子理論中豐富的辯證內容,對化學專業的學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到目前為止,有關酸堿質子理論中辯證關系的文章很少見,本文擬對這個問題作一些探討。
      一、酸堿質子理論的基本內容
  酸堿質子理論是1923年由勞萊和布朗斯特各自獨立地提出的。他們給酸堿的定義是:
  (附圖 b2960901.JPG
  化為它的共軛堿——弱堿,強堿接受強酸釋放的質子后轉化為它的共軛酸——弱酸。酸堿反應總是由強酸強堿向生成弱酸弱堿的方向進行,即占主導地位。
  以上是酸堿質子理論的基本內容,雖然質子論也有局限性,但在化學中被廣泛運用,為化學專業的學生所熟悉。如果利用質子論對化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將會收到顯著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對質子論的辯證內容進行發掘,以便在教學中加以運用。
      二、質子論中酸堿的聯系和發展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的各種事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這些物體是相互聯系著的,也就是說,它們是相互作用著的,并且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質子論中酸和堿是聯系著的,它們依靠與質子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而相互依存、相互轉化。
  (附圖 b2960902.JPG
  可見酸堿質子理論中的酸和堿,在結構上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在性質上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而聯系它們的要素就是質子。
  酸和堿相互聯系,酸和堿又相互制約。質子與堿的相互吸引和排斥,構成酸堿運動的基本形式。當質子與堿的相互吸引占主導地位時,質子和堿相結合而構成酸,物體呈酸性;當質子和堿相互排斥占主導地位時,則酸失去質子而轉化為堿,物體呈堿性。
  (附圖 b2960903.JPG
  因此呈堿性。可見質子論中的酸和堿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這正是唯物辯證法聯系的觀點。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總是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著的。在酸堿反應中,涉及兩對共軛酸堿的運動。兩個酸的強弱不同,卻都有釋放質子轉化為它的共軛堿的傾向;兩個堿的強弱也不同,也都有接受質子轉化為它的共軛酸的傾向。整個反應體系就在爭奪質子的斗爭中運動發展。其結果總是較強的酸與較強的堿之間傳遞質子,生成較弱的酸和較弱的堿占主要地位。較弱的酸和較弱的堿之間的質子傳遞雖在進行則占次要地位。最后建立起酸堿反應的平衡。例如鹽酸與氨生成氯離子和銨根離子的反應:
  (附圖 b2960904.JPG
  這種平衡是暫時的、相對的,當外界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這種平衡就會被破壞,就會發生移動,直至在新的條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為止。這種平衡是和運動分不開的,是運動中的平衡。在平衡中的酸和堿都在不斷地釋放或接受質子而向彼此對立的酸堿方面轉化,由于最后彼此轉化的速度相等,整個體系處于相對靜止之中。這就是事物是運動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質子論中酸堿的辯證統一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構成的,矛盾的兩個方面既相互聯系,又相互排斥,矛盾就是對立統一。酸堿質子理論中的酸和堿就是矛盾著的兩個方面,它們既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相互轉化。質子論的酸包含著堿,酸失掉質子就轉化為堿;堿對應著酸,堿接受質子就轉化為酸。一方面,酸是堿存在的前提,沒有酸就無所謂堿;另一方面,堿是酸存在的前提,沒有堿也無所謂酸。兩個方面相輔相存,是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失掉一方,它方就不存在。
  (附圖 b2960905.JPG
    四、結束語
  酸堿質子理論的辯證內容是豐富的,但要把它們科學地闡發出來則需要作不懈的努力。我們為此作了一點探索,錯誤之處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
  〔2〕北師大等校編:《無機化學》上冊,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5月,第3版。
                    責任編輯 袁廷科
  
  
  
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都勻50-52B2科學技術哲學戚家莉19961996 作者: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都勻50-52B2科學技術哲學戚家莉19961996

網載 2013-09-10 21:39:47

[新一篇] 都市化進程與現代科學的人文價值生產

[舊一篇] 釋義學視野中的傳統與意識形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