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煙,舊德也不精彩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我看的章詒和的《往事并不如煙》是網上的全本,朋友提醒我書在出版的時候刪節約兩萬字,有心人已經在網上羅列了出來。這說明,章詒和經歷的1957不但沒有如煙,而且還離我們不遠。

半夜在電腦旁看完,整夜都在想儲安平,想當年的《光明日報》。多像自己和自己曾經的報紙啊,它的周年祭就要到了,我還能記起當時在巴格達底格里斯河畔的尷尬:離歷史這么近,卻嘗到了“將在沙場,國已淪陷”的苦楚。我喜歡這出悲劇,也喜歡看章詒和女士描述悲劇中的各位的掙扎,真實又離我們那么近。

可是看后在很長時間里,都無法理解章女士所表述的舊德的精彩。這些悲劇人物1957年之后就躲在了由傳統道德組成的貴族精神避難所中。正是因為這些,才讓他們的生命才有最后的底線和最后的尊嚴。

看這些的確很隔膜,在我看來,這些投向新中國的民主黨派部長們,也算不上什么貴族,頂多是名氣和待遇組成的生活境遇。書中說的很多細節,的確只是待遇兩個字。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部長們最后栽在自己選擇的光明道路上,也是怨不了別人。相反,在萬億無法自己選擇自己命運的普通中國人面前,他們應該稍微有些悔意。畢竟這條路上也有這些部長們鋪的石子。

(本文著作權屬安替先生,Yu jinsong先生編輯校對,三秦記僅修改網頁并發布)

當這些民主黨派部長們在失敗后做最后的道德自戀時候,窗外的他們的人民正在相互廝殺、食肉、哭泣,無所遮攔。政治從來就不是士大夫的道德文章和貴族嗜好,政治就是萬億人的生命和幸福。20世紀最大的政治選擇,在失敗時候應該做個體檢討的時候,如果僅僅用道德的堅持來為自己辯護的話,那么上輩人的罪還要傳遞到我們這代身上。

我們一直在選擇。當年右派的兒輩孫輩們,也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新右派。這些新右派中也是對自己的作為充滿了期許。且慢期許,先看看自己能否應付現實的復雜性。許多人太輕易地判斷,可是政治的游戲不能再按照文學的方式自娛自樂,究竟有多少人能承担政治主張之后真實的萬億人的生命和幸福?保護私產這個口號,符合著自由主義的右派方向,但有多少人關心一下,目前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到底誰在推動這個進程,誰會得益,又是怎樣的社會分化會根植于此。

同一個出版社同一個月的新書——陳桂棣的《中國農民調查》用有點蹩腳的報告文學語言講訴了和貴族沒有關系的故事。陳和他的妻子是沒有完全被圈養的作家,他和一些沒有完全聽話的記者一起,觸碰了中國當下真正的創傷。人民,是一個多么可畏的詞語。它既是力量的來源,它是暴力的借口,它也是民主的源泉。面對他們,是懼怕、利用,還是信任,就成為一切關心中國問題的人的資格考試題。借用一個臺灣草根出身政客的詰問:“你不相信人民,怎么能讓人民相信你?”

1957,章詒和和最后的精神貴族們困在了四合院中。2004,中國早已不再有貴族,只有很多很多暴發戶,和很深很深的傷痛,他們在安徽的農村里,也在北京的拆遷戶中。我反思著這些精神貴族和這些傷痛的關系,反思如此之深,因為實在他們脫不了干系。我們都脫不了干系。


本文轉載于《商務周刊》書評

 


安 替 2011-04-11 17:51:48

[新一篇] 文起當代之衰

[舊一篇] 如何“親歷歷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