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的生命力在于其廣泛的適應性和高度的自我創新能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股份制是指與股份經濟有關的整套法規制度和經濟運行機制的統稱,主要包括企業的公司制和資本市場的證券化兩大塊內容。其中股份公司是股份制的基礎。
  股份公司的雛型可以追朔到15世紀,其比較成熟的模式當推1602年創辦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近400年的歷史中, 股份公司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從弱小到強大,成為當今各市場經濟國家帶有普遍性的企業制度。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尚沒有一個國家不采用股份制而取得經濟現代化的;同樣,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們也沒有發現比股份公司更適應經濟發展的企業形式。世界上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股份企業破產,但并沒有人因此而對股份制本身產生懷疑;同樣,任何一個頭腦清醒的企業家和改革決策者,都不會把股份制當成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只有股份制才能發展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不爭的事實、是理論與實踐共同得出的結論,任何局部的成敗和試點的經驗都不足以削弱或強化這近乎真理性的結論。
  從本質上分析,股份制的強大生命力主要來源于它的廣泛適應性和高度自我創新精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股份制獨特的融資形式和資本組合形式,使其能科學合理地處理投資者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之間的關系,減小摩擦,形成合力。
  投資者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的關系,是一個既非常復雜又非常重要的問題,能否為處理好這個問題提供必要條件,是衡量一種產權制度是否先進的主要標準。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效益難以提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恰當處理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關系的產權基礎。在股份制條件下,企業財產權被分解為所有權、占有權、收益權、處置權等多種形態,每個形態都包含有非常具體的內容,如所有權主要指財產所有者擁有的終極的絕對的財產支配權,在整個經營活動中,所有權無時無刻不在發揮作用,它以最大限度的能動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為己任。占有權則是為了使財產在經營過程中體現所有者的意志而設立的。其他如收益權和處置權,也都是在所有權的基礎上派生出來的。
  通過對股份制產權基本構架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在股份制條件下,產權關系在運行中是適應生產力的要求而不斷調整的,這種既規范又靈活的形式充分體現了人的能動作用。當代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各種矛盾越來越復雜,各利益主體之間,各種利益關系盤根錯節,這些推動人們科學合理地劃分資產運行中的權責利界限,規范各自的行為,從而帶來財產權結構要素的調整。比如,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財產組織形式中,存在著產權主體多元化和生產經營統一化的矛盾,如果每個股東都要求實行作為古典所有權內函的直接占有支配權,就會出現股東的無休止爭論,形不成任何決策,貽誤經營上的戰機。為了提高決策的集中性和果斷性,防止個別股東干預決策,于是就應運產生了法人財產權形態。所有者將支配權、部分處置權、部分收益權轉移給法人、從而調動起法人的積極性,最終維護了所有者的權益。
  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權形式表明:財產權不是一個僵化的概念,而是一種由各主體協商而設置的權責利構架,目的是潤滑經濟運行、減少不必要的內耗,降低決策成本,提高決策水平。同時也表明,產權形態不能固定不變,不同的資本規模,不同的主體構成,應采用不同的產權組合形式,從而推動產權制度的不斷創新。
  股份制資本組合形式的優勢還在于其全方位的流動性,不僅企業所有權可以通過市場交易進行流動,企業經營權、企業收益權、企業未來收益權也可通過交易進行流動,流動不僅增強了資本的可收益性,而且也成了各個主體回避矛盾、化解矛盾、協調關系的有效手段。
      二、股份制借助證券市場所形成的投資全民化、經濟民主化,將投資行為變為全民族的共同行動,將企業置于全社會的關心和監督之下,最大限度地促進了企業行為的理性化。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投資是純粹的政府行為,人民群眾對投資行為投資效益不知情,想要關心也缺少關心的途徑,這是多年來投資失誤的根本原因之一。股份制改變了投資主體,使人民群眾和企業一道成了投資主體。這種主體改換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使投資行為、企業經營成了全民族共同關心的事情,而且人民群眾擁有發表意見的手段;既可以通過股東大會發表意見,也可以通過投票發表意見。例如:今日的中國,有多少雙眼睛在注視著四川長虹、深圳發展和青島海爾,這些企業的榮辱興衰,決定著千家萬戶的命運。在這種情勢之下,人民關心企業和人民成為企業的主人,而企業的領導們才會感受到巨大的內外壓力,不搞好企業,無顏面對父老鄉親!不用好用活企業的每一分錢,就會成為社會的罪人!這是股份制創造的搞好企業的最好社會氛圍。
      三、股份制所倡導的幫富助強新型思維方式,能加劇企業的優勝劣汰,克服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歷史頑癥。
  職工吃企業大鍋飯,企業吃國家大鍋飯的兩個大鍋飯格局,嚴重拖累了我國經濟的發展,時至今日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究其根源,主要是有關決策部門用行政手段管理企業,為了防止社會的動蕩,在企業之間、行業之間搞殺富濟貧、鞭打快牛,結果使大家都發展不起來。股份制所奉行的恰恰是相反的原則——幫富不幫窮,助強不助弱。在選擇上市公司時,需要連續多年贏利,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發展前景廣闊,而劣質企業不允許上市。企業上市之后,優質企業的股票二級市場表現良好,投資者競相購買,且這種企業可以連續配股擴張,可以通過兼并擴大企業規模;相反,劣質企業則面臨股票被拋售、企業被重組的下場。這種機制實質是抽劣質企業的血補充優質企業,讓優質企業更為茁壯地成長,它大大加劇了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加快了資產重組和企業兼并的步伐,最終結果會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由此而產生的社會整體效益難以估量!
      四、在企業運行動力方面,股份制將外部指標強制機制轉變為內在利益激勵機制,使企業的發展動力強大而持久。
  社會主義條件下國有企業運行動力問題是長期以來始終沒能解決好的問題。改革前,人們把希望寄托在思想政治工作所激發出來的創造熱情上,這種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客觀實際的希望現實性甚低。改革中出臺的許多措施旨在通過明確企業對國家的利稅和資產增殖等經濟責任,促使企業運行和發展。不可否認,靠外部指標強制機制也能對企業產生一定的約束作用,尤其是在這些指標直接牽連到職工分配的情況下,其約束效果更為突出。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租賃制等之所以能夠帶來較為明顯的經濟效益,同指標強制的約束作用具有因果聯系。然而,外部指標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強制性的異己力量,而異己的力量是難以長期發揮效用的,難以長期成為企業行為的動力。一個企業如果以滿足指標要求作為自己運行的主要目標,則其自我發展的潛力是非常有限的。
  此外,作為外部指標強制的一種逆反行為,企業討價還價的現象無法根絕。特別是當外部指標難以綜合地構成約束企業行為的目標函數體系時,企業階段性或單項指標量的完成與否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經營效果
  外部指標無論具有怎樣的強制性,其實際效果都取決于企業對指標的主觀感應程度和客觀承受能力。在企業急于完成指標,同時又缺乏滿足指標要求的物質條件時,指標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從近幾年的實踐看,外部為企業設定的指標往往越過企業這一主體層次,指標并不同企業本身的利益掛鉤,而只是同廠長經理以及職工的收益分配相聯系。完成指標的情況只是作為決定經營者或職工收益多寡的參照依據,企業的積極性并不能真正地調動起來。
  與外部指標強制不同,股份制建立的是企業內在的利益激勵機制。事實上,無論是資本主義企業,還是社會主義企業,企業運行的最本質的動力都是追求企業利益的最大化,二者的區別僅在于企業利益的占有和歸屬。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一方面要求企業為完成國家和社會利益而奮斗,另一方面又要激勵企業為自我利益而奮斗,從而推動國家和社會利益的同步增長,這兩種效應在理論上是完全一致的。但實踐證明其效果遠不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大。股份制的重要優點就是把國家資產收益增長的要求內含于企業自我發展的沖動之中,通過強化企業的自我發展欲望,在客觀上促進國家資產收益的增長。首先,股份制肯定了企業按比例分享經營利潤的可能,從而建立了激勵和誘導企業追求這種欲望的基礎。其次,股份制通過資產量與收益分配量的正相關關系,刺激企業不斷積累,注重投入,以獲得更多的收益。最后,由于股份制將國有資產收益及稅收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捆在一起,因而企業利益的增長,也就直接意味著國家利益的增長。顯而易見,由股份制所造就的企業動力機制的優越性是任何外部指標強制機制所無法比擬的。
      五、股份制的一整套用人制度,有助于發現、培養、使用、激勵人才、能夠使有作為的現代企業家施展抱負,這是企業成敗的關鍵。
  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世界各經濟發達國家,一是大都具備造就企業家的經濟機制和社會機制。二是形成了重視企業家社會地位的社會文化氛圍,如美國的汽車經營專家亞柯卡,其受尊重的程度可與總統相提并論。三是有讓企業家大展拳腳的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有了這些條件,有了適于企業家成長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才能夠形成企業家英雄輩出,英才集聚于企業的喜人景象。對于企業來說,沒有一個胸懷宏圖大愿的企業家,企業的長遠發展就失去了人格化的代表。
  目前,我國的現實情況距這些要求相去甚遠。從大氣候來講,我們缺乏適宜企業家成長的環境條件。從小氣候來講,現行的各個企業又難以提供讓企業家充分施展抱負的廣闊空間。實質上,我們的很多企業不是由企業家在驅動,而是由政府官員在驅動。兩者的區別在于對資源利用和技術進步的不同態度。當企業家決定投資和生產時,他們首先考慮的是投資的長期效益和生產的利潤率,而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是盡可能地采用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不斷地進行革新、創新。沒有事業上的銳意追求,就不成其為企業家。相反,由政府官員決定投資和生產時,支配他們行為的首先不是投資和長期效益和生產的利潤率,而是政治目標或上級指令。在十年動亂年代里,甚至提出了要把車間變成大批判戰場,把商店建成階級斗爭前沿陣地的荒謬口號。在政府官員取代企業家進行經濟決策的條件下,企業實際上就成為只有領導人而沒有企業家的企業。許多企業領導人,他們既沒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自主權。也不承担經營的風險。盡管某些企業長期虧損,其領導人照樣穩坐鐵交椅。決定他們社會地位的不是顯著的經濟成就,而是企業的行政級別。一個特大公司的總經理無論如何也比某科級企業的廠長更具有吸引力。但是,誰來任該公司的總經理卻不是由企業家的自身經濟競爭過程來決定,而是由有關部門考核任命,有的甚至只有任命而沒有考核。在這種體制下,無論選擇什么樣的指標,無論是否把這些指標與企業領導的個人收入聯系起來,都不可能刺激出追求企業長遠發展的企業家來。近幾年來有不少文章認為,只有較顯著地提高企業家的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企業家追求企業長遠發展的積極性才會調動起來。這種觀點是帶有很大的片面性的。企業家在追求長遠發展過程中所要求的動力之持久和強大,所遭遇的困難之多,所經受的考驗之嚴峻,所承受的內外部輿論壓力和人格壓力之沉重,遠不是靠獎金就能刺激起來的。
  股份制企業之所以能沖破傳統用人制度和用人觀念的束縛而唯才是用,是出于自身生存發展的考慮,是出于保護股東經濟利益的需要。股份公司的章程,股東大會的職能、董事會的人員素質及其擁有特殊權力,為選賢任能創造了組織條件和制度條件。這是我們國家沿用了幾十年的干部制度所無法勝任的。實質上,股份制的一整套選用人才的辦法,都是由市場來完成的,即通過市場競爭發現人才,通過市場競爭評判人才,通過市場競爭淘汰人才。股份制用人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充分尊重市場這個公正無私的裁判,因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
      六、股份制既注重規范企業的類型,又注重規范企業的行為,依靠營造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激發企業的持久活力,使現代產權制度的高度規范性和高度靈活性實現有機統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宏觀管理的基本原則是規范化,而企業類型的規范化是實施規范化管理的基礎。沒有規范化就無法保證市場競爭的公平公正,沒有公平公正就不能持久地激發企業競爭進取的活力,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自身競爭能力上,而是用到爭取優惠政策和搞不正當競爭上。
  企業類型的規范是規范化管理的基礎。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劃分企業類型的標準只有兩個,一是所有制,二是企業規模,劃分的結果出現了諸如國營企業、集體企業、國營大企業、鄉鎮企業等,后來又出現了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三資企業等。這種劃分不科學,不能準確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和承担風險的能力,也不利于政府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管理。比如鄉鎮企業這個稱謂就非常不科學,究竟是以地域為標準還是以所有制為標準,誰也說不清。
  市場經濟要求以統一的、規范的、科學的標準劃分企業的類型,這種劃分利于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也利于企業相互之間的資產重組和資本運營。市場經濟把企業劃分為三種類型: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公司企業,所有的企業都不能超越這三個類型。以公司企業中的股份有限公司為例,對它的組織結構與經營行為都有嚴格而規范的要求。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由一定數量的股東組織發起,全部資本劃分為若干等額的股份,股東以其所認購的股份對公司負有限責任,股票可以在社會上公開發行和自由轉讓。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資合公司,公司中的股東身份、地位、信譽不再具有重要意義,也不會對公司經營產生重要影響,股東完全被物化為單純的股票持有者。股份有限公司的突出優點是能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產生規范效益,同時由于股東人數眾多,既分散了風險,也形成了強大的社會監督力量,促進企業行為的合理化。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數百年改進完善,迄今為止最先進的企業組織形式。
  經過比較可以看出,計劃經濟體制看重的是出資者的身份而不是出資者所擁有的資本,因而企業先天的就有高低貴賤之分。企業種姓的先天性決定,也就意味著企業以后的命運早已天定,任何努力都是徒勞的,這是一部分企業千方百計搶戴紅帽子的根源所在。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所有的出資者身份是平等的,因而劃分企業類型的依據是投資行為本身,其主要標準是:
  第一,投資形式。投資形式決定企業資金是來源于一個人,一部分人還是來源于社會大眾,這對于企業的決策方式、決策程序和動作方式具有決定性意義。獨資企業可以一個人說了算,股份有限公司則必須按嚴格的決策程序辦事。
  第二,投資者承担的責任。不同類型的企業,投資者對企業要承担不同的責任,而且承担責任的方式也會有很大的不同。對于獨資、合伙等自然人企業,投資者要承担全部責任,而且主要用自己的財產和人格、信譽承担責任,這種承担責任的方式,決定了該類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不會有遠大的發展前途。
  公司型法人企業在承担責任方面出現兩個極端,無限責任公司強調投資者對公司風險承担連帶無限責任,雖然會提高公司的信譽,但風險過于集中使投資者處于不利地位。股份有限公司則使投資者與公司經營風險完全分開,增強了企業的獨立法人地位。
  根據投資者承担責任的大小來劃分企業的類型,在商品經營和資本動作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使企業與企業在相互交往中能減少黑洞操作,增強透明度,對自身的風險有一個明確的預期,最終結果會減少整個社會的經營風險。
  第三,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與經營管理模式。企業類型的劃分與企業內部經營組織結構的設置是互為因果的。以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程序簡便,公司內部組織機構精干靈活,由于股東人數較少,不再設立股東大會,有問題通過征詢的方式加以解決,監事會可以是非專職的。
  股份有限公司要求必須有健全完善的內部組織機構,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階層等,設置這些機構,是為了使公司自身有完善的自勵自律機制,以便最大限度的促進企業行為的合理化,最大限度調動企業各階層的積極性。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的投資者身份是平等的,他們面臨的機會也是均等的,他們要投資創立什么類型的企業,既取決于他們資本實力,也取決于他們所要承担的社會責任。獨資企業、無限責任公司投資者承担的責任較大,因而投資者對企業享有生殺予奪的大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只承担有限的責任,因而投資者享有的權力也是有限的,他們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責任與權力的對等,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公平原則。
  
  
  
北京商學院學報7~10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李明義19991999作者單位:北京商學院 郵編:100037 作者:北京商學院學報7~10F13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李明義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47:11

[新一篇] 股份公司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其廣泛的適應性和高度的自我協調能力

[舊一篇] 股市低迷的生態學解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