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影劇本創作的幾點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編者按:日前,翟泰豐同志在中國作協四屆主席團會議上轉告大家,“江澤民同志明確要求我們推動文學(尤其是長篇小說),電影和兒童文藝作品的創作,給人以教育和陶冶,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為此,我們將就長篇小說,影視文學、兒童文學的創作與發展,開展幾次筆談。我們希望這些筆談和討論,能夠有助于大家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和思考。
  進入9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在市場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影響下艱難地選擇著生存的道路。中國電影人沒有停止奮爭和搏擊,每年仍然推出百多部故事影片,其中不乏優秀之作,也從國際電影節上捧回了不少的獎掖。電影創作的成績不可否定。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清醒地正視,國產影片的整體水平幾年來沒有明顯的提高,基本處于遲滯、平庸的狀態。被公眾認可的給銀幕帶來光彩的作品太少;心靈上、感情上給人以沖擊、震撼的作品太少;和時代大潮同起同落的力作,能夠因此而影響著電影潮流的作品更是鳳毛麟角。觀看近一二年的電影,大致可以得出這樣的判斷:失敗的影片往往出自低質量的劇本,優秀影片的遺憾處常常來自劇本先天的弱點。顯然,電影進入市場后,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首先是對于電影文學劇本的挑戰。
    一
  與經濟騰飛相伴而來的是社會生活與文化中的商品意識的增強。文化的通俗化、生活化和實用化構成了電影的生態大環境。出於經濟制約和意識形態導向,電影便被劃分成:主旋律片、娛樂片、藝術片。事實上主旋律影片和娛樂片已經成為國產電影的兩大部分,同時形成了兩種創作景觀。難道一個言情的故事就不可能有道德感化有人生感悟?一個政治性極強的主題除了精神教育力量就不能有趣味有美感的娛悅?電影做為藝術的精神產品,其認識、教育、審美、娛樂功能是綜合性的是互為滲透而難于截然分離的。人為的劃分倒把電影的功能推向單一化簡單化,隨之而來的是電影劇本內容的單調和貧瘠。娛樂片就是俊男俏女,戀愛調情,或是展覽純物質的摩登時髦,或是一味的武打兇殺,淺薄的消遣成了這類劇本的主體。主旋律片往往圍繞著某個思想意念敷衍故事,思想大于形象,宣傳教育有余娛悅審美不足。我們曾經已經清楚地認識到的“唯題材”的創作有害于藝術,這種情形而今再度出現。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社會的新矛盾、新問題,新的人際關系,新的精神世界……無一不可是電影劇本描寫的新天地。可是,約定俗成的電影三分法,無形中構成了三類劇本的模式,三類不同的創作心態。束縛了創作者的視野和心態,妨礙了對于題材的自由選擇和大膽開掘。
    二
  藝術與商業的融合是當今世界文化藝術發展的趨勢。然而,電影的商業屬性并不等于電影創作的商業化。換句話說商業化浸入電影創作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以商業價值代替了藝術價值,原本在電影中的精英文化精神日漸被商業的通俗性、消費性代替。精神浮泛、思想貧弱、價值標準混亂成了電影劇本創作中較普遍的現象,尤其是以商業營銷為目標寫作的劇本。例如,體現人類美好情操和崇高精神境界的愛情主題,在一些劇本中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人生觀念卻是消極、腐朽的;以贊賞的眼光去描寫“縱欲”,把“性欲”“貪欲”,獸性的發泄竟當做“人性”當作愛情沖動加以頌揚;明明是人性的扭曲卻當做人性本質大肆張揚。一時間妓女成了電影劇本中不可缺的主人公(世間確有許多以妓女為題材的偉大作品),離開社會性、歷史性,純客觀地展示妓女生活,其中包含著很大的獵奇和窺視成分,卻看不出其中有什么人性價值和道德觀念。
  近時劇作的另一熱門題材是歷史年代的故事,遠至霸王、女皇、唐妃、清宮秘聞,近至二三十年代的老爺、少爺、小姐、太太、紳士、姨太太、黑社會把頭、戲子各色人物。問題不在于故事、人物選取的年代,而在于以什么樣的心態什么角度去描寫歷史抒發情懷。以古鑒今,以古喻今,再現歷史,都不無思想、審美價值也不排斥影片的商業價值。而我們看到的卻是重溫貴族的雍容華貴,追尋逝去的舊夢。歷史常被扭曲并演化成屈從于商業目的的戲言,或是在繼承傳統文化的旗號下常以西化情結改寫歷史。其中人物的愛恨情愁則經常是世外桃園中的無病呻吟。已經許久不提作家的世界觀、文藝觀了,似乎這些觀念等同于陳舊和保守。其實任何作家都不可能沒有思想傾向,沒有衡量事物的價值尺度和評價準則。電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角度,一種方法和手段,作家筆下的歷史、人生、性格皆是對于審美的把握,對于社會、人性的認識。出現在劇本創作中價值判斷的某種失落、混亂和扭曲,直接損害了影片的思想內涵與文化品格。
    三
  精神浮泛的另一個表現是劇作中缺乏理想感召力。一部藝術作品沒有理想的光輝當然很難有思想的力度。有的劇本觸及到了現實社會存在的腐敗現象、虛偽欺瞞、道德低下、崇洋媚外、拜金主義等等社會時弊,可是由于缺少現代社會進步思想的依托,批判便軟弱無力或者流于概念。有的劇本追求真實地描摹生活原貌,把藝術與生活完全等同起來展示“原生態”,貌似真實其實不過是一堆瑣碎和庸常,令人感到乏味、蒼白、空洞。
  每年創作生產的現實題材影片占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那么多的劇本描繪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心理、思想感情,然而我們從銀幕上仍然覺得時代脈搏跳動的不夠強健,當代社會生活的步伐、希望、興奮、焦灼、憤疾、苦惱、困惑……種種變革的歷史情緒和時代精神在電影中少有鮮明充分的傳達;時代的主人公、當代人的性格不少是朦朧和淺淡的。不少電影劇本停留在生活的表層來描畫現實的中國社會——現代建筑、超前消費、豪華陳設、風流倜儻的企業家、大款爺、美麗動人的公關小姐——回避現實矛盾,冷淡大眾關心的社會熱點,歌舞升平臆造美夢,與實際的紛紜復雜的生活有相當大的距離和膈膜。侃劇本,湊劇本,模仿港臺好萊塢影片拼劇本,只能寫出快餐劇本,連商業目的都未見得達到。
    四
  一些劇本最缺乏的是作家顯著的個人的人生體驗。劇作家的才智正表現在對世界的獨特發現、獨特見解。同樣的題材,不同的作家自會因為思想意識、審美理想、思維方式、感情方式以致靈感方式的差異,從而創作出思想、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而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沿習現成的題材、主題、藝術構思的劇本,這是匠藝式的寫作,并非創作。目前創作主體的雷同性、類型性、一般化相當普遍,缺少的是創作主體的個性化和積極能動性,缺少的是活躍的藝術想象力。正因如此,近年電影劇本創作在體裁、結構、風格方面的創新意識十分遲鈍進而有所退化。我們能夠體察和理解電影編劇及所有的電影從業者,在商業化的經濟壓力下的痛苦和艱難,但不能因此而背棄藝術創作的規律。
  我們需要理直氣壯地肯定、發揮中國電影一貫具有的社會內容、時代激情和社會責任感,我們也同樣要理直氣壯地要求電影有動人的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娛悅價值。中國電影的前景在于以質量求生存。要出精品關鍵在于劇本。
  
  
  
文匯報滬007 J8電影、電視藝術研究任殷19951995 作者:文匯報滬007 J8電影、電視藝術研究任殷19951995

網載 2013-09-10 21:55:33

[新一篇] 關于現代商業企業家應有品格與素質問題的幾點認識

[舊一篇] 關于研究當代資本主義問題的若干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