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汨羅市從1984年開始進行了近14年的教育“轉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全國區域性實施素質教育拋了一塊引玉之磚。在一個縣市范圍內如何推行素質教育,教育行政部門特別是教育行政決策者,在這方面應該怎樣做,我作為汨羅教育近14年改革的主要組織者和實踐者,想結合汨羅過來的實踐談三點思考。
      一、區域性實施素質教育,對教育行政決策者而言,首先要解決的是方法論問題。只有堅持科學的方法論,才能確定出正確的改革目標、思路和原則
  教育改革是一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只有在科學的方法論指導下,采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來進行改革,才能使改革的方向、進展、實施得到保證。近14年的改革實踐使我們深切體會到這個問題是何等重要。
  我們的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鄧小平理論。具體講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幾句話講起來容易,但要真正按照去做,不是件簡單事,只有深刻領會其思想精髓,融會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使之形成一種思維習慣,才能大獲其效。
  運用這種方法論作指導,我們在設計汨羅教育改革的思路、原則、舉措時,形成了以下的思維習慣。一是堅持時空觀。研究一個問題要研究這個問題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以及當時市內外、省內外、國內外的情況,縱橫幾萬里,上下幾千年,反復比較才能得出結論。二是堅持系統觀。講到系統,與之相關離不開“整體”、“綜合”、“全面”、“宏觀”等字眼,在“汨羅教育”這本詞典里,這些概念是頻繁出現的,成為廣大教師的常用詞。80年代中期,我們確立的汨羅教育改革原則是:“系統構思,分步實施,整體優化,全面推進。”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就是,區域性推行素質教育必須實行整體改革,要追求“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益。三是堅持結構觀。追求優化合理的結構是改革的首要任務。我認為結構質量是最大的質量,結構效益是最佳效益,結構上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關于教育質量,我們提出了“四個層次說”:第一個層次是教育的結構質量,第二個層次是類質量(即每類教育的質量),第三個層次是學校質量,第四個層次是學生個體質量。這個嶄新的質量觀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同,摒棄了過去“質量就是分數和升學率”的傳統觀念,對促進我市全社會教育觀念轉變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堅持持續發展觀。搞教育改革,我們不搞那種不要歷史的“虛無主義”,而是堅持滾動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一是堅持科學觀。我們對待改革抱科學態度。一是不盲從,堅持從實際出發,走自己的路;二是不搞形而上學,不搞片面性教育。針對教育嚴重脫離實際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1984年我們便提出了按三大規律辦教育,即教育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規律、教育自身發展規律、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要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點和歸宿。
  近14年的改革實踐,我們邊探索邊總結,概括提出了指導汨羅教育改革的九大工作原則。一是認準一個目標,咬定目標不放松,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原則;二是系統構思,分步實施,整體優化的原則;三是既謀眼前利,更負長期責的原則;四是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重心的原則;五是以改革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原則;六是依法興教、依法規范教育系統每個要素的行為的原則;七是以抓宏觀為主,微觀服務于宏觀的原則;八是“要搞真的,不要搞假的;要搞硬的,不要搞軟的;要搞實的,不要搞虛的”的原則;九是走自己的路堅定不移的原則。這九大原則的建立,是我們對方法論的高度重視和靈活運用的結晶。
      二、區域性實施素質教育,作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關鍵是要構建起區域性素質教育運行機制
  要實現區域性改革,動力靠什么?我認為,靠機制,靠運行機制。只有機制才能把系統中眾多元素的行為變成一種定向有序的集體行為、社會行為。
  如果把一個縣市范圍的管理分成三個層次,那么,縣市教委就是宏觀層次,學校是中觀層次,教師是微觀層次。縣市教育行政部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健全整體改革的宏觀管理運行機制。
  我們注重構建了以下四個機制。
  一是思想機制,或者叫做導向機制。就是通過輿論、文件、制度、規定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形成素質教育的輿論導向,使大家達成素質教育思想共識。建立思想機制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轉變全社會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評價觀。針對廣大干部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論內涵理解不深,實踐操作難以把握的現實,我們提出了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落實好“四個面向”的指導思想,即:“面向每一類教育,面向每一所學校,面向每一個學生,面向學生發展的每一個方面。”由于“四個面向”通俗易懂,帶有很強的操作性,因而成為了指導我市素質教育實踐生動活潑開展的思想武器。在思想機制的構建中,我們還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觀點:一是“業務工作中心論”,一是“育人目標‘合格加特長’論”。具體解釋就是,教育局機關要以基教、職教、成教三大業務股室為中心和軸心;學校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提高教育質量為重心。關于培養目標,我們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要實現人的社會化和個性化。因此既要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以適應社會化的需要,又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為了貫徹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我們在1988年提出了指導學校工作的“36字方針”:確保德育首位,強化教學中心,不斷堅持改革,實行整體推進,五育和諧發展,全面提高質量。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正確的教育思想機制在我市逐步得到建立,并發揮了應有的導向作用。
  二是管理機制。汨羅的改革是以管理改革作為突破口的。1984年,我們一反傳統經驗型管理,將科學的目標管理引入到教育中來,創建了有汨羅特色的教育目標管理模式。采用能級管理原則,由市級管到鄉鎮,鄉鎮管到學校,學校管到人,建立了嚴密的管理網絡。這種管理有四個特點。涵蓋內容廣,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學改革、教育質量、事業發展、隊伍建設等多方面;方向性強,目標體系中凡涉及到“應試教育”模式的內容一概不設,關系到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統統納入目標體系,重要的在權值上予以強化;量化程度高,能量化的一次量化,有的目標采取先定性,后定量,實行多次量化;激勵力量大,要求明確,調控及時,考評嚴格,獎罚分明。因此,目標管理機制成為了我市區域性推行素質教育強有力的杠桿。
  三是評價機制。教育評價是教育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創造性地把評價和管理復合起來,使二者的功能得到了強化。例如目標管理實際包括三個文件,《目標管理方案》、《崗位責任制》、《考評細則》。我們堅持以上述三個文件為依據,把“標準加特色”、“規范加創造”、“合格加特長”作為對學校、教師、學生的統一評價標準,拋棄單純憑考試分數、升學率評價學生、教師、學校的“應試教育”評價觀。在評價方法上,堅持單項評價與綜合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為了強化這種評價管理的作用,我們將目標管理評價結果與干部教師的切身利益直接掛鉤,作為精神鼓勵、物質獎勵及提職晉級的全部依據,使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校長、每一位教師都能從評價結果中準確找到衡量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這樣,評價管理與利益分配掛鉤,就形成了“管理——分配——再管理——再分配”的良性循環機制。
  四是監督機制。一方面,我們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制訂管理和評價方案時注重了以法律法規政策為依據,排除人為的主觀性、隨意性;另一方面我們建立了對整個教育工作實施全過程的監控體系,加強依法治教。
  建立教育督導評估制度,充分發揮督政、督學兩個功能。市政府督導室依法對黨政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評估,對學校實行等級評估,對教育行政部門執法情況進行監督,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我市素質教育的實施和事業的全面發展。此外,我們還堅持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工會、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堅持發揮紀檢、監察、審計部門的職能作用,為教育改革保駕護航。
  上述四個機制的建立,使決策系統、執行系統、反饋調控系統有機統一起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我市的教育事業發展目標從上而下層層下達,通過各層次、各部門、各環節的落實執行,又從下而上得到層層保證。
      三、區域性實施素質教育,作為領導和決策部門,思路和機制固然重要,但歸根到底,根本一條是要依靠和發揮廣大校長、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思路的貫徹,機制的運作,最終要靠人去落實,廣大干部教師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的高低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和事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因此,錘煉一支過得硬的隊伍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主要是走好三步棋:提高人,管好人,用好人。
  提高人的首要任務是規范價值取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我們長期不斷地在全市教師中開展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開展理想、前途教育,開展敬業愛崗的職業道德教育,用兩種精神來塑造人,這就是奉獻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整個教育系統形成了一種團結拼搏、昂揚向上、建功立業、奮力爭先的局面。
  其次,是要提高人的業務素質和各種能力。對校長,我們提出了要做到行政型和業務型相統一的目標。教育局制訂了一系列的關于干部教師業務培訓提高的制度。通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強化訓練,我市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
  對干部教師實行科學管理是提高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重要途徑。首先我們對學校內部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全市學校全面實行校長負責制。按照國家教委和人事部有關文件精神,充分賦予校長職權。市教育局和鄉鎮教育辦分別對中小學校長進行管理,校長對教師進行管理。對干部教師個人的目標管理實行全程全標管理,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政治方向、教育思想、職業道德、學識水平、教育能力、工作績效。對個人的目標管理考評結果不但與利益分配直接掛鉤,還作為考察、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公平競爭的科學管理機制給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大舞臺,較好滿足了知識分子的需要,較大地調動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汨羅,如何培養、選拔、使用人才,已經建立了一整套制度。我們的用人標準是業績第一,德才兼備。用人原則是:選賢任能,不搞任人唯親,不搞論資排輩;愛才、護才、容才、惜才;凡事看主流,看本質,不拘泥小節。用人制度是:能者上,庸者下,實行能上能下。不搞終身制,不搞只上不下。我們的用人策略是:大膽啟用中青年骨干,讓他們挑大梁,給他們壓担子。按照領導班子“四化”的要求選拔使用教育辦主任和校長。
  我認為,要成功地搞好區域性改革,必須抓住上述三個帶本質性的問題。當然,其他因素諸如改革者的強烈改革意識,高度的民族責任心和使命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說十多年的汨羅教育改革可以向人們提供一點借鑒的話,上述幾點可說是我們的特點。正因為如此,汨羅教育改革才實現了改革的區域性、綜合性、法制性、持久性和實效性。
  (本文獲全省“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征文一等獎。作者系汨羅市教育局黨委書記。)
  
  
  
湖南教育長沙10~12G3中小學教育黃澤南19981998 作者:湖南教育長沙10~12G3中小學教育黃澤南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6:04

[新一篇] 區域化與中國近代史研究(專題討論)  ——“區域化”取向與近代史研究  ——區域史研究中的空間范圍界定  ——歷史地理學視野下的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  ——從徽學研究看區域化的中國近代史研究

[舊一篇]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對外開放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