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面向新世紀的社會科學研究高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這對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規律,增強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黨中央科學地評價了社會科學的地位和作用,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一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大批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積極參與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研究、經濟體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在承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和各省市社科研究項目中,高校是一支強大的主力軍。
  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大批研究成果為學科建設、教學內容、新專業的生長提供了條件,與此同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促進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健康成長。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人文社會科學事業仍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最突出的問題是人文社會科學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得到全社會應有的重視,理論研究脫離實際需求的狀況,尚不同程度地存在,致使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比較弱,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研究和回答的深度和力度不夠,高校社科隊伍的整體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出來。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新事業,需要社會科學為之提供有力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許多現實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前人那里沒有,書本上也沒有,為了指導實踐,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入調查,潛心研究,作出系統的科學的回答,江澤民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自然科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科學。社會科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科學。”在當今時代,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自然科學,而且需要人文社會科學。面對新的形勢,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實踐呼喚人文社會科學作出更大的貢獻,時代賦予人文社會科學重要的使命,同時為社會科學的繁榮和發展提供了大好時機。
  人文社會科學處于思想理論建設的前沿,其水平反映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文化素質和理論思維水平。十五大的精神昭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對鄧小平理論的形成發展和地位、意義、科學體系以及基本觀點進行研究,加強深化、拓展、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課題研究,加強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改革開放中重大課題的研究,努力探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規律,結合高校特點,解放思想,開拓思路,深化改革,發展提高,更好地為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研究要超前,研究要創新,才能體現科學研究的價值。為此,高校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認識到肩負的重任,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增強研究解決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能力,樹立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斷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采用現代科研手段。高校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研究方式要適應現實需要。有的研究人員習慣于傳統的研究方式,關在書齋里做學問,存在著“閉門造車”現象;有的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存在著隔膜,照抄照搬新名詞,盲目套用新理論;有的研究人員等待上級定課題,為了出書、為了評職稱而搞研究,因浮躁心理急功近利,造成學術研究空對空。特別是對于有些重大實際問題,研究得不夠深入、系統,回答得不夠有力。可以說,研究工作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這是制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的一個瓶頸。
      二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動力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源頭。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加快學科體系、學科內容、學科方向的更新、改造,形成新的學科生長點,首先必須確立跨世紀人才應用的戰略目標。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從現在到下世紀前十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世界經濟正突飛猛進,全球化市場經濟正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競爭與合作共存的姿態呈現于世人面前,知識經濟時代正在逼近,它既促使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也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帶來機遇,知識的生產、傳播、應用和咨詢,社會結構的變遷、文化價值和政治影響都無一不涉及到人類迄今所創造的一切學科。在新的時代需求面前,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開放的眼光和心理準備,研究發展戰略,研究人才應用的開發和力度。在未來的世界經濟競爭中,科學技術、經濟實力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有科技創新、經濟活動都伴有一個學習過程,教育的深度、廣度都將不斷增加,終生教育已成為知識更新的必備。為了做好高層次人才的培養,高等教育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必須緊密結合起來。過去人文社會科學的某些學科在布局上不夠合理,學科面窄,培養的人才也許在某一局部領域干得不錯,但知識面不寬,難以適應多學科綜合研究。有些碩士、博士研究生畢業后數年仍找不到正確的研究方向,形不成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因此,在加快學科更新、改造的同時,要選拔、培養好新一代跨世紀的學術骨干,要穩定有真才實學的人,盡量避免人才流失。學科帶頭人要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團結梯隊成員,做到“文人相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道德文章俱佳。梯隊建設不能在挑選學術帶頭人時把希望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應在一個學科培養一批人才,一個接一個,一環套一環,以保證研究隊伍的整體高水平。這是學科建設的戰略問題,不可等閑視之。
      三
  人文社會科學的多數學科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必須堅持正確的科研方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指導科學研究。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帶有戰略性、全局性,不可低估。在鼓勵高校教師開展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時,要鼓勵他們關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鼓勵他們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促進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結合,推動科研手段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采取多種方式大力發展應用研究,以適應新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代科學形成的內部結構體現在:基礎研究、戰略研究和應用與發展。基礎研究的目的旨在增加新科學知識、開辟新學科領域,不宜考慮直接的、特定的應用目的。
  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學科凝聚的文化精華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形成的。她反映的是民族的文明程度,這些基礎學科的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不能千篇一律強求其直接為現實服務。到下世紀中葉,中國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必須大力發展科學和教育,在科學發展中基礎研究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內容,人文社會科學的基礎研究在建設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精神文明方面十分重要,不能輕視對其投入。有些人認為基礎研究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這是非常錯誤的。任何應用都是以基礎理論作為基石的,雖然基礎研究難以直接為現實服務,但是沒有基礎研究,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應用研究。高校要在抓應用研究的同時扶持基礎學科和基礎研究,包括從事學術文化基礎研究的文、史、哲等學科、研究機構,扶持的措施包括經費的投入和優惠政策。
      四
  在新的形勢下,科研管理體制的改革將面臨新的挑戰,未來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結構、功能也將隨著科學的社會化而不斷變化。在繼續保持歷史傳統的同時,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文學藝術教育之間的綜合、交叉、滲透將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將表現出基礎化、綜合化特點,也將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高速智能網絡教學將使全世界各民族最優秀的文明成果呈現在人們眼前,也將成為道德、法制、文化教育的基礎。
  科研管理體制改革是推動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繁榮發展的關鍵性環節,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打破自我封閉格局,引進競爭機制,建立起不同的投資、組織管理、評價、反饋和激勵機制,實行分級管理,形成管理網絡。
  在新的形勢下,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恰當確定自己的職能,找到合適的定位,充分發揮學校的優勢與潛力,有重點分層次合理部署科研工作。在發展文科科研事業和提高教育質量中應兼有策劃、組織和加強對外協作等綜合職能,改變等、靠、要(等下達課題、靠上級指示、向主管部門索要經費)的被動局面,面向社會,通過精心組織為社會提供各種智力支持的咨詢服務,開辟多種課題和經費渠道,以改革的精神積極探索科研管理新路子。
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03~104,115C1社會科學總論鄭亞楠19991999鄭亞楠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科研處 215006 作者:蘇州大學學報:哲社版103~104,115C1社會科學總論鄭亞楠19991999

網載 2013-09-10 21:58:05

[新一篇] 構筑強勢文化產業——關于電影集團化發展的幾點思考

[舊一篇] 析南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