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一體化,造福一大波上進青年

>>>  創業先鋒 眾人拾柴火焰高  >>> 簡體     傳統

問題:怎么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


看到這個問題已經有不少朋友關注了,卻還沒有回答。我來拋磚引玉一下吧。

前提:

  1. 我默認這里的「學習」,屬于提升自己的范疇,不是指應試的那種。

  2. 以下的一切,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沒有興趣,一切都是妄言。


體系化是學習的正道。學到的東西只有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才算是為自己所用。不成體系的零碎知識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具體來說,有下面幾步:

1. 了解工具


無論你想學習什么領域,第一步,是先要了解這個領域的研究工具——比如術語,比如研究方法,比如這個領域的基本常識,等等。所以:
選擇一本公認的、權威的教材,將里面出現的術語全部弄明白


這一步不用奢求能讀懂多少,能理解那些術語就可以了。


比如,學哲學,就可以讀梯利的《西方哲學史》(商務印書館,別挑羅素的,那種書隨便看看就好)或者所羅門的《大問題》。看到一個不懂的術語,查維基、查資料、問別人,把它弄懂,不用強求記住什么和理解什么,先把諸如形而上學、一元、二元、有神、無神、泛神、先驗、超驗、經驗等等這些基本概念弄清楚。


學經濟學,就讀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把里面的術語弄懂了,基本讀經濟學著作就沒有太大問題了。我覺得比起曼昆那本,薩繆爾森的讀起來更爽,更嚴謹,當然這可能是口味問題。


這一步,選擇一本恰當的啟蒙書籍尤為重要。
(反面例子見大學的四大洗腦課。天天跟別人解釋形而上學不是孤立片面、哲學史也不是按唯物唯心來劃分、馬克思更不是曠世以來哲學第一人……這種問題很累的)


其實,無論你讀了多少妙趣橫生的普及讀物,到頭來,基礎教材這一關始終是繞不過去的。暢銷讀物好看,輕松,但學習本來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因為,學習就是打破大腦里固有的藩籬和連結,建立新的節點和網絡,這個過程跟改變習慣一樣,必然是充滿艱辛的。相比之下,暢銷讀物只是給你一點談資,讓你自以為學到了東西,而并不能幫你重建對這個領域的認知。另一方面,暢銷讀物為了保證可讀性,對概念的詮釋上必然會更加模糊和簡單,如果沒有通過基礎教材打好底子,很容易產生理解上的偏差。

2. 建立脈絡


了解了基礎的工具之后,就是縱覽,建立這個領域的脈絡。這一步,要多讀幾本描述不同時期的書,同樣不求深入理解,先把這個領域的發展弄清楚了,在大腦里建立一個時間軸,弄清它有什么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大致有什么特點、有哪些著名的「節點人物」,等等。


我建議選用一本電子筆記(因為長度可以無限延伸),EVERNOTE 和 ONENOTE 都可以。新建一個頁面,每讀一本書,就總結出書里對應的脈絡,補充進去。一系列書讀完,這張長長的圖表也就完成了。


完成之后,確保它已經牢牢記在你的大腦里,然后就可以扔掉了……


對的,不建議使用現成的時間軸。因為,這個過程中,重點不是把時間軸這個東西做出來,而是,把這個領域的歷史烙印進你的大腦里。你需要一步一步去寫、去完善,才能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并且,每個人讀的書、抽取脈絡的方式、總結內容的側重點都未必相同,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 找出興趣點


一個領域的東西,你不可能全部掌握。所以,在整理出脈絡后,下一步,就是根據這個過程中的理解,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比如,你可能會對康德感興趣,那你就可以看看他的評價——為什么說康德是近代哲學的里程碑?你總得了解一下康德之前的本體論、認識論和倫理學吧。康德自己的著作太艱澀,就可以先看看別人的解讀,在摸索之中,慢慢向他靠拢。


又比如,你讀完了心理學的概述,可能會對社會心理學感興趣。那么,可以上網找找這一塊的書單,一本一本讀過去。有了第一步的積累,讀起來會輕松很多。或者,你對社會群體的思維模式產生興趣,那就可以看看《烏合之眾》、《集體行為的邏輯》等等。


又或者,讀這些書的時候,你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傳媒對社會群體的影響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影響?這時,你就可以涉獵一下傳播學的著作,比如《傳播學史》、《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等等。


學習的本質就是「聯系」。舊概念和新概念的聯系,單一概念和拓展概念的聯系,不同領域之間的聯系……只有不斷拓展「聯系」,才是學習的目標。


介紹一個方法:
每學完一個點,可以在心里假裝把它講給別人聽,然后站在別人的角度提出問題,再試著回答。
這個方法的效果非常好,一來可以增強你對它的記憶,二來可以發現那些你還沒弄懂的東西,已經得到許多知友驗證。


4. 建立聯系


如上文所說,學習的奧義就是「聯系」。


何為聯系?當你接觸到一個新概念的時候,你大腦中這個概念的位置被激活、被更新,隨之,所有與之相關聯的東西,都建立了全新的因果邏輯,這就是聯系。


比如,當你了解「彈性」是個什么東西之后,你以往讀到的,比如「剛性」,比如商品價格變化的趨勢,比如某種經濟現象——搶購、囤積,等等,都會得到一種全新的、合理的解釋,你對它們的認識也會刷新,以往的種種疑惑、困難也隨之消失,這就是聯系的力量。


當你學會一個概念時,與之相關的其他概念被激活,這也是聯系,而且是更重要的聯系。比如,學社會心理學時,你可能會想去了解傳媒方面的知識。學歷史時,你可能對某個朝代的經濟政策——比如唐朝的租庸調制吧——感興趣,就可能會去了解宏觀經濟學里面的經濟政策和財政政策,或者讀一讀經濟史,看看賦稅如何影響一個國家;或者其他國家、其他時期是采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不同的舉措之間有何利弊。等等。


這一步,讀的時候要注意兩點:

1)帶著問題去讀。每讀到一個地方,都問自己一個為什么,然后試著去解決它。可以查書,查資料,查維基,解決了再繼續讀。不用担心影響讀書效率。記住,你是為了學習、為了弄懂一個領域而讀書,不是為了把這本書讀完而讀書。


2)做好筆記。這方面,推薦我原創的INK 筆記法。
(INBOX - NOTE - KNOWLEDGE,這么一說突然就感覺高大上了……:) )


具體步驟:
(1)把筆記本分三個區,分別是 INBOX、NOTE 和 KNOWLEDGE;
(2)將一切想到的東西、看到的東西、有價值的東西記在 INBOX 上。例如一句話「Evernote 和 Wiz 對比」
(3)每天定時整理 INBOX,將里面的內容通過搜索完善、延伸,整理成一條筆記,放入 NOTE 里。例如「Evernote 和 Wiz 對比:優點:xxxxx;缺點:xxxx……」
(4)每周定時,把所有相關的 NOTE 筆記,整理歸入同一個主題,放入 KNOWLEDGE。


主題是什么呢?主題其實就是關于應用的想法
我在筆記里看到一個素材,覺得可以就此寫成一篇文章,那么這個立意就是主題,我就可以把這個素材放進去,以后看到相關的素材,也可以放進去。


再比如,我讀了《關鍵鏈》和《定位》,覺得其中一些思想可以推廣到部門里,那么我就可以設立一個主題「給 BOSS 的建議書」,把它們放進去~

這個過程推薦使用 Onenote 完成。

詳見:如何構建你的筆記系統? - Lachel 的回答“微信第三篇”


這個過程中,你讀文章,讀雜志,所有的一切零碎知識,都可以把它們納入你的筆記里,成為你知識體系的一部分。也唯有這樣,這些零碎知識才有價值。

在這一步的學習中,你寫的這些筆記,就是你最重要的學習成果。因為它們展現了你的思考過程和結果。


更進一步說,也可以通過學習鍛煉這種發問 - 思考 - 拓展的思維方式,非常有用。練得多了,你會發現看待問題的時候,速度快了許多,角度和深度也會有提升。

5. 拓展和應用


重復以上步驟,針對同一領域不同興趣點,或不同領域,深入,挖掘,建立聯系,將所有這些東西在思維層面整合起來,就是你的「知識體系」

然后,就是讓你的知識體系發光發熱,去應用它們。寫博客,寫回答,教授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加深對它們的理解,同時發現那些被忽略的障礙點,再攻克之。


這其實是最重要的一步。

許多人推崇「做中學」,因為任何知識歸根結底都是要「用」的。你寫一篇文章去介紹、去討論,也是屬于「用」。你學到的知識,只有能夠應用,才是真正屬于你的。應用本身,也即是內化的過程。


到這一步,你就已經算入門了。接下去,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努力啦~

先寫到這里,有空再更新一些資源吧~

希望對你有用。:)


文章來源:知乎    文章作者:Lachel

小編微信:chizhenwei



互聯網er的早讀課 2015-08-23 08:42:18

[新一篇] 如何構建你的筆記系統?

[舊一篇] 繼暢銷榜被玩壞之后,接下來是付費榜? 葡萄一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