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李宗仁差點兒取代蔣介石劃江而治中國?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陸茂清(作者系文史學者)


   李宗仁與白崇禧所追求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經談判求得停戰和解,保全長江以南省份,與中共以長江為界,在美國支持下坐穩半壁江山,并徹底取蔣而代之。此前美國總統杜魯門認定蔣介石已是不可雕的朽木,不再給予支持,決策“換馬”,勸蔣退休,讓位給李宗仁。



蔣介石與李宗仁合影

    《同舟共進》授權發布,請未獲得授權的媒體直接與同舟共進雜志社聯系

 

 

  1948年底國共大決戰勝負已分,南京政府精銳喪盡,人民解放軍已飲馬長江北岸。四面楚歌的蔣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1日發表了被毛澤東稱為“求和聲明”的《元旦文告》,表示愿和談下野,意欲通過談判使中共停止進攻,爭取時間整頓兵馬,卷土重來。“代總統”李宗仁也要求與中共談判,希圖談出一個“劃江而治”的局面,坐穩江南半壁江山。

  此時此勢,毛澤東需要面對的,是“宜將剩勇追窮寇”打到江南去解放全中國,還是“沽名學霸王”滿足于“南北朝”?他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將革命進行到底”。

  蔣介石:希望談出個“南北朝”局面

  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宣布下野,但退而未休,在老家溪口遙控時局。

  蔣介石與李宗仁可以說是根深蒂固的政敵了,但在劃江而治這一點上兩人高度一致,蔣曾多次向李宗仁表示,支持他與中共談判,談出一個“南北朝”的局面。

  為迫使中共接受劃江而治,蔣介石搶在下野之前,部署軍事,給中共施加壓力,任命了一批親信將領担任長江江防指揮官,如以湯恩伯為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全盤掌握蘇浙皖三省及南京、上海的軍事指揮權。又在宣布下野后的1月下旬,在溪口召開會議商討長江防御,決定把江防分為兩大戰區,湖北宜昌至湖口以西由白崇禧指揮,有40個師約25萬人,湖口以東到上海由湯恩伯指揮,有75個師約45萬人,并配備兵艦172艘、飛機230余架,協同固守長江一線。

  3月3日,南京政府談判代表張治中到了溪口,向蔣介石匯報草擬的和談“腹案”。張治中講到和談“限度”即現在所說的底線時說:“我們希望能夠確保長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國民黨領導,如華北、東北各地由中共領導一樣。”對此,蔣表示首肯。

  蔣表面上是下野了,但引退后兩個多月時間里,每天都在發號施令,以備戰求和為口號,規劃、操縱長江防御作戰部署。國防部部長何應欽遵照蔣的命令,組建了12個編練司令部,源源補充訓練新兵;已被解放軍殲滅的嫡系部隊各個師的編制,也很快恢復,并任命了蔣信得過的師長。

  4月1日,南京政府和談代表張治中、邵力子、章士釗、黃紹竑、李蒸、劉斐一行飛抵北平,舉世矚目的國共談判開始。蔣介石以國民黨總裁身份,向廣州中央黨部發去指示,以黨的名義壓迫李宗仁照此執行:(一)和談必須先訂停戰協定;(二)共軍何日渡江,則和談何日停止,其破壞責任應由共方負之。

  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了蔣介石的和談方針,反對中共渡江。

  中常委還按蔣介石的旨意,成立了“和談指導委員會”,負責談判的指導與決策,內中多數成員聽命于蔣介石。


李宗仁與白崇禧所追求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經談判求得停戰和解,保全長江以南省份,與中共以長江為界,在美國支持下坐穩半壁江山,并徹底取蔣而代之。此前美國總統杜魯門認定蔣介石已是不可雕的朽木,不再給予支持,決策“換馬”,勸蔣退休,讓位給李宗仁。



  李宗仁:“我想做到劃江而治”

  李宗仁從蔣介石手里接過的是一副爛攤子,唯一的辦法是通過談判維持殘局。在代理總統的第二天即1月22日,李即宣稱愿以毛澤東開列的8項條件為基礎進行和談。

  李宗仁與白崇禧所追求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經談判求得停戰和解,保全長江以南省份,與中共以長江為界,在美國支持下坐穩半壁江山,并徹底取蔣而代之。此前美國總統杜魯門認定蔣介石已是不可雕的朽木,不再給予支持,決策“換馬”,勸蔣退休,讓位給李宗仁。

  劉斐也是桂系骨干,是李、白選派的和談代表之一。李宗仁3月上旬約他談話,對他說:“我主和有三個方面的有利條件,即全國民眾要和,立法院多數委員主張和,司徒雷登表示美國支持我講和,美國人的態度對局勢會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點,蘇俄和中共都是不能不重視的。”

  劉斐問:“你想和到什么樣子呢?”李宗仁交底說:“我想做到劃江而治,共產黨總算滿意了吧,只要東南半壁得以保全,我們就有辦法了。”劉說:“劃江而治是你的如意算盤,我估計在目前情況下是很難做到的。”

  李宗仁有點不以為然:“你放心去談判吧,我自有辦法。只要把蔣搞倒了,共產黨已取得這么多的地方,我想它一時也不能消化。如能確保東南半壁,至少是可以在平分秋色的基礎上來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

  李、白政治上作積極談判姿態,軍事上作劃江而治的準備,提出和談時期停止一切軍事行動,爭取利用3~6個月的時間,編練150~200萬新兵,造就軍事上的優勢,阻止解放軍過江。

  當時武漢下游長江以南地區,南京政府尚有殘存的百余萬陸軍,空軍海軍仍是完整的,又有新兵陸續補充,總兵力可達300多萬。《李宗仁回憶錄》中說:盡管質量不行,無法進行決戰,但守長江總該可以的吧?加上桂系的幾十萬精銳扼守長江,同共產黨隔江對峙個三年五載還是可以的。

  白崇禧對桂系人物的和談代表黃紹竑說,我們除了在長江北岸留一些警戒部隊外,都撤到南岸布防,我們有海空軍的掩護,長江天塹,共軍是過不來的。

  3月31日晚上,李宗仁在總統府設宴歡送和談代表團后,召開了重要軍事會議,首要議題是加強長江防務。會議責成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及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命令各部隊,嚴防共軍南渡,并就海軍沿江巡邏、空軍分區偵察以及交通補給等事項作了規定。還責成參謀總長顧祝同加緊組編二線兵團,以資江防的后續梯隊。


李宗仁與白崇禧所追求的最大戰略目標,就是經談判求得停戰和解,保全長江以南省份,與中共以長江為界,在美國支持下坐穩半壁江山,并徹底取蔣而代之。此前美國總統杜魯門認定蔣介石已是不可雕的朽木,不再給予支持,決策“換馬”,勸蔣退休,讓位給李宗仁。



  毛澤東:“斯大林對中國作了一些錯事”

  李宗仁說美國支持他講和,這在人們預料之中。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毛澤東尊為“先生”的蘇聯,居然同意調停中國內戰,以長江為分界線。

  1949年元旦,毛澤東在他的《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宣稱:1949年是極其重要的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向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偉大的勝利……

  1月10日,斯大林發來電報,通報南京政府挽請蘇、美、英調停中國內戰。電報中說,我們打算這樣答復:蘇聯政府過去、現在都是贊成中國停止內戰和實現和平的。但是在同意進行調停之前,它想知道另一方即中共一方是否同意接受蘇聯的調停。因此,蘇聯政府想使另一方即中共一方,也被告知中國政府的這一和平舉措,并征得另一方對蘇聯進行調停的同意。

  眼看蔣介石就要兵敗大陸、解放軍行將進軍江南,斯大林的電報中卻說蘇聯贊成中國停止內戰實現和平,這實際上是支持蔣介石的求和備戰。對此毛澤東懷疑,斯大林想在中國搞“南北朝”。

  前事不忘,毛澤東想起了4年前斯大林的“不許革命”:抗戰勝利日本投降,國民黨主力遠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淪陷區都有八路軍、新四軍穿插其間,毛澤東準備趁此機會發展壯大,甚至在蘇聯紅軍支持下拿下東北。因此在蘇聯出兵的當天,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8月12日,蔣介石發出要八路軍停止前進、不許擅自行動的命令,并電請毛澤東去重慶面商國家大計。這時斯大林來了電報,反對中共再與蔣介石打仗,說如果中國發生內戰,中華民族就會毀滅。蔣介石已經再三邀請你去重慶協商國事,在此情況下,如果一味拒絕,國際國內就無法理解,如果打起內戰,責任由誰承担?毛澤東氣憤地稱之為“不許革命”。

  這次,毛澤東當然不會為斯大林所左右,他在給斯大林的復電中婉轉回絕:如果蘇聯在對南京政府照會的答復中,采取你1月10日電報中闡述的立場,美、英、法就可能認為,參加調解工作是應該的,國民黨就取得了侮辱我們的借口,說我們是好戰分子。而對國民黨不滿,并希望人民解放軍很快取得勝利的廣大人民群眾,就會感到失望……

  毛澤東后來多次提到這件事,始終耿耿于懷。他在1949年4月11日的談話中說:“我們沒有聽他們的,我們過了長江,美國并沒有出兵,中國也沒有出現南北朝。”

  周恩來也說起過此事。1955年1月,周恩來對即將赴莫斯科任駐蘇大使的劉曉說:“當時軍事、政治形勢都很好,我們準備南下過長江,解放全中國。蘇聯對此有看法,要求我們停止內戰,實際上是搞‘南北朝’,兩個中國。”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中曾說到:“斯大林對中國作了一些錯事……解放戰爭時期,先是不準革命,說是如果打內戰,中華民族有毀滅的危險。仗打起來,對我們半信半疑。仗打勝了,又懷疑我們是鐵托式的勝利,1949、1950兩年對我們的壓力很大。”


  白崇禧:“如果中共硬要渡江,他們是會吃虧的”

  李宗仁與白崇禧為了試探中共方面的反應,決定派劉仲容去北平見毛澤東。劉仲容長期以桂系特使身份奔走于中共和各反蔣派系之間,還曾秘密訪問過延安,被毛澤東稱為“桂系的親信,中共的朋友”。

  劉仲容秘密北上時,白崇禧向他交代了此行的任務。

  劉仲容問:“要是毛澤東不答應呢?”

  白崇禧武斷地說:“國軍的主力雖然已被殲滅,但是還有強大的空軍和數十艘軍艦,如果中共硬要渡江,他們是會吃虧的。”

  3月下旬,劉仲容到了北平,當晚,毛澤東就在香山雙清別墅接見了他。劉仲容道明來意后,毛澤東收斂笑容:“白先生要我們不過江,這是辦不到的。”

  劉仲容意圖說服毛澤東:“白總司令估計,你們能用于渡江的部隊不過60萬,長江自古號稱天險,加上國軍的陸海空立體防御,你們的木船能過得去嗎?”毛澤東糾正了白崇禧的估計數字:“不是60萬,而是100萬,另外還有100萬民兵,我們的民兵可不像國民黨的民兵,是有戰斗力的。”毛澤東的口氣、神態充滿了自信:“等我們過了江,江南的廣大人民是擁護我們的,到那時候,共產黨的力量就更加強大,這是白先生沒有估計到的吧,反動的軍事家從來都是不懂得人民的偉大力量的。”

  4月2日晚上,毛澤東再次會見劉仲容,告之張治中為首的南京政府談判代表團已到北平。毛澤東想請劉回南京勸勸李宗仁、白崇禧,在此歷史轉折關頭順應大勢,并請他轉達李、白:“桂系的部隊,只要不出擊,我們也不動它,等到將來再具體商談;至于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是這樣,如果他們不出擊,不阻礙我們渡江,由李先生作主,可以暫時保留他們的番號,聽候協商處理。”

  毛澤東還鄭重承諾:“白崇禧是很喜歡帶軍隊的,他的廣西部隊只有十來萬人,數字不大,將來和談成功,一旦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國防軍時,我們請他繼續帶兵,請他指揮30萬軍隊,人盡其才,這對國家也有好處嘛。至于他要我們的軍隊不過江,這辦不到,我們過江以后他如果感到孤立,可以退到長沙,還可以退到廣西,我們來一個君子協定,只要他不出擊,我們三年內不進廣西。”

  周恩來也對劉仲容說:“人民革命很快就要在全國勝利了,人民解放軍即將向長江以南推進,告訴李、白兩位,國共雙方談判已經開始,不論他們簽訂不簽訂協定,我們是一定要渡江的。他們同意我們過江,什么都好談,要抵抗,那是不行的,要對他們講清楚,不要以為我們過了江就無依無靠,廣大人民站在我們這一邊。”

  4月5日夜間,劉仲容飛返南京, 向李宗仁、白崇禧原原本本報告了北平之行經過。李宗仁未置可否,但說且待商量。白崇禧聽說毛澤東拒絕劃江而治時,一臉慍色:“他們一定要過江,那仗就非打下去不可了,還談什么?”

  劉仲容又轉告了毛澤東請他帶兵的話,白崇禧顯然聽不進去:“對我個人的去留,現在不是我考慮的時候,目前要緊的是,共產黨如果有和平的誠意,就立即停止軍事行動,不要過江。能讓步的我們盡量讓步,不能讓步的絕不讓步,過江問題為一切問題的前提,中共如在目前戰斗過江,和談的決裂就不可避免。”


  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

  毛澤東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宣告將于1949年內渡江南進解放全中國,并以“農夫和蛇”的故事告誡全國人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不要憐惜蛇一樣的惡人,“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

  針對南京政府的和平攻勢,毛澤東又在1月14日發表了《關于時局的聲明》,提出8項條件作為國共談判基礎,以和平方式達到取得革命徹底勝利的目的,使國家少受損失。

  1月22日,各民主黨派領袖及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濟深、沈鈞儒、馬敘倫、譚平山、朱學范、蔡廷鍇、章伯鈞、彭澤民、章乃器、陳其尤、郭沫若、沈雁冰等55人,聯名發表了《我們對時局的意見》,熱誠支持中共8項和平條件,熱誠支持解放軍進軍江南解放全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快要土崩瓦解了,為了茍延殘喘,表面上提出和談,陰謀爭取時間,讓反革命殘余勢力在大江以南作最后掙扎,革命必須進行到底,不應茍安縱敵,使革命大業功虧一簣。

  北平和平解放,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毛澤東把“北平方式”定為與南京政府和談的樣板,他在3月5日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強調,我們的方針是不拒絕談判,要求對方完全承認8條,不許討價還價,并警告李宗仁、白崇禧,如不愿接受北平方式,就用天津方式——武力解決。

  毛澤東既作“北平方式”和平渡江接收江南的準備,又作“天津方式”武力解放江南的準備,早在2月初,就已任命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5人組成總前委,領導組織渡江戰役。

  國共談判開始,第一階段由周恩來與張治中、葉劍英與黃紹竑、林伯渠與章士釗、李維漢與邵力子、聶榮臻與李蒸、林彪與劉斐作個別對話。南京代表口徑一致,要求中共不要過江。中共代表同樣口徑一致:人民解放軍必須渡江。

  4月4日,新華社播發毛澤東撰寫的社論《南京政府向何處去》,宣告中外:人民解放軍就要向江南進軍了,這不是拿空話嚇唬你們,無論你們簽訂接受8項條件的協定也好,不簽這個協定也好,人民解放軍總是要前進的。

  鑒于南京代表再三請求中共有所寬容,為爭取談判成功,毛澤東于4月8日起親自出馬,逐個會見南京代表,就戰犯名單、軍隊整編、解放軍渡江、聯合政府的組建等,凡中共所能作出的讓步都交了底,其中的第四點是:人民解放軍必須過江,其時機可以在簽字后實行,或經過若干時日后再過江。張治中等表示可以接受,于是向南京請示。

  為給李宗仁考慮的余地,毛澤東更改了渡江時間, 4月11日上午,中央軍委指示渡江戰役總前委:原定15日渡江,推遲至22日。假使政治上有必要,還準備再推遲7天,即23日至29日。

  然而12日,李宗仁召集“和談指導委員會”作出5項決議,并指示在北京的談判代表團遵照執行,內中之一是“渡江問題應嚴加拒絕”。也在12日,劉仲容經由李宗仁同意,再去北平,臨行時李宗仁一再交代他竭盡所能,使毛澤東放棄渡江的條件。劉仲容一下飛機,就被接送到雙清別墅毛澤東處,并直言相告,李、白還是堅持劃江而治。

  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廂情愿,解放軍已決定近日渡江。毛讓劉仲容轉告李宗仁:他在解放軍渡江以后不要離開南京,如果認為南京不安全,可以飛到北平來,共產黨會對他以貴賓款待,那時和談仍可繼續進行。

  劉仲容立即用電話向李宗仁作了報告,李宗仁無動于衷。

 蔣介石拍案大罵:“文白無能,喪權辱國!”

  毛澤東得悉李宗仁、白崇禧的態度后,決定攤牌了,13日告訴周恩來:今日下午雙方代表團應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在此次會議上,解釋協定草案的要點,并征求對方的意見。如提出任何異議,不論是內容上的或文字上的,均不要允許修改,只把他們的意見記錄下來,以便考慮。另向張治中說明,4月17日必須決定問題,舉行簽字儀式。18日以后,不論談判成敗,人民解放軍必須渡江。

  當晚的會議上,周恩來將擬好的《國內和平協定草案》交張治中。南京代表團接連兩次討論,提出修改意見40多條,以書面形式交與中共代表。

  毛澤東指示,堅持應該堅持的,忍讓可以忍讓的。結果采納了半數以上,形成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8條24款。

  15日的雙方會議上,周恩來將定稿的《國內和平協定》交給張治中,并鄭重聲明:這是不可變動的定稿,南京政府是否同意在協定上簽字,于本月20日為最后期限,如果同意就簽字,否則馬上過江。

  16日一早,南京代表團的黃紹竑與顧問屈武攜帶“協定”乘專機飛返南京請示。

  李宗仁看了“協定”猶豫不決無主張,何應欽、顧祝同等堅決反對。白崇禧也不答應,他惡狠狠地訓斥黃紹竑:“虧難你,像這樣的條件也帶得回來!”李宗仁就更不敢拿主意了,令人馬上送去溪口征詢蔣介石的意見,同時要求中共暫緩簽字日期。

  蔣介石看過“協定”,拍案大罵:“文白(張治中字)無能,喪權辱國!”他在日記中寫道:共黨對政府代表所提修正條件24條款,真是無條件的投降處分之條件。黃紹竑、邵力子等居然接受轉達,是誠無恥之極者之所為,可痛!余主張一方面速提對案交共黨,一方面拒絕其條件,同時全文宣布,以明是非與戰爭責任之所在。

  18日, 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遵照蔣介石指令發表聲明,拒絕《國內和平協定》,通知在南京的李宗仁和行政院長何應欽照辦。

  何應欽主持行政院開會,作形式上的最終決策,李宗仁列席。參加者有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參謀總長顧祝同、行政院秘書長王少谷等,他們均是蔣介石的人,一致反對簽署“協定”。本已不敢接受“協定”的李宗仁,也只能唯蔣介石之言是從了。

  19日,李宗仁主持召開和談指導委員會最后一次會議,決議電告張治中,請中共延長簽字期限,就若干基本問題繼續進行商談。當天晚上南京廣播:對和平協定8條24款似未便同意,尤以渡江要求,實非即可同意。

  毛澤東要張治中轉告李宗仁,中共拒絕延期簽字的要求。20日,李宗仁、何應欽聯名致電張治中:中共所提之要求,政府已無考慮余地。南京政府最終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國共和談徹底破裂。

  毛澤東主席與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解放軍百萬雄師從20日子夜起,分東、中、西三路,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線上橫渡長江天險,一舉摧毀了南京政府苦心經營了3個半月的江防。23日,南京終于解放——南京國民政府徹底覆滅了。

  

 

    本文原載于《同舟共進》第8期


編者感言:呵呵,徹底覆滅了?未必吧,臺北國民政府猶在是也!勝負尚未分也!


綜合 2022-01-09 19:03:03

[新一篇] 科技拯救危機 民主拯救政治

[舊一篇] 曾國藩曾侄孫曾昭掄夫婦無言的結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