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革命:成就蘋果公司的瘋狂往事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本文大部分內容來自書籍《硅谷革命:成就蘋果公司的瘋狂往事》,這是我讀完的第一本關于蘋果公司的書籍。本書主要講述的是 Mac 電腦的前身——Macintosh——的故事。

蘋果電腦

1977 年,蘋果電腦,西海岸的一家初創公司,推出如今我們眾所周知的第一臺個人電腦——Apple II。

當時蘋果同期在進行的項目有 Lisa 和 Macintosh,Lisa 項目比 Macintosh 先行兩年,兩個團隊間存在著一定的競爭關系,后來兩個團隊合并到了一起。

糾正一下:池建強老師在他的一篇文章《樂在其中的每周 90 小時》中寫到,那時蘋果公司并行的項目有四個:

時光的指針撥回到 1979 年,那時蘋果公司有四款產品在研發,AppleII,AppleIII,Lisa 和這本書的主角 —— Macintosh。

喬布斯形容 Macintosh 是繼 Apple II 和 IBM 個人電腦之后,業界出現的第三個劃時代產品。

Apple II 與 Macintosh 的區別:

Apple II 與其他前瞻性系統的推出,讓一般人也買得起電腦,但是當時電腦對大家來說還是太深奧了。我們覺得 Macintosh 的用戶界面有可能讓沒有工程背景的普通人也覺得電腦很容易使用,或許能因此造福數百萬用戶。

注:Apple II 當時使用的是命令行界面,就是你有時在電腦上看到的那個黑乎乎的軟件窗口,需要輸入命令來達到運行程序的目的,這樣電腦對許多人來說就是一個黑盒子。

Macintosh 名字的由來

Macintosh之父——Jef Raskin

Jef 使用他最喜歡吃的蘋果品種來命名這個項目——Macintosh,很多有關這臺新機器的想法都集結在他的《Macintosh之書》中。

Jef 在蘋果一手創立了 Macintosh 項目,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他的超易用、超低價、普及型的電腦概念正是讓一切幻化成真的開端。

作者認為稱 Jef Raskin 為 Macintosh 叔叔更合適,因為 Jef所要開發的 Macintosh 和我們所知道和所熱愛的 Macintosh 是非常不同的。更具體地說,Jef 當時并不想使用后來成為 Macintosh 兩大特色的技術:Motorola 68000 微處理器和鼠標。

由于理念的不同,Jef 與 Macintosh 小組越來越疏遠,終于在 1981 年夏天離開這個項目,而當時我們才剛要起步。最后設計出來的 Macintosh 很少運用到 Jef 的《Macintosh之書》中的想法。

Macintosh 突破性的成就在于用戶圖形界面(由 Bill Atkinson 幾乎以一人之力開發),這個想法對后來微軟推出 Windows 系統也產生了影響。

關于 Jef 的人生經歷,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杰夫·拉斯金是蘋果的第 31 位員工,同樣是一位技術牛人。蘋果公司的開創者們似乎都脫不開人文與技術的情懷,杰夫的專業是計算機科學,但是在大學里教過音樂和視覺藝術,在厭倦教書之后,就租了一只熱氣球,飛到校長家上空大聲喊道,我辭職啦。——《樂在其中的每周 90 小時》

開放與一致性的矛盾(如何看待第三方開發者)

我們希望認同Macintosh夢想的人也能發揮創意,繼續開發延伸產品,所以在一開始就認為為第三方軟件開發者提供支持是有必要的。

這里的開放是指讓第三方軟件開發者開發的應用接入 Macintosh

而 Lisa 想要保持應用程序間的一致性,當時幾乎沒有第三方軟件開發者熟悉圖形用戶界面,所以我們必須教他們使用全新的方式來開發程序。當時每個應用程序都有自己特殊的用戶界面,我們也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協調這些獨立的開發者,讓他們依據我們的想法開發出一致的用戶界面。

Lisa 則選擇了自行開發應用;Macintosh 后來的解決方法是——將用戶界面編撰成文檔(文檔是深入了解產品不可或缺的途徑),然后與第三方開發者進行溝通。

經過無數次的拖延,Macintosh 的發布日期終于定在1984年1月24日。

1984 廣告

1984 廣告的想法,在 1982 年底就有了雛形,但這個想法后來被擱置了,直到1983年春天,他們才與Macintosh團隊會面,并打算將它用在1984 年1月的上市計劃上。

喬布斯十分中意喬治·奧威爾于 1984 年寫的《1984》,里面有一個名句“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的標語。

蘋果公司的廣告代理合作團隊 Chiat-Day 構思了一個引人入勝的腳本,通過震撼、高度象征性的手法,表現了一個科幻史詩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女性運動員,她甩出大錘,粉碎了放映著獨裁者(Big Brother)影像的大熒幕,將那些被征服的群眾從極權主義手中解放出來。

Chiat-Day 聘請了當時最優秀的科幻導演 Ridley Scott,他的前一部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所刻畫的反烏托邦的詭譎情境,正是他們想要呈現的感覺。

這支廣告的預算為空前的 75 萬美金,時長為一分鐘,但廣告中幾乎沒有提到 Macintosh。

廣告制作出來后,內部員工觀看后給出了熱烈的好評,后來蘋果公司還斥資 100 萬美元買下了第 18 屆世界杯足球賽的兩段 60 秒和 30 秒(由于未經過董事會的批準,30 秒的廣告時段后來轉售出去了)的廣告時段,剛好在 Macintosh 上市前兩天播放。

Macintosh 上市一周后,蘋果公司又開了一次董事會。Macintosh 主管受邀參加會議,但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情。當 Macintosh 的人走進會議室時,會議室里的所有人都起身鼓掌,承認他們對廣告做了錯誤的判斷,并恭喜 Macintosh 團隊大獲成功。

Macintosh 的定位(為自己和親朋好友而準備的電腦)

Macintosh 一開始就被定位為一臺低價的普及型個人電腦,所以設計團隊必須想辦法壓低制造成本。因為內存很貴,所以我們總是在處理內存吃緊的問題。

當時的蘋果 CEO 是前百事可樂的 CEO ——John Sculley,在 Macintosh 定價方面,John 堅持要賣 2495 美元,而喬布斯主張賣 1995 美元,中間的差價 John 想用來做更大規模的營銷預算。

Macintosh 設計團隊覺得高價違背了自己的初衷:

我們之所以對Macintosh如此熱情投入,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是為自己和親朋好友們而開發的。最重要的是要讓一般人也負擔得起,2500 美元的售價和我們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我們努力盡量壓低每個設計層面的成本,但為了應付花哨的廣告宣傳而人為地提高售價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經過一周左右的周旋,喬布斯最終還是讓步了,我們不僅感到驚訝也很不滿。Macintosh 的上市售價定為2495 美元,比原本的目標高出一千多美元。雖然一開始賣得很快,但銷量很快就停滯不前了。部分原因是軟件的缺乏,但也有售價的因素。在1986年推出Mac Plus和桌面排版軟件后,銷量才開始上揚。

說到這里,我想起以前看過別人寫的一些碎片化想法,大意是:

無論你服務于什么工作,或者做什么產品,首要條件是你必須先成為它的用戶。

只有當你對現在在做的產品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才能真正打造出優秀的產品。

打造產品的驅動力

大多數產品都是以商業價值為驅動的,目標是要贏過競爭者,讓獲利最大化。Macintosh 則不同,它背后的驅動力主要還是來自藝術價值,它無視外部競爭,目的是要開發出一款非凡卓越的產品。我們希望 Macintosh 成為技術和藝術的雙重杰作,在每個想象得到的環節上都追求巔峰的藝術水準。對我們來說,并不存在微不足道的細節,“還不錯”就是不夠好。要得到喬布斯的首肯,必須達到卓越。

Macintosh 精神

熱情是會蔓延的,開發產品時如果充滿樂趣,在使用時也更有可能充滿樂趣。Macintosh原班人馬的迫切感、野心、追求卓越的熱情、藝術家的氣質,以及幽默感也同樣會注入到產品中,并以 Macintosh 精神振奮眾多的開發人員和用戶,而這種精神在幾十年后依然不斷啟發著我們。

語錄 / 引用

認為自己行的人就行;認為自己不行的人永遠不行。這是不容爭辯的定律。

——畢加索(Pablo Picasso)

創新之前,必先破壞。——畢加索(Pablo Picasso)

作者:彭宏豪

來源:簡書


2022-12-08 19:11:28

[新一篇] 百年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長篇小說

[舊一篇] 神似祖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