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左派、右派、重慶和中國的未來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在這超敏感的政治季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戲劇加劇了中國政治光譜兩端的意識形態沖突。這兩派的聲音現在特別響亮。他們導演的這出暴風雨足以擾亂中國前進的道路嗎?
 
 "All is not well." (諸事不妙!) 哈姆雷特的名句最近一直掛在世界各地的中國觀察家們嘴邊。他們似乎言之鑿鑿。距離十八大召開僅有六個月時間,中國最高領導層即將新老交替,在這十年一遇的關鍵時刻,卻發生了一場政治地震,全國上下為之揪心忐忑。
 薄熙來是中國最受人矚目的省市領導人之一,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元老之子。今年三月中旬,他突然被免去了重慶市委書記的職務。真相至今撲朔迷離,究竟是權力斗爭、政治路線之爭還是個人腐敗導致了薄的下臺,還不得而知。他的最終命運仍未確定——目前為止他仍然是政治局委員。不過,在現階段,猜測薄的個人前途已無深層意義,值得關注的是當代中國兩股意識形態力量上演的沖突鬧劇,將薄熙來事件推到風口浪尖。這兩股力量現在處于膠著狀態,未分勝負。但是,了解中國國情的人士定會明白,一旦其中任何一方霸占了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心,對中國以及整個世界都將是災難。
 自從鄧小平開始倡導改革開放32年以來,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這一偉大過程卻讓中國近代史上輪流崛起的兩股極端意識形態力量感到失望。一方是極左派,他們認為今天的中國只顧追求市場經濟,創造了繁榮卻丟失了平等,業已喪失其社會主義本質,他們渴望國家回到過去的國營經濟形態,實行教條的列寧主義統治。另一方是自由派,他們宣揚西方的普世價值,無法容忍一個沒有多黨制選舉和公民權利法案的中國竟能如此成功。他們雙方沖突的炮火聲暫時掩蓋了中國三十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成功背后所形成的中國主流社會的共識。
 左派的各種訴求中與中國大眾心理合拍的地方是,民眾渴望中共領導下的政治穩定和社會平等。各種民意調查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憑借出色的執政表現贏得了中國人民的廣泛支持。精英統治的實效獲得很高評價,共產黨的領導權受到外界廣泛肯定。今年初,廣東省烏坎村事件成為國內外媒體焦點之際,村里抗議民眾舉得最高的標語卻寫著:“中國共產黨萬歲!”
 然而,民粹主義思潮充斥著左翼的頭腦。一些極端的左派似乎根本看不到,最近幾十年市場化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們把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的一些副作用——例如腐敗和貧富差距拉大——簡單地怪罪于市場經濟本身。在今天的中國,即使最窮的人,生活也要比前一代的平均水平優越得多,他們對此視而不見,長時段的繁榮讓他們覺得現在所得的一切理所當然,全然忘記當初突破計劃經濟改革之艱難。這些左派將薄熙來執掌的重慶地方發展誤解為列寧主義時代的全盤回潮。他們對薄熙來的去職感到憤怒,覺得這是對共產黨最大的背叛。
 自由派的政治偏執更為離奇。自蘇聯垮臺以來,他們堅持著一種特定的理念,認為一個現代國家沒有多黨制選舉和人權法案就不可能成功。他們年復一年地預言,中共領導的中國馬上就要崩潰了。而中國則年復一年地使幾億人脫貧,經濟規模一躍成世界第二大,人民看到了從未有過的繁榮。二十多年來,他們又尷尬又憤怒,特別是近來他們的“理想國”——西方發達國家危機纏身,他們憂心如焚。他們的耐心正在消散,聲音卻變得越加尖利。
 自由派陣營的經濟學家正確地看到了一點,市場經濟乃是中國崛起的基礎之一。然而,他們的經濟學觀點卻被政治空想主義者所綁架,后者堅持把市場經濟與源自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捆綁為一體搭售。他們活在空洞卻時髦的意識形態理念之中,仿佛市場缺了一人一票的選舉就無法運作。他們完全無視以下事實——在中共一黨領導下,生機勃勃的市場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那些活躍在互聯網上的自由派迫不及待宣布薄的免職是自由民主的勝利,是某種顏色革命的先兆,或者,至少可以說是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為蘇聯開出的“和平演變”藥方的開始。他們歡欣鼓舞,慶祝薄的倒臺,力圖弄假成真。
 國際媒體與互聯網輿論中充滿了這兩派的高聲喧嘩,而他們都忽略了關鍵所在:民心。過去三十二年間,中國社會鑄就了一個強有力的共識:用漸進穩妥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來促進市場力量發展,這是給中國人民帶來繁榮興盛的唯一路徑;基于一黨領導的政治穩定是防止極端民粹主義與民族分裂的唯一保障;不斷改革,實行開明、賢能統治的共產黨是率領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可靠政治組織。中國的政治制度確實有不夠理想之處,但卻是所有現實選項中最優的選擇。
 薄被免職的前一天,溫家寶總理在兩會結束時答記者問。他提及文革與政治改革問題,這些話在外國報紙與網絡論壇上引起了強烈反應,一石激起千層浪。不過,類似的喧鬧猜測并未切中要害。任何一個理性思考的人都能看出,在目前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條件下,中國不可能回到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總理之所以提及文革,實際上是反映了一種普遍的憂懼,担心有某種力量沖擊現有制度而造成混亂一發不可收拾。普通話有個詞叫做“折騰”,指的就是那種導致整體翻船的意識形態斗爭。至于政治改革,總理用的詞是“政治體制改革”。這在當代中國政治術語中,指的是漸進式地改善當前的制度,而不是全盤改制,更不是推倒重來。
 在這超敏感的政治季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戲劇加劇了中國政治光譜兩端的意識形態沖突。這兩派的聲音現在特別響亮。他們導演的這出暴風雨足以擾亂中國前進的道路嗎?如果是這樣,中國將會發生災難性的后果:文革可能真的重演。某些極端自由派正要求眼下要乘勝追擊,清算左派,滿腦子以牙還牙的“文革”思維,一場“互聯網文革”似在醞釀中,奇怪嗎?不!激進的左右兩端本質上是一樣的。中國如亂,國家與人民將遭遇的災難或將超過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會成為世界的負担,而不是世界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一悲劇不必發生。揣測北京即將發生政治風暴,這樣的言論是危言聳聽。中國人民渴望穩定和發展,加上執政黨的理性領導,必將引領中國沿著務實、溫和的道路繼續前進,這是當代中國的民心所向,這巨大的中堅力量合成中國社會平靜而強大的主流,歷史的潮流推動著它,呵護著它。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
 
 譯者:朱新偉
 
 李世默是上海一位風險投資家。來源:觀察者網

李世默 2012-04-27 03:25:16

[新一篇] 曹文軒:個性化的閱讀

[舊一篇] 李偉:朝鮮之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