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老百姓在解放區做了主人,就是說,解放區實行了民主。解放區實行了那些民主呢?解放區實行的民主有好幾方面,比如今天要說的“三三制”,就是政治上實行民主的一種辦法,一種制度,用這種辦法、這種制度,好讓各階級、各黨派大家都有機會來參加政府、管理國事。
要知道什么叫三三制政策,我們看一看解放區的老大哥——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情形,就可以明白個大概了。陜甘寧邊區政府完全是由陜甘寧邊區的老百姓民主選舉出來的。主席是林伯渠,大家稱他林主席,林主席本來是老同盟會員,革命幾十年,現在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副主席呢?副主席是李鼎銘,大家稱他李副主度,李副主度曾經服務教育界好多年,精通國醫,是陜北的公正紳士,不是共產黨員。邊區政府的廳長,比如教育廳長柳,是救國會派人士;比如教育廳副廳長霍連果,還有建設廳副廳長霍子樂,都是地方名流,也都不是共產黨員。政府委員會,十八個人中間,只有六個人是共產黨員。
在陜甘寧邊區,除去邊區政府有非共產黨員担任重要職務以外,縣長、科長,以及鄉長、鄉文書以上的各級行政人員,也有很多是非共產黨員,統計起來,共有三千五百八十人;參加經濟文化工作的,也有二千二百一十人不是共產黨員。
共產黨員與其他黨派、無黨無派的人在一起辦事,互相商量問題,實行民主合作,共同建設邊區,大家一樣,在政府中間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不管你是不是共產黨員,只要你所提出的意見在討論的時候,得到多數人的同意,那就能夠實行。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冬季開始,陜甘寧實行“精簡政策”,最初提出這個政策的,還是非共產黨員李副主席。
邊區政府是由邊區參議會,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出來的。邊區參議員,當中也有許多非共產黨員,有國民黨員,有地主紳商的代表,有回族、蒙族少數民族的代表等等,他們又是從邊區各個階層、各個民族,各個黨派,以及各種不同信仰的人民當中,經過由下而上的普選運動,選舉出來的。
在參議會上,參議員們和衷共濟,不僅批評政府的工作,并且通過了許多議案,交給政府去做,還選舉出參議會常駐委員,在參議會閉會的時候來監督政府。常駐委員有九個人,其中只有三個人是共產黨員。
各位聽眾!十八個政府委員當中,只有六個是共產黨員,參議會九個常駐委員當中,只有三個是共產黨員,可見得,共產黨員在里面所占比例,都只占三分之一。
為什么共產黨員只占三分之一呢?這就是因為實行了中國共產黨的“三三制政策”,這個政策規定參加政府工作的共產黨員,人數不超過三分之一,好讓更多的其他黨派及無黨無派的人士參加到政府里面來。
過去,解放區里的老百姓熟悉共產黨,常常選出許多共產黨員來為他們管事,自從共產黨規或無黨無派的人占得更多一些;如果共產黨員當選的不夠三分之一,怎么辦呢?那當然是選了多少,就算多少。
解放區為什么采取三三制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共產黨主張實行新民主主義的政治,要廣大人民及愛國黨派、民主人士都來管理政權。中國人口很多,共產黨員占一小部分,為了要使黨外的廣大人民都有他們的代表來共同管理國事,所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的政權機關里,自己約束人數,不超過三分之一。
中國共產黨反對一黨專政,反對象國民黨那樣,由一個黨的少數人來包辦政府,主張各黨派、各階級都有代表參加的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和全體人民,現在都在努力爭取實現全國范圍內的聯合政府。現在,全國范圍內的聯合政府還沒有實現,只有解放區實行了三三制政府,這就是地方性的聯合政府。
——《解放日報》1945年12月7日
解放日報 2012-08-21 17:25:5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