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4)——天京內訌和太平天國的落日余暉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0月17日

咱們還得回過頭來繼續把太平天國說完。此前,咱們講過太平天國北伐失敗,西征轉敗為勝取得了豐碩戰果,并且還攻破了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軍事形勢一片大好。

然而,堡壘是最容易從內部攻破的,軍事上進展順利的同時,太平天國領導層內部卻是危機重重。矛盾的焦點是總攬宗教、政治、軍事三權于一身的東王楊秀清。楊秀清確實有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但他也因此自恃功高、獨斷專行,甚至將天王洪秀全都架空了。懾于楊秀清的權威,通常根本沒人敢反對楊秀清的決策;有時,楊秀清犯了眾怒,包括洪秀全在內的眾人都不贊同時,楊秀清就假裝“天父上身”,以神的身份強行執行自己的決策。太平軍一破江北、江南大營之后,楊秀清令燕王秦日綱統軍追擊殘余清軍,北王韋昌輝赴江西主持軍政,翼王石達開前往湖北,從而將太平天國最有影響力的三王分派離京;然后,楊秀清再次假托“天父神旨”,公然逼迫洪秀全封他為“萬歲”,迫于形勢的洪秀全當面應允,暗中則開始部署鏟除楊秀清的行動。

1856年9月,北王韋昌輝率部屬三千余人從江西戰場秘密趕回天京,隨即突襲東王府,次日將楊秀清及其家屬、近臣全部誅殺;接著,韋昌輝又大肆屠殺楊秀清的部屬近兩萬人。10月,翼王石達開從湖北趕回天京,責備韋昌輝濫殺無辜,不料韋昌輝又想連石達開也除掉,石達開連夜逃出天京,但其家屬則全部被韋昌輝殺害。于是,石達開從安徽、湖北等地調集四萬大軍,集中于安徽蕪湖、寧國府一帶,準備回京討韋。在天京,大多數太平軍將士和老百姓都對韋昌輝的擅專和屠戮十分不滿,于是洪秀全下詔將韋昌輝處死,參與屠殺的燕王秦日綱也被處決。事后,洪秀全派人將韋昌輝等的首級送至安徽寧國府交給石達開,并召石達開回京輔政,不久石達開回到天京。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也稱“天京內訌”。

雖然石達開智勇雙全,而且在太平軍中夙有聲望,并為清軍所忌憚,但經歷了天京變亂的洪秀全已經不再相信外姓。石達開輔政后不久,洪秀全封其長兄洪仁發為安王,次兄洪仁達為福王,并讓二人與石達開同主朝政,以牽制和監視石達開,后來甚至還萌生加害之意。處處受到掣肘且不想做楊秀清第二的石達開最后于1857年5月離京出走,出走時帶走了大量部隊。由于天京內訌和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整個戰爭形勢也隨之急劇逆轉。

天京內訌給了清軍喘息和反攻的機會,石達開東返天京后,清軍重新占領武漢,進而將太平軍勢力幾乎全部趕出了湖北。石達開出走后,清軍攻陷句容、鎮江和瓜洲,于1858年1月恢復江南大營,再次圍困天京。在江西,湖口、九江等重鎮也相繼失陷。盡管如此,由于當時清政府要分兵去對付北方的捻軍、南方的天地會、西南的民族起義,還要兼顧對英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同時石達開領兵出走也吸引了部分清軍兵力,再加上陳玉成和李秀成所部太平軍在安徽戰場取得輝煌戰果,頂住了清軍沿江東下的勢頭,因此太平天國雖然元氣大傷,但還不至于立刻滅亡。

石達開出走后,一路張貼布告,闡明離京出走的原因,并表示自己仍然忠于天平天國,但他卻拒絕了洪秀全邀他重返天京輔政的請求,也沒有配合陳玉成部共擊清軍,反而召集舊部開始了獨立的遠征。

1857年10月,石達開進入江西,開始一切還算順利,但后來在攻取地方重鎮時受挫,石達開遂決定東進浙江。石達開東入浙江時,江南大營清軍正在圍困天京,清軍認為石達開入浙的主要意圖是想從背后抄襲清軍,回救金陵。但石達開并沒有這個打算,在攻打衢州未遂后,石達開越仙霞嶺進入福建,后又經江西進入湖南,打算取道湘西進入四川。但湖南是湘軍的老巢,石達開在那里和湘軍陷入了苦戰,結果在圍攻寶慶三月不克的情況下,被迫退入廣西。

由于廣西地區人口稀少、土地貧瘠,石達開大軍的軍需給養發生嚴重困難,士氣低落,軍心渙散,不斷有部屬出走,石達開也一度產生隱退的念頭,只是因為想不到自己有什么安身之處,所以才勉強支撐。幸好當時廣西清軍專注于對付大成國起義軍,而后來大成國起義軍戰敗,其殘部數萬人都投奔到石達開麾下,石達開因此得以重整旗鼓,不久率全軍離開廣西,北進湖南,打算伺機西入四川。

石達開北進湖南,于1862年初取道湖北入川。在四川,石達開的軍事行動步步受挫,不得已多次在四川、貴州兩省間奔走,最后入境云南。不久,石達開再次從云南分兵三路入川,與清軍展開激烈戰斗;后由于屬下通敵,石達開戰敗,傷亡慘重,不得已撤離四川,復入云南。1863年,石達開分兵兩路再次入川。當時,清軍在四川已經進行了嚴密的布防,孤軍深入的石達開強渡大渡河失敗,船筏全毀,傷亡甚眾,后遭清軍四面圍攻,彈盡糧絕,陷入絕境。

被困時,石達開曾打算以重金向清軍“買路”,但遭拒絕,于是分兵兩路突圍,可惜全部失敗。看到大勢已去,石達開令妻妾五人、幼子二人投河自盡,自己則帶著五歲幼子石定忠和主要部屬四人前往清軍大營,希望犧牲自己以保全其他部將們的性命。最后,清軍沒有滿足石達開的要求,他們將石達開屬下所剩七千余人全部處死,并將石達開本人解往成都,在那里將其處死。石達開死后,其部將所率的另一路入川軍隊最后也北清軍消滅。

石達開出走后,安王洪仁發和福王洪仁達掌握了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但這二人才疏學淺,難以服眾。于是,從1857年底開始,洪秀全陸續提拔了陳玉成、李秀成等年輕將領主政。1858年初,清軍重建江南、江北大營,加之隨后九江失守,湘軍又在威脅天京西面屏障安慶,天京的形勢頓時緊張起來。為此,在多次反攻都失利后,李秀成召集陳玉成、李世賢等將領于安徽樅陽,共同商定了進攻江北大營以解天京之圍的作戰計劃。

1858年8月,太平軍陳玉成、李世賢、吳如孝三部攻陷廬州,隨即揮軍與李秀成部會師,進攻江北大營。9月,李秀成、陳玉成攻破江北大營,清軍損失數萬人,天京與江北的聯系恢復,保障了對天京的供應。這就是所謂“二破江北大營”。

太平軍主力進攻江北大營期間,湘軍趁機大舉東犯安徽。陳玉成、李秀成在攻破江北大營后,立刻回兵救援,11月取得三河鎮大捷,粉碎了湘軍東犯的圖謀,保住了皖中根據地,穩定了江北戰局,還鼓舞了士氣,基本上扭轉了天京內訌以來太平天國在軍事上萎靡不振的局面。

從1858年底到1859年初,由于有將領降清,皖北與天京之間的聯系又被隔斷,后經陳玉成、李秀成苦戰方才有所緩解,不過湘軍大舉東犯的威脅仍然沒有解除。1860年,當時已經被封為英王的陳玉成和被封為忠王的李秀成開始著手翦除清軍江南大營。

首先,李秀成部攻占了防守薄弱的杭州,達到了調動江南大營清軍出巢的目的;同時,陳玉成在皖北佯動,以掩護李秀成。接著,李秀成和陳玉成領兵迅速回師天京,4月抵達天京外圍,在掃清清軍外圍據點后,隨即準備總攻江南大營。5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這就是所謂“二破江南大營”。

摧毀江南大營、天京解圍后,洪秀全命陳玉成率部渡江往攻揚州,以牽制江北清軍,掩護李秀成等率兵攻打蘇常。1860年5月,太平軍攻占常州,6月又輕取蘇州,隨后又在蘇常周邊進行軍事活動,占領了長三角地區除上海外的大部地區。長江三角洲是當時中國最繁榮、最富庶的地區,因此也成為了爾后數年天京錢糧供應的重要基地。

攻占蘇常之后,李秀成決定乘勝進圖上海。上海是《南京條約》中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到19世紀60年代已成為中外貿易的主要商埠,歐美列強在滬擁有巨大利益,因此李秀成對上海的進圖立刻引起了英國的警覺。另外,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結束,過往上海的英法軍隊甚多,當地清政府官員便趁機找來華爾的“洋槍隊”來對付太平軍。

太平天國方面,洪仁玕和李秀成致書英國公使,英、法、美駐上海領事,表示太平天國愿與外國友好,并邀請他們來蘇州會晤,但遭到拒絕。于是,李秀成采取了強硬的軍事行動,在松江大敗洋槍隊,隨后進攻上海。李秀成顯然沒有準確判斷洋人的立場,雖然他在進攻前再次致書上海各國公使,聲明太平軍到上海后,不擾外人,并請懸掛黃旗,以便識別,但是當太平軍擊潰城郊清軍準備進城時,卻遭到了英法軍隊的猛烈射擊,停泊在蘇州河中的英國軍艦也開火進攻,太平軍因此多路受阻,只好放棄進攻上海。


三鑒齋 2010-07-20 14:58:04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3)——“洋務運動”和“同治中興”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二):晚清亂局(15)——太平天國的滅亡(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