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東歐民主化進程及其經驗教訓對中國的啟示(五)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以上,我們概略地研究了蘇(俄)、東歐各國憲政改革的背景,比較了它們的異同;又對各國(主要是前蘇聯和俄羅斯)憲政改革的發展過程、基本經驗和主要教訓進行了探討。讀者不難看出,所有這些探討,其背后都隱含著對中國本身問題的關注,或者說,都是圍繞中國憲政改革的未來需要而進行的。

在結束本文之際,我想就蘇東改革可能給予中國人的啟示再強調如下要點。從操作層面看,這些要點都具有第一等的重要性:

● 憲政改革是一件早晚要做的事情。蘇東經驗已經證明,或是改革,或是死亡(急劇解體或慢性自殺),對傳統黨專制體制來說,再無其他出路。

● 執政黨主動進行的改革,將是最有利于整個民族、成本最小的改革。

● 如果理性的、漸進的中國憲政改革是可能的,那么時間問題將成為最大的政治問題。合理安排改革的輕重緩急,使其能夠穩妥地、但又是實質性地一步步推進,是對改革者心智的真正挑戰。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瑣碎的細節的改變也可能比原則性的決定更起作用,通過一系列技術性的細節動作,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通過雷區是神圣的”,但又是艱巨的。對中國自由知識分子來說,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中國民間民主化應強調不同政見運動與維權運動的結合,并與體制內改革派形成良好互動。

● 要防止民主的幼稚病。當年的俄民主派曾有一種錯覺,認為只要給市場以自由,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中國的民主派則要防止另一種錯覺,似乎只要實行多黨制,一切問題亦可迎刃而解。

● 改革者也可能犯錯誤。無論是體制內改革者還是民間自由人士,作為個人,都會有普通人常有的缺點、弱點,所以在改革者內部也要強調溝通、理解、互諒。

 

本文開頭曾談到中國和蘇俄的“30年時間差”問題。赫魯曉夫50年代的“解凍”和改革孕育了80年代蘇俄的新一代改革者,正是這一代人完成了前蘇聯黨專制體制的解構和俄羅斯憲政民主體制的初步建設。中國的“解凍”則發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的青年人如今也都走上了這個國家的關鍵崗位,或者以體制外的自由身份在民間獲得了相當影響力。那么,這些人能否像自己的俄羅斯和東歐同道們一樣,在改變扭曲的歷史、建設一個憲政民主社會方面有所作為呢?

歷史正看著我們。 

(本文作于2007年3月28日~6月15日,北京)


張博樹 2013-08-26 15:08:32

[新一篇] 俄羅斯、東歐民主化進程及其經驗教訓對中國的啟示(四)

[舊一篇] 諸葛亮必敗:中國偽智慧的宿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