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研究現狀及其簡要分析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B561  文獻標識碼:A
  英國哲學是西方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方哲學發展演變的重要窗口。了解和研究英國哲學,不僅可以使我們對英國的社會文化有深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們更為清楚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更為客觀地分析西方哲學的發展演變,以便有針對性地對西方思想文化的變化提出我們的對策。同時,了解西方哲學的思維方式,也是為我們更好地與西方展開對話和交流提供重要的思想平臺。
  一、英國哲學目前整體狀況
  歷史地說,英國哲學始終被看作是西方哲學的核心部分。從培根到休謨的經驗主義傳統在西方哲學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哲學基礎,19世紀后期的英國哲學受到了歐洲大陸唯心主義的影響,但到了20世紀初,羅素和摩爾等人舉起了反對唯心主義的大旗,用現代邏輯和科學方法重新奠定了經驗主義哲學的基礎,直接帶來了在20世紀西方哲學中占主導地位的分析哲學。劍橋是分析哲學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牛津哲學家則一直在分析哲學中起著精神領袖的作用。20世紀40年代出現的“牛津日常語言哲學”正是分析哲學中的重要代表。
  當今英國哲學仍然以分析哲學為主導方向,但不再堅持日常語言哲學學派的那種嚴格的語義分析,而是注重對不同學科中出現的重要哲學問題做出概念性的分析或追尋哲學概念的歷史根源。如今的分析哲學已經不再是被看作一種具有統一哲學綱領或哲學宗旨的哲學思潮,而更多地被看作一種哲學研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強調概念的清晰性、論證的有效性和思想的洞察力。正是通過運用分析哲學的方法,當今英國哲學主要在以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語言哲學和心靈哲學、形而上學、認識論和科學哲學、倫理學和實踐理性研究等。
  二、語言哲學和心靈哲學研究
  20世紀90年代之前,語言哲學是分析哲學的核心部分,“對語言的分析就是對思想的分析”這個信條被許多語言哲學家看作金科玉律。90年代之后,語言哲學的核心地位逐漸被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取代,越來越多的哲學家開始重新探討意識的性質、身心關系以及心靈與世界的關系等重要的傳統哲學問題,但不是以心理分析或心理學的方式,而是采用邏輯的或語言的分析方式。這種心靈哲學研究的主要特點是,根據當代腦科學、神經科學以及人工智能等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重新解釋人類意識活動特點和性質,進一步說明身心之間的相互關系。
  英國哲學家們在心靈哲學上采取的基本哲學立場大多都是唯物主義的,即承認身體和世界的存在是意識和思想存在的先決條件。但他們對意識和思想是如何從身體和世界中產生出來的這個問題,卻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牛津大學的心智哲學教授(Wilde Professor of Mental Philosophy)馬丁·戴維斯(Martin Davies)被看作英國心靈哲學研究的重要代表。他特別強調了人的意識狀態與身體狀態之間的區別,認為我們不能簡單地用身體狀態去解釋意識狀態。這就需要我們專門討論意識狀態以及意識本身的意義。但他又指出,在經驗與行為之間并不存在根本的區別,我們從經驗觀察中得到的就是行為所能告訴我們的一切。他主編的多部著作如今也成為心靈哲學研究的經典,如《意識:心理學和哲學文集》(1993)、《常識心理學:心理理論爭端》(1995)、《心理模仿:評價與應用》(1995)、《信念病態》(2000)等,他的代表作是《知道思想所需》。劍橋大學的簡·希爾教授(Jane Heal)則更為強調意識活動的特殊性,主張通過分析概念的意義來理解意識的內容。她的代表作有:《事實和意義:奎因和維特根斯坦論語言哲學》(1989)、《心靈、理性和想象》(2003)等。她對心靈復制和功能主義的論述成為當代心靈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出發點。
  三、形而上學研究
  這里的“形而上學”是指對超越了經驗的世界本原或事物本質的研究,在西方哲學史上一直被看作是哲學研究的基礎和核心部分。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形而上學曾被看作是無意義的東西而遭到了英國早期分析哲學家的拒斥,主要代表是劍橋的羅素、摩爾和維特根斯坦。但到了50年代之后,英國哲學家開始重新認識形而上學的重要價值,把形而上學研究重新引入分析哲學的視野,主要代表是牛津的斯特勞森和達米特。
  當今英國的形而上學研究主要表現為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對存在、本質以及真理等問題的討論直接與邏輯研究密切聯系,試圖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指出解決形而上學問題的最佳途徑;第二,強調了語義學研究對形而上學問題的重要性,特別重視對全稱命題或全稱判斷的形而上學基礎研究;第三,重視對形而上學發展史的研究,重新梳理近代以來的形而上學思想演變。牛津大學的形而上學教授(Waynflete Professor of Metaphysical Philosophy)約翰·霍桑(John Hawthorn)和安德瑞·摩爾教授(Professor Adrian Moore)是當代英國形而上學研究的主要代表。霍桑教授是當今牛津最年輕的哲學教授,担任的卻是牛津最重要的哲學教席,他的主要工作是在形而上學領域,致力于把傳統的形而上學問題轉換為當代問題,即用當代的邏輯語言重新闡釋形而上學。他的代表作是《知識與抽獎》(2004)、《形而上學文集》(2006)。摩爾教授的主要著作是《無限物》(1990)、《觀點》(1997),他目前正在從事近代形而上學的演變研究。
  四、認識論和科學哲學研究
  認識論作為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國哲學研究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分析哲學的基本信念之一就是把認識論看作哲學的全部。雖然如今已經很少有哲學家堅持這個信念,但英國哲學家對認識論的研究始終是哲學研究中的重要內容。這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上:(1)關于可能世界的語義學問題,即試圖用模態邏輯的方式討論可能世界的構造問題;(2)關于知識的可能性問題,即討論認識論中的關于如何可能的問題,也就是要解決知識獲得中面臨的各種障礙;(3)關于概率問題的研究,即討論反事實句的認識論地位以及不可能的知識等問題。目前英國哲學家在這個領域中的主要代表是牛津大學的邏輯學教授(Wykeham Professor of Logic)蒂姆斯·威廉姆森(Timothy Williamson)和劍橋大學的夸西姆·卡薩姆教授(Professor Quassim Cassam)。威廉姆森的工作是運用邏輯分析的方法對認識論中的重要問題給出自己的獨到分析,在西方哲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代表作是《模糊性》(1994)、《知識及其限度》(2000)和《哲學的哲學》(2007)。卡薩姆也是當今劍橋大學年輕的哲學家,2007年初成為劍橋大學的,Knightbridge教授,這是劍橋大學哲學系最為重要的哲學教席。他在知識論領域中的原創性工作使得他進入了重要哲學家的行列。他的主要代表作是《自我與世界》(1997)、《知識的可能性》(2007)。
  科學哲學研究一直是英國哲學家的強項,從20世紀中葉起就在英國哲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英國的科學哲學研究始終強調與具體實驗科學的結合,特別重視對科學史的研究。具體表現為:第一,對物理學哲學的研究始終站在世界哲學的前沿,無論是對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還是對物理學理論的模型構造,都是在英國哲學家手中完成的。在這方面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哲學教授(Professor of Philosophy of Physics)哈維·R. 布朗(Harvey R. Brown)和劍橋大學的杰瑞米·巴特菲爾德教授(Professor Jerremy Butterfield)。第二,對科學史的研究構成了英國科學哲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劍橋大學的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技術和創新研究所,都是專門研究科學史的重要基地。目前的科學史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學社會學領域,強調從哲學的角度分析科學的社會功能。主要代表人物有劍橋大學的皮特·利普頓教授(Professor Peter Lipton)和愛丁堡大學的戴維·布魯爾教授(Professor David Bloor)。第三,結合當代科學的最新發展,正在形成一些新的科學哲學研究領域,如牛津大學的盧西亞諾·弗洛利蒂教授(Professor Luciano Floridi)的“信息哲學”等。
  五、倫理學和實踐理性研究
  對倫理學和實踐理性的研究是當代英國哲學的研究重點。如果說在英國,分析哲學主要被用作一種方法的話,那么,倫理學和實踐理性則被看作運用這種分析方法的主要陣地。這主要表現在,大多數英國哲學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這個領域中的問題,力圖從自己的專業背景對它們給出回答。
  目前英國的倫理學研究重鎮仍然在牛津大學哲學系,該系的74名在編成員(2006年)中有27名哲學家專門從事倫理學、道德哲學以及實踐理性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另外還有更多的哲學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涉及到這些問題。此外,牛津哲學系還專門有與倫理學研究相關的一個研究所、一個中心和一個專門研究項目,即“人性未來研究所”、“實踐倫理學研究中心”和“新生命科學倫理學研究項目”,它們都共同屬于“詹姆斯·馬丁21世紀學校”。這些研究機構涉及到許多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更加充分地展現了倫理學與當代科學和社會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2007年的三一學期(4-6月),牛津大學哲學系開設的哲學主干課程中就有8門關于倫理學和道德哲學的課程,還有3門研討班課程以及三個系列講座,可見牛津哲學家對這些研究領域的重視。
  牛津哲學家在倫理學和實踐理性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問題包括:從倫理學的角度對理性的重新思考;對善良生活的定量分析;應用倫理學的范圍;認知的倫理偏向;實踐理性在決策中的作用;動物的權利;正義的不同方面等。正是由于對這些問題的持久研究以及取得的突出成績,牛津的應用倫理學研究在2006年被《哲學品酒師》雜志評為全球倫理學研究首位。牛津哲學家在倫理學和實踐理性領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道德哲學教授(White' s Professor of Moral Philosophy)約翰·布魯姆(John Broome)、實踐倫理學教授(Uehiro Professor of Practical Ethics)朱利安·薩文列斯庫(Julian Savulescu)、托尼·侯普教授(Professor Tony Hope)、蘇珊·赫利教授(Professor Susan Hurley)、德里克·帕菲特(Derek Parfit)、羅杰·克里斯普(Roger Crisp)等人。布魯姆從經濟學方法論的角度重新解釋傳統的道德哲學問題,特別是對善、生命的價值以及德性等問題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代表作是《衡量善》、《衡量生命》。薩文列斯庫是牛津大學“新生命科學倫理學項目”的負責人,也是詹姆斯·馬丁21世紀學校高級研討班的負責人,該研討班的工作就是討論人性的未來以及新生命科學倫理學等問題。
  六、簡要分析和評價
  以上研究領域構成了當代西方哲學的主要部分,英國哲學家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成果也構成了當代西方哲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概觀當代英國哲學研究,可以發現這樣幾個特點:第一,英國哲學家很好地處理了繼承傳統與發展創新的關系,對傳統文獻的學習和掌握成為他們發展創新的首要前提,而強有力的分析方法又使他們能夠不斷推陳出新;第二,嚴格的學術規范和學術傳統是他們取得成就的重要保障,強調哲學概念的清晰和邏輯論證的嚴密一直是英國哲學家(以及整個英語世界的哲學界)用于衡量學術成就的主要標準;第三,對重大現實問題的關注不是就事論事地討論,而是尋找某種理論框架或概念系統從更為普遍的意義上對這些現實問題給出解釋,對倫理學和實踐理性的研究總是建立在道德哲學的基礎之上。
  雖然當今的英國哲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20世紀上半葉相比,似乎還處于“群龍無首”的時期:許多20世紀50—60年代出生的英國哲學家正在陸續登上國際哲學舞臺,成為耀眼的學術明星,但他們還正處于思想的形成時期,還沒有提出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哲學觀念;整個英國哲學界目前缺乏像斯特勞森、達米特這樣的哲學大家。然而,正是由于這種“春秋戰國”的狀態,才有可能形成新的思想觀念,也才可能為哲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這既是英國哲學家的發展機遇,也是我們與英國哲學家開展和加強交流與對話的機遇,因為這種交流和對話或許可能為英國的未來哲學增加一些“中國元素”,至少會使他們的哲學更少一些西方的色彩,而更多一些世界的色彩。

世界哲學京88~91B6外國哲學江怡20082008
英國哲學/語言哲學/形而上學/科學哲學/倫理學
2007年我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到英國進行為期半年的學術訪問,走訪了英國的幾所主要大學哲學系,采訪了許多英國著名哲學家,查閱了大量英國哲學最新研究資料,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各種國際學術研討會,對英國哲學的研究現狀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根據我所了解的情況,我對英國哲學的研究現狀做出如下簡要分析,供參考。
作者:世界哲學京88~91B6外國哲學江怡20082008
英國哲學/語言哲學/形而上學/科學哲學/倫理學

網載 2013-09-10 21:21:06

[新一篇] 藝術美學的理論構架和研究方法

[舊一篇] 荀子思想與“黃老”之學——兼論早期儒學的更新與發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