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功夫熊貓》與中國文化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每一次,好萊塢拍出中國題材的電影,尤其是老少咸宜的動畫片,就會惹來一番爭議。總有人狐疑,好萊塢那些膚淺的文化商人們,怎么可能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他們還不是仗著自己的商業利器,歪曲中國?
也許,美國人在理解中國文化方面,確實有其難以克服的弱點。但我相信,當下的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們,電影人們,也許完全沒有資格評價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是否準確。因為,中國文化究竟是什么,這些人士自己就根本沒有概念。即使自以為了解中國文化,也是扭曲的。
這樣說,好像有點奇怪,但是,不妨回想一下這兩三代人的成長史吧。從五十年代開始,也就是說,現在七八十歲以下的人,其實并沒有受到多少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教育,這里的主流文化,就是指儒家價值,旁及佛教、道家信念和理念。在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沒有人閱讀過《論語》、《左傳》。相反,人們接受了是大量刻意反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教育。
其實,在學校沒有接受中國文化教育,倒也沒什么,人們還是可以事后自己補課的。糟糕的是,幾十年來,從教育到社會輿論,系統地塑造了一種厭惡中國傳統的心態。這樣的心態讓人們,尤其是教授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本能地抱著一種懷疑、反感的態度。今天,要說服一個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閱讀儒家經典,或者只是以同情的心態看待歷史上的儒家人物,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在這樣的沒有中國文化的文化環境中,作家們喪失了漢語的語言感,藝術家們并不知道中國式藝術是什么,電影人當然也就不可能拍攝出具有中國文化氣質的電影。
舉例來說,若干年前,李安拍攝了一部《藏龍臥虎》,以中國獨特而神秘的武俠世界的故事,摘取了奧斯卡金獎。受此刺激,大陸第五代大師們紛紛殺入這個領域。但是,他們投入巨資所拍攝的武俠巨制,完全沒有中國主流文化之美。沒有儒家的溫柔敦厚,沒有道家的飄逸,也沒有佛家的超脫。這些美好的事物,在第五代大師們的巨制中一概看不到。相反,中國文化中最為陰暗的部分,倒是被他們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們所刻畫的中國就是法家式宮廷,鬼谷子式人格,秦始皇的中國。出現這樣的結果,并不奇怪,因為,對于中國主流傳統,他們完全沒有概念。
就動畫片而言,直到今天,中國最好的動畫片似乎仍然是《大鬧天宮》。這部電影確實具有中國風格。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部電影中具有中國風格的元素,不過是其繪畫技巧。至于它的故事情節,卻仍然是相當地不中國。
至于今天通過商業化渠道批量生產出來的動畫片,那就更加等而下之了。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我浮光掠影地看過過去十幾年的中國動畫片,它們既沒有《大鬧天宮》式的中國畫風,其故事情節和寓意也與中國主流的儒、道、佛文化,毫無關系。各電視臺和專業機構也制作了大量帶著中國文化偽裝的動畫片,但我大膽地推測,這些導演、編劇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完全停留在明清三流小說的程度,他們甚至沒有讀懂金庸的武俠小說。也難怪,這些動畫片,孩子不喜歡看,我則有點惡心。
并不那么起眼的動畫片,已經最為深刻地昭示了百年來中國人致力于破壞傳統的嚴重后果。直到今天,還有人迷信不破不立的精神,而致力于破壞傳統。但事實已經證明,破壞傳統的結果,將是文化的廢墟。
人的文化氣質是需要以經過歷史淘洗之“文”長期地浸潤、化成的。離開了傳統的包裹,人就是空無。如果不體悟周公、孔子、司馬遷、蘇東坡、朱子、六祖的行事、人格,今天的中國人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誰,更不知道自己應當做一個什么樣的人。一個對這些偉大人格缺乏概念的中國人,不可能做一個健全的中國人,相反,必然向著黑暗的深淵狂奔,把秦始皇、鬼谷子、曹操、梁山好漢當成自己的人格典范。同樣,不讀《詩經》、《史記》、《左傳》、《昭明文選》,李、杜之詩,現代中國人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如何寫作優美、哪怕合格的現代中文。據說,若干中國作家瞄準諾貝爾文學獎在進行寫作,但我確信,若他們沒有潛玩中國古老而深厚的文學傳統,他們永遠也寫作不出具有偉大品格和深刻文化意蘊的作品。
但愿《功夫熊貓》能夠刺激中國人誠心地回歸中國文化。而為此,知識分子首先要解決自身反傳統的心理疾病。當外國的儒者侃侃而談儒家的時候,中國的儒學研究者還在辨析儒家思想究竟是功大于過,還是過大于功。當臺灣的中小學大量增加儒家經典學習內容的時候,各地教育官員們則在忙著刪節傳統蒙學教材,以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無須說什么大話,在《臥虎藏龍》、《功夫熊貓》走紅影院之后,凡此種種矯揉造作地追求現代化的做法,都不過是可笑的鬧劇。
回到傳統,中國人不會迷失自己,相反,這將將會找回真正的自我,包括文學的自我、電影的自我、動畫片的自我。
 


秋風 2011-07-18 16:59:15

[新一篇] 秋風:建設國家先要重建社會

[舊一篇] 秋風:儒法傳統與信任重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