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幾篇初中語文課文的“細節”質疑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四課《“諾曼底”號遇難記》第十段中寫道:“諾曼底”號上有25名船員,1名女服務員,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婦女。第十三段寫道:哈爾威船長站在指揮臺上,大聲吼道:“全體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人救出去。”第十四段寫道:實際上一共61人,但是他把自己給忘了。稍微注意一下就會發現,“諾曼底”號上的人數有問題:按照第十段的介紹,全船只有57人。《“諾曼底”號遇難記》選自江蘇文藝出版社《微型小說選刊(7)》(1986年出版,該冊為外國微型小說專輯),原文有題記:真正的強者是那種具有自制力的人。第十段是這樣寫的:“‘諾曼底’號上有28名船員,1名女服務員,31名乘客,其中12名是婦女。”第十三、十四段內容與蘇教版課文一樣,人數也只有60人,沒有61人。小學五年級也有這篇課文,第十段內容與《微型小說選刊(7)》內容一樣。
  我們知道,對于課文,教材編者是精心選擇、精心校對的,而且也會進行適當的修改。因為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極為重要的內容,教材是不允許出錯的。不可否認,各種版本的大多數課文文質兼美。像《“諾曼底”號遇難記》這篇課文,人數不符看起來是小問題,但對學生把握課文主題的影響很大:學生可能會因人數的不符,對哈爾威船長的勇于決斷、沉著指揮、忘我救人的精神難以認同。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第17課是梁衡的《夏》(選自1984年6月4日《語文報》),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這樣寫的:“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文章第二、三兩段寫夏天的熱烈,第四段寫夏天的緊張、急促的旋律,第五段抒發對夏天的贊美。粗看沒問題,仔細一想,問題來了:第一段作為全文的總起,下文內容應該與第一段內容形成照應關系,而下文三段內容卻不能與第一段的“緊張、熱烈、急促”的順序相照應。我們要求學生寫作文時要處理好前后照應的關系,而課文卻沒能做到這一點,學生能服氣嗎?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第七課是杰克·倫敦的著名小說《熱愛生命》,課文第二十六段有這樣一句話:“這條流得很慢的、寬廣的河就是銅礦河,那片光輝的大海是北冰洋。”讀來總覺得不大舒服:這條河是流得“很慢”且流得“寬廣”的河,還是“流得很慢”且“寬廣”的河?也許有人說這個問題問得太幼稚了,當然是“‘流得很慢’且‘寬廣’的河”了。是的,應該是這樣,但是本句這樣表達就不可以理解為“流得‘很慢’且流得‘寬廣’的河”嗎?(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樣理解是錯的)
  舊版的蘇教版九年級語文曾選過《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這是介紹圖書發展歷史的一篇說明文,這篇文章最初出現在教材中,課題是《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口袋圖書館”改掉是對的,但是改成“縮微圖書”就合適嗎?我看未必。“甲骨文”是文字的一種,同樣與“圖書”不是一個類型,這樣改,犯了與原題同樣的錯誤。課文中還有這樣一句話:“后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這可以說是書籍的雛形。”這句話中的“這”顯然是指“甲骨文”,“甲骨文”是“書籍的雛形”是說不通的。
  以上4例可以進行如下修改:
  《“諾曼底”號遇難記》中的人數,找到雨果的原文對照,如果原文本身就有錯,就把船員人數改為29,或把乘客人數改為35(船員是28人的,乘客改為32人)。
  《夏》的第一段改為“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種熱烈、緊張、急促的旋律”。
  《熱愛生命》第二十六段的這句話改為“這條寬廣的流得很慢的河就是銅礦河,那片光輝的大海是北冰洋”。
  《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題目可改為《從甲骨文片到縮微圖書》(或《從甲骨到縮微圖書》)。“后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這可以說是書籍的雛形”,可改為“后來人們把這種文字叫做甲骨文,刻有甲骨文的甲骨可以說是書籍的雛形”。
湖南教育·語文教師長沙42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范金明20072007
范金明,江蘇省高郵市二溝中學。
作者:湖南教育·語文教師長沙42G311中學語文教與學(初中讀本)范金明20072007

網載 2013-09-10 20:51:02

[新一篇] 對中學語文課文教學的思考

[舊一篇] 對外開放與中國大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