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
[譯文] 柳絮夾著幾點雨,無聲無息地飄落下來,像是春在暗暗落淚,月亮時時被浮動的云影遮掩著,仿佛羞答答地不愛露面。
[出典] 吳文英 《浣溪沙》
注:
1、 《浣溪沙》 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2、注釋:
門隔花深:門戶被高高的花叢掩蓋了。
玉纖:纖纖玉手。
小簾鉤:指女子用手摘下簾鉤,放下簾子。
臨夜:夜間來臨時。
3、譯文:
夢中回到了當年熟悉的庭院,門前的花叢已經把大門遮蓋。夕陽西下,歸來的燕子默默無語,仿佛也帶著滿腹的愁怨。你抬起纖纖玉指摘下玉鉤,放下門簾。
柳絮飄落在地上無聲無息,仿佛是春雨把大地濡染。浮云當空,月亮在云朵間穿行,好像臉上帶著羞慚。夜間的東風吹來,令人感到比秋風還要凄寒。
譯文2:
院門緊閉,庭院深深,在夢中尋找,夕陽和燕子無語,仿佛帶著愁,纖纖玉手拉開了小小的幕簾。
柳絮無聲飄落,好像是春天的淚水,浮云移動,月亮好像是含羞,春風在夜晚吹來,感覺比秋天還冷。
譯文3:
那道門隔著深深的花叢,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夕陽默默無語地漸漸西下,歸來的燕子仿佛帶著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纖纖玉指扯起了小小的簾鉤。
墜落的柳絮靜靜無聲,春天的淚滴在飄零,浮云投下了暗影,明月含著羞容,東風降臨此夜,竟覺得比秋風還冷!
4、 吳文英的生平見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的《浣溪沙》。“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勾。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宋詞中寫春的詞篇很多,但大多是頌春贊春,而傷春的不多見,像吳文英把傷春寫得這樣具有特色的更是不多見。
窗外:雨水滴答,聲聲戚戚;窗內:樹影顫晃,寒意陣陣。此時此景讀吳文英的詩詞更多了幾分體驗。吳文英的詞進入各種宋詞選本也就數篇,但無法否認他在的詞的寫作上上承溫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吳文英后的宋朝詞人張炎在《詞源》評介吳文英的詞“如七寶樓臺,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而同吳文英同時代的詞人尹煥在《花庵詞選引》則認為吳文英“求詞于吾宋,前有清真,后有夢窗”。可以說在中國詞史中,吳文英是一個引起過不少爭論的人。形成這樣的原因,除了藝術角度的偏差外,我認為最重要的可能是吳文英人生的瑕疵,說破了就是他與賈似道關系親密而受到人們的抨擊。那年讀康與之的詩詞,我也有過同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的道德品格往往決定著作品的傳詠。
5、這是懷人感夢之詞,所懷所夢何人,難以查考。舊日情人,一度繾綣,而今離隔,欲見無由。思之深故形之于夢,不寫回憶舊游如何,而寫所夢如何,已是深入了一層。
“門隔花深”,指所夢舊游之地。當時花徑通幽,春意濃郁。不料我去尋訪她時,本擬歡聚,卻成話別。為什么要離別,詞中并未明說。時則斜照在庭,燕子方歸,也因同情人們離別之故,黯然無語,相對生愁。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自然環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筆。前結“玉纖香動小簾鉤”,則已是二人即將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纖手開簾,二人相偕出戶,彼此留戀,不忍分離。“造分攜而銜涕,感寂寞而傷神”(江淹《別賦》)。下片就是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
下片用的是興、比兼陳的藝術手法。“落絮無聲春墮淚”,這兼有兩個方面的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是寫離別時人的吞聲飲泣。但這略去了。絮花在空中飄落,好像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而人即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遮面,主要倒不是為了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被人知,增加對方的悲傷。二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影子,云遮月是由于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又說:“詞以不犯本位為高。”(同上)此詞“落絮”、“行云”一聯就是“寄言”,就是“不犯本位”。表面是寫自然,骨子里是寫人。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與“行云”,造成了人化的大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也正是表現了人的離別悲感的深度,那就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而又迷離的至美的藝術境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消魂、心折骨驚的離情,怎么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有所思。無明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
如此心情,如此環境,自然完全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的東風吹來,比蕭瑟凄冷的秋天還蕭瑟凄冷了。這是當日離別時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而且也是今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沉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過來,語極警策。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浣溪沙》結句貴情余言外,含蓄不盡,如吳夢窗之‘東風臨夜冷于秋’,賀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難’,皆耐人玩味。”薛道衡《奉和月夜聽軍樂應詔》詩:“月冷疑秋夜”。韓偓《惜春》詩:“節過清明卻似秋。”
春天月夜風冷,是自然現象;加上人的凄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交融,就釀成了“東風臨夜冷于秋”的蕭瑟凄冷的景象,這種氣氛籠罩全篇,這是《浣溪沙》一詞在結構上得力的地方。(萬云駿)
6、 這是悼念杭州亡姬之作,開篇即營造了一個夢幻之境。詞人在夢中重游故地,探尋愛妾。但門戶緊鎖,又被深密的花叢阻隔,他只能在門外長久徘徊。這時,夕陽正無聲西墜,燕子呢喃,似訴歸愁。忽然,他看到窗前的小銀鉤在夕陽下閃亮。銀鉤晃動,仿佛有一只纖纖玉手正掛起窗簾。微風過處,詞人又聞到了她的玉手散發出來的熟悉幽香。“小簾鉤”之“動”是夢境中的幻景,“香”則是夢境中幻覺里所聞到的氣味。可謂是夢中之夢、幻中之幻,迷離飄渺更帶點神秘。它出自詞人的一片癡情,表現得極其生動、鮮明、細致,有形體、色彩、光亮、聲音、動作,還帶著香味,可見可聞,可觸可感,因而幻中顯真,格外感人。
7、“落絮無聲春墮淚”,這兼有兩個方面的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是寫離別時人的吞聲飲泣。但這略去了。絮花在空中飄落,好像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而人即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遮面,主要倒不是為了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被人知,增加對方的悲傷。二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影子,云遮月是由于月含羞。
8 、花期已過,滿目蹉跎。在荒蕪的倦怠中,灼灼的色彩,連同那蔓生的蕨類,都在相約著一起枯黃萎去,相約著,把彼此忘記。
葉,一片片落,飄到比心更遠的地方。
紅消綠殞,幻滅的一生只在眨眼間就遍歷滄桑。
我終無法以一顆卑微的種子的心情去守侯一場永不陳謝的鳥喧花靜,無法,奢望去追尋那銘記已往的足跡。
生涯若夢,或許在夢里,在剎那的芳華間,我才能次次重溫那襲我以春回的郁香,才能在蓄滿心池的月色中沉睡,直至,長眠不醒。
一些淅淅瀝瀝的文字就衍生在這個多感的季節。
心,已瘦成了一只兒時迷失的柳笛,在沒有星月的暗夜里,吹著摩挲千遍的清音。
風冷雨細,打在身上,很痛。
人常說,春去秋來。
不覺中,讓我想到參商二星,想起彼岸花。二星一西一東,此出彼沒。就像彼岸花,花葉同根,卻永遠無緣相見,就像春長秋落,共棲天宇下,卻生生相錯……
這就是距離,是遙遠。
是在轉身的一瞥間,是在望盡的千帆里,所有所有,卻是在淡煙濃愁中婉約而過。
我知道我該忘記的,最后一個春天,最后一次飛花鳥啼。
我知道那些許的寒,懸浮的怨,如簾,已隔開了紅塵,隔開了我的世界。
簾外,月,如水,只有縷縷的殘夢搖碎了淡淡的秋,落英繽紛,如絮,飄落無聲
一葉隨風忽報秋。
一縷花香輕輕掠過前額,那是多彩季節里的最后一抹塵。于眉間,留下粗糙的痛。
總以為,那些糾結纏繞的疼痛,只要趟過了歲月的河,便會被彌漫著塵世喧囂的煙藹所掩淡。
總以為,只要在靜默中修行,那千里外熟悉抑或陌生的河流便會在光與影之間,在割舍與纏綿之間用厚重的河床將心事深埋。
常獨自凝望暮色,在蒼茫空穹中感受那闋傷痕累累的吟歌,千年的雨隨風而來,順著面頰,簌簌而下。
在曾經滿掌翠綠繁榮的落寞里,我不知道我在懷念什么。
9、科學:在“行云有影月含羞”的夜晚,人們都休息了,只有“落絮無聲“。那么,花草樹木也需要“睡覺”嗎?當然需要!我們都知道,當風或雨吹打到含羞草時,它的葉子就會閉上。可在是平靜無風的夜晚,沒有東西碰它,它的葉子也會合拢在一起垂下來。這時候,它們其實是在睡覺。像含羞草這樣,晚上睡覺的還有合歡樹、槐樹等。而有些植物卻是在白天睡覺,像夜來香,它們白天緊閉花瓣,到了晚上才悄悄綻放。最有趣的是番紅花,一天之中,它時而張開,時而閉合,醒醒睡睡,要反復好多次。植物要睡覺,是植物保護自己適應環境的一種方法。含羞草在夜間把葉子閉合起來,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和減少熱量散發,夜來香晚上不睡,是因為它依靠一些專門在夜間活動的蛾子傳播花粉,白天把花瓣閉緊了,昆蟲就偷吃不了它的花粉了。番紅花時開時閉,是因為它對氣溫的變化十分敏感,氣溫上升時,花瓣內層的生長比外層快,花便綻開了;一旦氣溫下降,外層的生長就會比內層快,于是花便閉合起來。你看,植物“睡覺”是不是非常有趣的現象呢?
10、人們在依托網絡發泄自己壓壓抑的同時,也被另一種新的煩惱所牽制.就也許就是在你精彩的人生中又添上了一段插曲,而我卻希望在這段插曲中能永恒~~
可是世俗的快樂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澗,在風里,在我眼前汩汩而過,就如空氣中濕潤的粒子,抓不住......你還是決定要走了,執首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我們又來到了瀑布,來到我們相戀的地方。當你松開我的手,迷蒙著雙眼問眼前的飛花,花不語。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其實,當網絡與現實發生碰撞的時候,毫無疑問輸的終究是網絡,我們也不例外,很多時候我們生活在不同的空間,有著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無論時光如何遠去,我都知道你已經深深的走進了我的心里,成了我一生的難忘。曾以為自己能淡定潮起潮落,笑看云卷云舒。而此時的傷感卻唯情別矣。揮別凄清心拭淚,悲去后,音容何見?面對離開卻無法釋懷!曾以為自己可以忘卻,忘卻曾經的美,忘卻曾經的好。可是為什么卻夜夜無眠····很多時候,我很想很想找個人好好聊聊。我很在意心與心的交流與共鳴。說真的,我很希望能跟我分享我的感覺的人,會是你!可如今只能以字默別,心黯然。默默,脈脈,離去。不敢與你說一句纏綿的話,不敢與你相見,哪怕一眼。愁腸百結中,做一個恩斷情絕的女子,覆蓋茫然的心曲。從此,我只能讓心事堆積如山,讓思念將我淹沒。從此,我只能在夜的彼岸默默為你祝福。
誰能指點我,這一生我還能放的下對你的牽掛嗎?要怎么才能不想你,怎么才能做到?來源: 紫竹冰風
11、吳文英詞,“浣溪沙”,為何春有秋聲,無奈夏傷秋雨,秋之為秋,動態觀望,意念使然。這么含情脈脈的兩句:“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款款至深,如見春之郁郁,月之優柔,與下句“春風臨夜冷于秋”卻相迥異,開闔之筆,意在醒人耳目,須深味之才得個中奇巧。
12、在夜闌人靜時,天空皎潔的月光灑將下來,一人在室內微弱的燈光下,百無聊賴翻騰出書來,心不在焉看下去也是另一類的青燈黃卷吧。更多的是如煙如夢的前塵往事于此時跳將出來,手中的書是看不下去了,伏案無語,凝滯的目光已定格在窗欞上,只有收音機傳來幽婉的旋律,尚可拔動已麻木軀殼包裹著的心弦,魂魄在窗內窗外踅來踅去,找不到停靠港灣;精神的家園;心的棲居之所。
一點殘燈伴夜長。是“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的解讀。這樣的春天是見不到春風徐過,花煙樹浪,喧喧嘩嘩,飛揚激蕩,絢麗繽紛之百芳斗艷;卻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寞、凋零、肅殺、蕭瑟之黃葉飄零,將涼秋挪為春用了。個中況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個在陰霾籠罩下的沼澤跋涉者,是注定與燦爛的陽光、芬芳的鮮花、溫馨的關懷無緣,眷顧他的只剩下孤獨了。只有無私清澈柔和的月光,伴你我他(她)度過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
13、落葉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夜未央,她凝望窗前滿地的落絮眼淚無聲落下。留下一地的憂傷。
碎步踱入庭院,輕柔的楊柳風乍起。月光下。她,裙擺飛揚。微風輕輕掠過耳際。風中隱約中傳來“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
她輕盈地彎下腰去。拾起一片落絮。雪白中透著點幾微黃。那是怎樣的一種黃啊?黃得干凈,黃得純粹,黃得寂寞,黃得孤單……
東風又起,她的心猛地打了一個寒顫:“東風臨夜冷月秋!”四周明明還是暖暖的暮春。為何她會感覺到如寒冬肅殺般的冷呢?
14、昨日青絲惱三千,流年難返,一霎白如雪,風不定,愁難滅,隨緣往事空如煙,晚風依依惱愁眠。
今夜月雖皎潔,可總也難脫烏云羈絆。人生苦短,湯湯一路似夢幻,雖有素潔縈心,可也如這皎月般,怎不落下瑕瑜呢。置身于茫茫天穹下,舉首欲企窺隱匿在穹宇中的極星,奈何云氣氤氳,遮掩了光澤,我渾濁的雙眼,已無法尋得指路的明燈。
“簌簌”風打竹林,“簌”聲一聲緊于一聲,系緊衣領,微瞇雙眼,遠遠觀望著冷月懸空,一絲酸楚不禁泛起,對月感懷,淚珠閣定空相覷。念想天地悠悠,未縫前人也難遇來者,唯獨這古時月,明日風縈繞心緒,化作點點哀思。
當一個人獨處靜謐,一份悠然,一種茫然,一絲漂泊的感觸便借著浩然光景流入心田。觀朗月慕悲風,心似明鏡含映種種,做個物我兩忘何其快哉。可白云如蒼狗,轉瞬即逝,匆匆然,甚至連份喟嘆都給不了。云瞬息而已,卻以華美萬變的形態終其一生,或賁華,或蝴蝶……而皓月呢,看似恒久,萬古如初,可總也擺脫不了命運的束縛,時圓時缺千古輪回,輪回著不變的無奈,反復著亙古的悲傷。
月如是,月下之人亦如是,人不過百年不似明月懸千載,可古往今來的有心人將各自對于生活的感悟,命運的無常,寫入了書中,化進了含月如夢的詩句里,只要文字不滅,文明未斷,那么將來者必將從書中月里感受并繼承那份悲傷,如此種種,皆是命運的命運罷。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月色的妖嬈俏皮都付與這無聲春淚中,是百花爭艷,卻也是感時傷春啊,時至清明,又是一年斷魂日,緬懷先人,追往過昔,可遠在他鄉的我唯有將這份追思寄予朧月爾。
“簌簌”風逝葉落了無痕,遠山月,眼中人,故園定是芳菲歇,亂崗墳頭,可憐草萋萋,無端想起故人安息之所,恐春情催草更生,惱先人清凈。明月照我拉下孑然身影,相思難托付,唯有來日添墳頭一柸新土。 作者:t2616627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2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