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研究綜述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中圖分類號〕G451. 6 〔文獻標志碼〕D 〔文章編號〕1007-1539(2005)06-0076-03
  一、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研究概況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品質的總和,是一定社會對教師職業行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1]。
  教師職業道德是伴隨著人類教育活動的產生、發展和教師職業的出現,并在一定階級或社會道德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關于教師道德問題,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們有許多相關論述。中國古代倫理思想中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師德思想,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為人師表,教學相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形成了許多新觀念,也推動了教育領域的觀念更新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與此同時,教師的職業道德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沖擊,出現了一些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新問題。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師德問題成為倫理學、教育學等眾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2002年,江澤民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校慶100周年的講話中提出,教師要“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這一講話對師德問題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2005年3月,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師德研究的新高潮。
  近年來關于師德問題的著作有《教師倫理學》(王蘭英、閔嘉國主編,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師德概論》(任順元著,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教師倫理學概論》(李春秋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師德新論》(申建軍主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師德修養十講》(楊茂春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師德通覽》(林崇德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教師倫理學專題》(檀傳寶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以及《教師論》(王思震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等。這些著作對高校教師師德問題都有所涉及,但目前專門研究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專著較少,僅有《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論》(錢煥琦主編,河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盡管目前學術界專門針對高校教師師德問題進行研究的專著較少,但已出現了大量相關的論文和調查報告。從中國知網(CNKI)中以“高校”和“師德”為篇名檢索詞檢索到的結果顯示,從1994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收錄有999篇論文。這一結果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師德問題所受到的關注和重視。
  從當前高校師德問題的研究隊伍來看,研究人員主要包括以下兩個部分:一是高等院校及各類研究機構中從事倫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學者;二是高等院校、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和宣傳部門中的行政管理人員。前者大多擁有比較深厚的倫理學或教育學理論素養,后者的優勢則在于從長期的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
  二、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研究內容及主要觀點
  1. 關于高校教師師德的內涵及規范
  關于師德的內涵,大多數學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即“學高為師——師德之基,身正為范——師德之本,熱愛學生——師德之魂”[2]。也有學者提出,師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師德,從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與工廠產品生產勞動兩種勞動的相似性出發,可理解為教師從事傳授知識勞動的職業道德。廣義的師德基于上述兩種勞動的異質性,有著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教師應身體力行培養學生積累公民的基本道德,即傳統的育人;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找尋開啟學生創新潛力和能力的金鑰匙,并自己在科研方面有較大的創新[3]。教育部部長周濟提出“愛與責任——師德之魂”這樣一個新命題。在愛是師德之魂這個共識的基礎上,強調“責任”的重大意義,第一次把“責任”擺到“師德之魂”的高度,認為“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他還闡述了人民教師肩負的崗位責任、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等三項主要責任,明確了新時期師德之魂的新的重要內涵[4]。
  關于高校教師師德規范的最早論述是由康有為提出的,他按照幼教、小教、中教、高教的不同層次,分別提出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和行為準則:“德性慈祥,身體健康、資稟敏慧,有恒心而無倦心,有弄性而非方品者”;“學行并高,經驗甚深”、“德性仁慈,威嚴端正,誨誘不倦”、“唯才德是視”;“行誼方正,德性仁明,文字廣博,思悟妙通,而又誨人不倦,慈幼有恒”;“專學精深,奧妙實驗有得”。在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中,高校教師的師德規范應當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對于這一問題,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大部分學者認為,新時期高校師德規范應當在繼承傳統師德規范的基礎上與時俱進,以“依法治教、嚴謹治學、學高身正、教書育人”為基本內容。
  2. 關于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意義
  學者們普遍認為,大學時代是人一生中極其重要的、對以后的人生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時期,而這一時期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教師。教師的觀念意識、品德情操、價值和文化修養對大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師德建設是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師德的狀況如何,不僅反映出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而且影響學風、校風建設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良好的師德對于調節人際關系,促進教育工作,激勵教師愛崗敬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學者提出,師德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務,它關系著未來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方向,關系著高等學校的生存和發展[5]。
  3. 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
  學者們大多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的今天,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總體狀況良好,但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首先,在一些高校教師身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師德失范現象,主要表現在:職業行為失范;為人師表欠佳;學術道德失范[6]。其次,一些高校在師德建設中也存在著一些長期未能得到根本解決的問題,如認識上的“泛”:在學校工作中重教學科研,輕師德建設;管理上的“軟”:沒有建立齊抓共管的工作體制和運行機制;教育上的“空”:內容滯后,形式單一,方法落后;建設上的“虛”:工作隊伍不穩,水平不高,職責不明[7]。
  對于當前高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力求找到其原因所在。有學者提出,師德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價值觀念出現了偏差。在市場經濟與舊體制以及中西文化發生碰撞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乘虛而入,造成一部分教師理想目標的實際化,價值理念的實惠化,等等。第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則相對淡化。不少高校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工作上,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則相對“淡化”和“弱化”。第三,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在師德考核中缺乏量化指標,在職稱評審、優秀教師評選中往往只重科研和學歷等可見因素,造成教師重學歷、重科研而輕師德[8]。
  4. 關于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
  在這一問題上,多數學者認為,高校師德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師德教育、輿論環境、制度保障等方面共同推進。一些學者則從某個具體角度對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和方法進行了探討。有學者提出,師德建設以及良好的師德氛圍的形成,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說教和感化層面,而應利用明確、有效的制度、法律來規范人們的道德行為。因此,必須在師德建設中加強制度倫理設計與安排[9]。也有學者認為,應當建立高校教師師德行為監督機制,這一機制具有教育、預防、補救和改進的功能,其方式主要有高校的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和教師自身職業良心自律監督。其中學校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屬于外在的監督,教師職業良心自律屬于自身內在的監督。這兩種監督如果能發揮各自的功能,又能相互作用,就能夠有力地監督和調控高校教師師德行為[10]。
  三、高校教師師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說,目前關于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研究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缺乏理論深度
  一些學者只是簡單地將普遍意義上的師德內涵及規范套用在高校教師身上,而沒有對高校教師的職業性質和職業特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基本理念等問題進行深層次的理論分析。應當看到,當前高校師德領域中出現的問題,相當一部分是源自對高校教師師德基本涵義和規范的模糊認識。例如,高校教師的師德是究竟應當僅僅局限于其職業活動領域,還是應擴展到教師私人生活的領域?這一問題既是目前理論界存在爭議的問題,同時也給高校師德建設帶來了矛盾和困惑。因此,高校教師師德問題的研究應當首先厘清高校教師的職業性質和職業特點,尤其是厘清高校教師作為道德主體在高校教師師德建設中的地位。
  2. 社會調查范圍不廣
  要想找到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正確路徑和方法,首先必須對當前高校教師師德現狀及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準確的把握。這就需要在各級各類高校中對教師、職工和學生進行大量的、深入的和全方位的社會調查,從而獲得準確全面的第一手資料。但從目前高校師德問題的研究情況來看,只有較少一部分學者在研究中進行了社會調查并從調查結果中分析和把握高校師德問題的現狀。同時,目前學者們進行的社會調查往往集中在某一城市甚至某一高校,發放問卷的數量也較少,這就使得調查結果難以準確反映各級各類高校教師師德的真實現狀及師德建設存在的問題。
  3. 提出的一些對策缺乏實踐操作性
  要想使高校師德建設取得實效,就必須注重其路徑和方法的實踐操作性。目前不少學者都對高校師德建設提出了頗有建設性的對策和思路,但是這些具體對策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不強。例如,不少學者提出將師德建設制度化,認為應當在高校職稱評審和各類評優中建立師德考核指標體系并將其指標量化,這一建議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但問題在于,在實踐中,師德考核指標是否能夠量化或者如何量化,這一具體的操作性問題在眾多學者的論述中并沒有真正得到解決。
道德與文明津76~78G2思想政治教育王露璐20062006
高校教師/師德/綜述
高校教師師德問題是近年來倫理學、教育學等眾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高校師德問題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高校教師師德的內涵及規范;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意義;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原因;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缺乏理論深度;社會調查范圍不廣;提出的一些對策缺乏實踐操作性。
作者:道德與文明津76~78G2思想政治教育王露璐20062006
高校教師/師德/綜述

網載 2013-09-10 22:01:22

[新一篇] 高校圖書館文庫發展之路探析  ——兼論中國人民大學文庫建設

[舊一篇] 高校生態道德教育芻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