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三):共和新生(8)——護國運動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3月27日

在孫中山領導的中華革命黨以及以梁啟超為核心的進步黨不斷發起反帝討袁運動的同時,本來意存觀望、態度曖昧的云南將軍唐繼堯也在廣大中下級軍官的敦促和梁啟超、蔡鍔的鼓動下決定反對復辟帝制,并派人至各省各地聯絡,積極整軍備戰。原云南都督蔡鍔因在辛亥革命時領導云南起義而享有較高威望,1913年10月袁世凱將其調往北京,名為出任經界局督辦,實則是為籠絡、監視、控制之。籌安會成立后,本來對袁世凱“宏才偉略”抱有幻想的蔡鍔終于認清了其真實面目,于是毅然決定反袁,隨即趕往天津與其老師梁啟超共商大計,返京后,蔡鍔開始積極布置返滇計劃。

為麻痹袁世凱,蔡鍔裝出對政治漠不關心的樣子,終日流連于北京八大胡同,與名妓小鳳仙廝混,等到袁世凱放松警惕的時候,蔡鍔就從他眼皮底下悄然離開北京,從天津坐船秘密抵達日本,然后取道香港,經越南于1915年12月中旬返抵昆明,李烈鈞等革命黨人也于此前抵滇。緊接著,蔡鍔等人商議決定,組建“護國軍”武裝討袁,舉唐繼堯為都督,蔡鍔、李烈鈞分任第一、第二軍總司令;1915年12月25日,云南正式宣布獨立,護國軍通電全國,對袁世凱開戰,護國運動拉開序幕。

獲悉云南獨立后,袁世凱調遣北洋軍將領馬繼增等進入湘西,打算經湘西入貴州,由東面進攻云南;另外還派曹錕、張敬堯等率軍入川,在重慶集結,擬由北而南進攻云南;袁世凱本還打算由海路運北洋軍到越南,然后沿滇越鐵路抄襲昆明,但遭到了法國在越南殖民當局的拒絕,于是改為經廣西攻云南,不料又遭到廣西將軍陸榮廷的反對,最后袁世凱令廣東將軍龍濟光派粵軍進入廣西,脅迫陸榮廷共同攻滇。護國軍方面,則是由蔡鍔率軍攻川、湘,李烈鈞率兵攻粵、桂,唐繼堯留守云南,居中策應。

1916年1月,護國軍在四川與駐敘州袁軍交火,幾日后占領敘州,奪取了由滇入川的重要通道;隨后,袁世凱調多路大軍反撲,皆為護國軍所挫敗。2月,另一路入川作戰的護國軍強攻瀘州未遂,退守納溪,不斷增加的袁軍隨后分兵兩路向納溪進攻,護國軍付出極大犧牲勉強穩定了戰局。不久,蔡鍔趕到納溪前線,指揮了多次對袁軍的反攻,但均未能達到預期目的,護國軍因連日激戰,彈藥消耗殆盡,官兵傷亡頗重,被迫于3月初后退,袁軍則由于不適應南方氣候及交通不便、供給吃力等原因沒有追擊。經過休整,蔡鍔于3月中旬趁袁軍軍需補給尚未到位之際再次發動進攻,打敗袁軍,攻占數城,袁軍死傷慘重,已無力再戰。正在這時,袁世凱迫于國內外形勢,宣布取消帝制,四川方面的袁軍也提出議和,雙方隨即展開談判。

護國戰爭之初,貴州方面本來有意參與討袁,但因貴州兵力薄弱,又毗連湖南,一旦袁軍由湘入黔,便難以抵御,所以一直隱忍不發。后來,滇軍先遣縱隊抵達貴陽,增強了貴州的軍事力量,貴州遂于1916年1月27日宣布獨立。接著,黔軍出師進攻綦江,意圖威脅川省門戶重慶。袁軍見黔軍主力來攻,便主動出擊迎敵,黔軍接戰不力,遭袁軍側后包抄,被迫后退,袁軍追擊,雙方展開拉鋸戰。這時,黔軍因連日激戰,傷亡嚴重,且戰線過長,兵力過單,已經逐漸不支,袁軍反倒是不斷有后續部隊增援,最后,護國軍只得撤退,放棄了攻取綦江、進取重慶的作戰計劃。

另外,黔軍還于1916年2月發動了對湘西的進攻。護國軍接連作戰,所向披靡,連下數城,令袁世凱大為驚恐,急忙調兵遣將進行反攻,護國軍寡不敵眾,且戰且退,一直堅持到雙方停戰。

1916年2月,李烈鈞率兵由昆明出滇南,趨廣西,東征粵浙。早在這年1月時,按照袁世凱“由桂攻滇”的計劃,廣東將軍龍濟光之兄龍覲光奉命進軍南寧,脅迫廣西將軍陸榮廷攻打云南,陸榮廷假裝答應,并派出軍隊與龍覲光一起向云南挺進。2月,龍覲光部與李烈鈞部展開激戰,互有勝負,形成僵持。3月15日,與袁世凱素有矛盾且政治上傾向進步黨的廣西將軍陸榮廷宣布廣西獨立,護國軍士氣大振,發動反攻,打敗袁軍。

在袁世凱謀劃稱帝期間,本來對此持支持態度的日、英等國在看到中國各派政治力量的強烈反對后,都很担心中國發生內亂,危及其在華利益,于是一改初衷,轉而反對,警告袁世凱“若驟立帝制,將立起變亂,望暫緩改變國體”,后見袁世凱執迷不悟,便又宣布“以后對于中國決定執監視之態度”。此時,袁世凱才感到事態嚴重,于是以向日本天皇賀禮贈勛為名,派特使赴日,準備不惜出賣國家主權,換取日本的支持,不料日本政府認為袁世凱已盡失民心,若再支持于己不利,斷然拒絕特使赴日,且責備袁世凱“斷行帝制,無視友邦勸告”,宣布日本政府不承認其稱帝。與此同時,各國公使還宣布:今后凡有“洪憲”年號的外交文書,一概拒絕接受。外交上接二連三的挫折以及西南諸省的紛紛起事,迫使袁世凱改變原定于1916年元旦或春節登極的計劃,并在2月23日宣布延緩登極。

袁世凱復辟帝制也導致了北洋軍閥內部的分裂。早在1915年,袁世凱心腹愛將段祺瑞、馮國璋、徐世昌等就紛紛離袁自保:陸軍總長段祺瑞稱病退居北京西山,不問政事;江蘇將軍馮國璋對復辟帝制持敷衍態度,并與反袁勢力暗通聲氣,且于12月以得病為由拒絕出任參謀總長;國務卿徐世昌對復辟帝制既不阻止,也不贊成,并于10月辭職離京。這些人反對帝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帝制一成,他們就失去了繼任總統的可能性。

云南獨立后,馮國璋與反袁勢力暗中聯絡,后又聯合江西將軍李純、山東將軍靳云鵬、浙江將軍朱瑞等致電袁世凱,要求取消帝制;段祺瑞也乘機倡議另組新政府,維護共和。內外交困、眾叛親離的袁世凱走投無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次日宣布廢除“洪憲”年號,恢復“中華民國”紀年,重新任命徐世昌為國務卿,段祺瑞為參謀總長,他的皇帝夢只做了83天便破滅了。

帝制取消以后,袁世凱仍想繼續做大總統,但是護國軍方面卻堅持要求他下臺,由黎元洪繼任。4月6日,廣東將軍龍濟光迫于來自桂滇的軍事壓力宣布廣東獨立;12日,浙江宣布獨立;16日,馮國璋致電袁世凱,勸其退位,不少軍政大員也紛紛附和;5月8日,南方獨立各省在廣東肇慶成立軍務院,遙戴黎元洪為總統,建立了一個與袁政府相對峙的臨時政府,逼迫袁世凱交權,并積極準備北伐;5月9日,陜西宣布獨立。

本來就患有尿毒癥的袁世凱在此種情況下悲憤交集,至5月16日后,病情日重。5月22日,四川宣布獨立;27日,湖南宣布獨立;這兩省的將軍均為袁世凱心腹,他們的倒戈讓袁世凱感到回天乏術。6月6日,在全國民眾的一片唾罵聲中,袁世凱斃命,護國運動宣告結束。

6月7日,黎元洪繼任為大總統,各省遂宣布取消獨立。6月29日,黎元洪恢復《臨時約法》,重開國會,重建國務院,并任命段祺瑞為國務總理。至此,由袁世凱稱帝所引發的政治風波才算平息。

民國百年

三鑒齋 2010-07-20 14:58:55

[新一篇] 民國百年(三):共和新生(7)——洪憲逆流

[舊一篇] 民國百年(四):北洋割據時期(1)——軍閥割據形勢概述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