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6)——北伐戰爭的勝利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0月5日

1928年1月初,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以后,重整北伐軍,將國民革命軍、國民軍聯軍(馮玉祥部)、北方革命軍(閻錫山部)等部隊納入北伐軍行列,使北伐軍總兵力達到70萬人。蔣介石親任北伐軍總司令,何應欽為參謀總長,北伐軍下設四個集團軍,各集團軍總司令分別為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2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限期完成北伐案》;2月9日,蔣介石親赴徐州召集各軍長官訓話,改編、部署地方軍隊,以參謀總長何應欽留守南京;16日,蔣介石轉抵開封,與馮玉祥和閻錫山代表等軍方高層共商北伐大計,制定總攻方案。

面對北伐軍咄咄逼人的態勢,北京方面張作霖于1928年2月12日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以張學良、楊宇霆和張作相部急攻山西晉軍,孫傳芳由濟寧進攻徐州,張宗昌負責津浦路正面作戰,諸玉璞則負責對馮玉祥主力作戰。北京政府的計劃是先下山西,再進江南。

1928年4月7日,國民黨中央發表《北伐宣言》,蔣介石隨即誓師北伐。蔣介石第一集團軍自津浦路北上,馮玉祥第二集團軍則沿京漢線北上,閻錫山第三集團軍自京綏線和京漢線西側向東進攻,李宗仁第四集團軍則先于湘鄂鎮壓中共暴動,然后再沿京漢線北上,策應馮玉祥部。

第一集團軍在魯南與直魯軍交戰,大敗張宗昌,克兗州占濟寧,在馮玉祥部的策應下,于5月1日攻占濟南,張宗昌、孫傳芳率部逃走。當時,日本在山東的勢力很大。早在1927年5月底的時候,日本田中義一內閣就以保護日本僑民為由派兵進入了山東,當時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都對此事表示抗議。經過多次交涉,日本于當年8月中旬起陸續將軍隊集中到青島,并準備撤回。日本之所以決定撤兵,主要是因為當時孫傳芳正大舉南攻,日方以為南方革命軍已無可能再次北伐。不過,誰也沒想到孫傳芳很快便敗于龍潭之役,蔣介石亦很快復職北伐,到1928年4月,北伐軍就已逼近濟南。于是,日本再次借口護僑派兵占領了膠濟路,并進駐青島、濟南、煙臺等山東重城。就在北伐軍攻占濟南的第二天,1928年5月2日,日軍開進濟南,與北伐軍發生了正面沖突,從而引發了“五三事件”,也稱“五三慘案”或“濟南慘案”。

1928年5月3日,日軍在濟南與北伐軍發生軍事沖突,將北伐軍7000余人繳械,還在城內大肆奸淫擄掠,濫殺無辜,僅“五三”一天,就有1000多中國軍民被日軍屠殺。更令人發指的是,日軍還踐踏國際法準則,殘殺了國民政府山東特派交涉員和16名外交人員。當日清晨,因軍事瓜葛,日軍和北伐軍發生沖突,兩名日本士兵被打死;當夜,日軍闖入山東交涉署搜查人犯,國民政府駐濟南外交特派員蔡公時如實解釋,說被打死的日本士兵是流彈所斃,而我方外交人員是不帶槍支的,你們不必搜查。蠻橫的日軍將全署外交人員捆綁搜身,雖然并沒搜出槍彈,但日軍仍然不依不饒;蔡公時據理力爭,惹怒了日本人,于是日軍將被捆綁的外交人員排列成半圓形,用軍刀亂砍亂戳,中國外交人員被砍的血肉模糊、斷鼻缺耳;蔡公時也先后被割去耳朵、鼻子、舌頭,還挖去了雙眼。最后,除一人僥幸逃脫外,其余人等全部被日軍殺害。

日軍殘殺中國外交特派員及其隨員后,又轉向中國外交部辦公處行兇,勒令中國軍隊繳械。國府外交部長黃郛交涉無果,其衛兵所攜步槍亦被繳去。5月4日,英、美駐濟南領事出面調停,形勢略有緩和,但當晚,日軍就又開始射擊,并派兵由青島增防濟南,以飛機大炮轟擊濟南駐軍和當地百姓,部分北伐軍和警察被日軍繳械,被俘徒手官兵1000余人。至5月7日,日方向革命軍提出五項苛刻的條件,其中包括要求北伐軍離開濟南及膠、濟路沿線兩側20華里以外;蔣介石因這一要求影響北伐軍行動而表示不能接受,并多次派人與日方磋商,但均告失敗,日軍同時還以軍事行動相威脅。至5月10日夜,蔣介石被迫將北伐軍撤出濟南。“濟南慘案”期間,中國約有11萬軍民傷亡,經濟損失不可計數。此后,第一集團軍為避免與日軍沖突而繞過濟南繼續北伐,于5月中旬占領德州,北洋軍隊向滄州潰退。
 
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為解山西之圍而于4月6日對奉軍開戰,雙方大戰于安陽,彰德一帶,相持20余日,戰況異常慘烈。到4月底,晉軍突破奉軍防線,出太行沿京漢線行進,馮玉祥遂開始全線出擊,奉軍張學良也親臨前線督戰。當時,濟南已經被蔣介石攻破,奉軍恐閻錫山、蔣介石斷其后路,于是拆毀漳河鐵橋及鐵道電線向順德撤退。馮玉祥乘機攻占彰德,并于5月8日占領順德,11日進抵石家莊,與晉軍會合。

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在北出雁門關,占大同,東出娘子關,占領石家莊與馮玉祥會師后,軍隊主力于5月中旬在保定西南的方順橋附近集結。當時,第一集團軍因“五三事件”延誤了行程,第二集團軍馮玉祥又不肯孤軍深入,是以閻錫山不得不獨擋奉軍,致使第三集團軍傷亡慘重。在閻錫山的不斷求援下,蔣介石急忙從南京趕赴前線部署作戰,并于5月19日由徐州赴鄭州與馮玉祥、白崇禧會商。5月25日,奉軍30萬人向閻錫山左翼發起猛攻,晉軍死傷枕藉,幾乎支撐不住。這時,閻錫山一面令前線部隊堅守待援,一面調預備部隊繞到奉軍背后,奉軍只得撤退,晉軍占領方順橋,并于5月31日占領保定。

北伐軍沿京漢、津浦兩線的進展非常迅速,至5月底,第一、二集團軍已經渡過黃河進入直隸,而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白崇禧部也沿京漢線越過了保定,但是京漢、津浦兩線之間的廣大地區內卻仍有尚未肅清之敵。于是,5月28日,北伐軍發起大規模總攻,至6月2日,滄州、河間相繼被攻破,北伐軍繼續分路追擊北上。

5月30日,張作霖在北京懷仁堂召開軍事會議,決定和南京政府停戰議和,交接北京。此間,奉軍各路已是兵敗如山倒,相繼后撤,張作霖見勢單力孤,時局已無可挽救,于是向安國軍下令實行總退卻;同日,張作霖發表“出關通電”,將中央政務交國務院攝理,自己則于6月3日乘專車離開北京返回奉天。至此,奉系所控制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最后一個政權——安國軍政府和張作霖的“陸海軍大元帥”宣告完結。隨后,張宗昌、孫傳芳所部也紛紛向天津東北退卻,國民革命軍開至京畿、天津附近待命。

至6月4日,奉軍已陸續退出北京,只留鮑毓麟部在京維持治安,南京政府則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戍總司令。6月6日上午,鮑毓麟部撤出,閻錫山的部隊在民眾的歡呼聲中進入北京;8日,閻錫山在保定就職,11日偕同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進入北京。至此,為北洋軍閥所盤踞之北京終于被國民革命軍收復。接下來,奉系張宗昌的隊伍內有將領投誠國民革命軍,而國民革命軍方面又有傅作義出面活動,最終,集結在天津一帶的張宗昌、孫傳芳和褚玉璞等軍閥被迫離開天津。由于部隊不肯出關而向閻錫山投降,孫傳芳不得不只身逃奔沈陽,投靠張學良;張宗昌、褚玉璞則率領一部分殘軍退守津東。6月12日,北伐軍接收天津;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統一告成”,并改北京為北平,改直隸省為河北省,北伐戰爭正式結束。

當初,蔣介石在1928年1月復職時,曾表示:一旦北伐完成,自己就會隱退。于是,6月11日,蔣介石向國民黨中央提出辭呈,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等高級將領紛紛電請蔣介石以大局為重,繼續領導全國,并懇請其從速北上。6月14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推蔣介石赴北平祭告孫中山,并視察情況,同時籌措將孫中山的遺體移至南京安葬。7月6日上午,蔣介石、李宗仁、馮玉祥、閻錫山等人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孫中山靈前舉行祭告典禮,蔣介石熱淚盈眶的向國父之靈祭告——孫中山生前統一中國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北伐統一中國是孫中山最后的愿望,如今北伐完成了,中國統一了,但孫中山卻無法親眼看到,想來也令人感到無比悲涼……

嚴格地說,蔣介石在孫中山靈前的祭告是含有水分的。事實上,當時北伐雖已完成,但中國尚未完全統一,山海關外盤踞東北的奉系軍閥還沒有歸順,天津以東也還有張宗昌、褚玉璞等殘部于灤河負隅頑抗,國民政府之統一大業還有最后的一步要走。

截止到現在,“民國百年(四)”所提之“北洋割據時期”才算真正結束,我也總算把“(四)”所留下的這個小尾巴給講完了。 


三鑒齋 2010-07-20 14:59:58

[新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5)——蔣介石復出

[舊一篇] 民國百年(五):南京國民政府的黃金十年(7)——皇姑屯事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