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來春已去,一片池塘好。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覺來春已去,一片池塘好。

  [譯文]  夢中醒來春已歸去,眼前只見池塘邊一片春草長得好。

  [出典]   呂本中  《夢》

  注:

  1、《夢》呂本中

   夢入長安道,萋萋盡春草。

   覺來春已去,一片池塘好。

  2、注釋:

    長安:本指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此處代指宋時河南開封汴京都城。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3、譯文:

    夢中來到了長安的街道,只見遍地如絲綠草,不見行人蹤影。悠悠夢醒,香飄醉人的春天已經歸去,思人仍未歸來,眼前只見池塘邊一片春草長得好。

 

  4、呂本中 (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稱東萊先生,壽州(今安徽壽縣)人。初授承務郎。徽宗宣和六年(1124),為樞密院編修官。后遷職方員外郎。高宗紹興六年(1136),召賜進士出身,歷官中書舍人、權直學士院。因忤秦檜罷官。江西詩派著名詩人。其詩頗受黃庭堅、陳師道影響,又學李白、蘇軾,繼承和發展了江西詩派的風格,詩風明暢靈活。其詞以婉麗見長,也有悲慨時事、渴望收復中原故土的詞作。感情濃郁,語意深沉。代表詞作有《采桑子》、《蝶戀花》、《減字木蘭花》、《生查子》(一)等,其中《采桑子》描寫一女子的刻骨相思,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西江月”,恨戀人“不似”和“卻似”,比喻巧妙,寫法新穎別致,又饒有民歌風味,令人回味無窮,堪稱妙手天成的上乘之作。詞《蝶戀花》結句中的“眉尖一點”的指代也十分新巧,值得一提。東萊著有《東萊詩集》、《紫微詩話》、《江西詩社宗派圖》。后人輯有《紫微詞》。 

 

   5、以夢境抒寫離別相思的深切情意。"萋萋盡春草"點明時令,又暗示相思情深。后兩句轉寫夢醒后的感受。都是虛寫,用的是比喻手法。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6、覺來春已去,一片池塘好

     夏至的那天,和學姐坐在外面的凳上,穿著新買的花裙,在一年最長的白天,看著太陽一點點落下去。

    她就要離開學校了,有許多的不舍,卻無法表達出來。

    我知道,她是我生命的中的一朵花兒,開的時候,見過,就已經足夠了。

 

   7、這首詩充分寫出了對朋友的思念和作者樂觀豁達的心態。而細細品來,令誰都想不到的是:這整首詩都是化用古人詩句了的。

“夢入長安道”是化用李白在《長相思》中所作:“長相思在長安。”“萋萋盡芳草”則化用屈原在《楚辭》中語句:“春草生兮萋萋。”而后兩名句則是化用南北朝時的謝靈運在《登池上樓》中詩句:“池塘生春草。”

沒錯,令誰也想不到呂本中的這篇曠世佳作竟然全都是化用古人詩句寫出來的。這是抄襲嗎?不,這是化用,是創新,這是只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一種永恒的美。

這就是創新帶給人們的不同感受,這是模仿所不具有的。模仿得再像,也只能是一個傀儡,能做到的只是向別人學習,永遠無法做到超越。既然無法超越,那也就沒有未來和希望可言。

或許創新并不能讓我們像呂本中那樣名垂千古,但卻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得到莫大的慰藉和快樂。這便也足夠。當我們做得足夠好時,創新帶來的快樂也會感染別人。

袁隆平制出來雜交水稻便是一種創新,在他因為自己獲得了成功而喜悅的同時,全世界的人都因為解決了糧食問題而感到快樂。這便是讓創新達到了傳遞快樂的目的。

人的一生不能成為命運安排下的傀儡,我們必須要通過我們自己的雙手,運用我們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一些只屬于我們自己的,或許人生、或許是思想,難道不是嗎?


莊燦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36

[新一篇]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舊一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