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空弘揚中國西南禪學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指空是元代來華的印度僧侶,印度本名提納薄陀(Dhyanabhadra),法號為指空,古印度摩竭提(Magadna)國人。中國大陸的佛學辭典中未載指空的生平事跡。據有關文章記述,指空八歲從那蘭陀寺律賢出家,十九歲繼承南印度楞迦國吉祥山普明衣缽,之F后來華至燕京,游歷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于泰定年間(1324—1327)至上都(灤京)[①]見元帝。高麗忠肅王十三年(1326)至高麗弘揚禪學,天歷初(1328)回燕京,至正二十三年(1363)十一月二十日圓寂。關于指空的生年,至今仍是疑團,只能付諸闕如。[②]
  指空是元代對中國西南禪學以及對元帝崇佛有重要影響的高僧,功不可沒,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佛教史料對其業績記載甚少,近期祁慶富先生的《指空游滇建正續寺考》一文闡述詳明,對中國學者研究指空有重要裨益。為促進中韓兩國學者聯袂研究指空弘禪業績,譜寫中韓友好之新篇,筆者曾赴武定獅山正續寺考察,現就獲悉的有關文物史料,對指空弘揚中國禪學業績作綜合研討。
   一、指空建正續寺及該寺宗派源流
  指空最初來華至燕京及游歷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確切時間,因史料闕如,無可稽考。據高麗學者李穡撰《西天提納薄陀尊者浮圖銘并序》記述,指空于元泰定年前游歷中國西南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浮圖銘》載曰:
  至蜀,禮普賢巨像,坐禪三年。大毒河遇盜,又赤立而走羅羅斯地界。有僧施一禪被,有女施一小衣,乃應檀家供,同齋僧得放生鵝,欲烹而食之。吾擊其婦,婦哭,僧怒見逐。吾聞土官塑吾像,水旱疾疫,禱必應。金沙河關吏見吾婦人衣,發又長,怪而問奚自。吾言語不通,書西天字又非所知也。于是留之,晚隈石隙而臥,不覺少間至彼岸。渡子異吾,禮拜。云南城西有寺,上門樓入定。居僧請入城,至祖變寺,坐桐樹下。是夜雨,既明,衣不濡。赴其省祈晴,立應。坐夏龍泉寺,書梵字《般若經》。眾聚乏水,吾命龍引泉濟眾。大理國,吾卻眾味,但食胡桃九枚度日。金齒、鳥(撤)[撒]烏蒙之一部也,禮吾為師,塑像廟之。吾聞無賴子以吾像禪棒擲之地,而不能舉。悔謝,取安如故。安寧州僧問昔三藏入唐,伏土知音,時吾已會云南話,應曰:“古今不同,圣凡異路。”說請戒經,燃頂焚臂,官民皆然。中慶路請山請演法,凡五會太子,禮吾為師。羅羅人,素不知佛僧。吾至,皆發心,飛鳥亦念佛名。
  根據這一記載,可知指空游歷中國西南地區,主要活動是在川滇交界的彝、白、傣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元代,在大渡河、金沙江流域的少數民族中雖有佛教其它派系流傳,如印度密教阿吒力、藏密、漢密等,但無禪宗,指空的業績之一就是把禪宗遠播到川滇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使當地的彝、白、漢、傣等民族信奉禪宗。元代,云南雖有許多著名的禪宗高僧,如洪鏡雄辯法師(鄯闡,今昆明人)、玄鑒法師(云南曲靖人)、普福、普通、道元等。此外,遠在晚唐時就有禪宗入滇。《云南通志》卷十三云:“趙波羅,南詔景觀時居蕩山波羅巖,修禪觀。”《滇釋記》所載南詔高僧中有多人屬禪宗。如買順禪師,葉榆人,史稱“六祖之道傳云南自師為始”。所謂“六祖之道”,便是慧能所創立的禪宗南宗,佛教史上稱他為“禪宗六祖”。慧能南宗主張“頓悟”,與神秀北宗的“漸悟”相對。弟子法海將其說教匯編成書,名《六祖法寶壇經》,為禪宗的主要典籍。[③]元代,指空游歷中國西南地區期間,曾在昆明、大理等城區佛寺講經說法,深得當地官吏、僧侶、俗民的歡迎,禮指空為師,塑像廟之,影響頗大。然而遺憾的是云南佛教史料中未載指空弘禪之業績,而今,云南佛教史中當應追記指空在云南弘揚禪宗的重大功績。
  指空在云南的另一重大功績是建武定獅山正續寺。元人楊興賢撰于元延佑七年的《獅山建正續寺碑記》全中對此記述頗為詳明。武定縣志辦公室藏有康熙《武定縣志》,該志卷四載有楊興賢撰的碑文全貌,茲錄如下:
   獅山建正續寺碑記 延佑七年
   武定教授 楊興賢
  南詔右釋,其來尚矣。然二十七部之俗,嗜殺恬死,雖老師宿德,家至月見,提耳訓誨,猶執迷不悛,無緣而化。武定,其一部也。山水險峻,人物殷阜。無詩書禮樂以導其良心,無慈悲戒定以攝其淫性,是以失其秉彝,甘於自暴自棄,良可憫也。惟我圣元之奄有四海也,開設學校,崇高佛法,自王公大人,至於士庶,莫不欽仰。彼蠢爾獷悍之徒,方靡然承風,置彼邪思,趨我正道,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至大辛亥,蜀僧長老朝宗飛錫至止,望斯山之峭拔雄秀,諸山皆朝,乃攜大師楊善、楊慶、楊正、李繼榮、李良等諸檀越,步椒山而登焉。嘆曰:“開辟以來,山川有之。然發揚其勝概,則待乎人焉。是以蘭亭遭右軍而清湍,修竹有宣,赤壁遇坡仙而明月,清風無盡。茲境也,郁湮於此久矣。吾欲不負山靈,創一梵宇,以為一方老少投誠之所。二三子其與我誅茅卜筑,可乎?”僉曰:“諾。”於是劃辟朽壤,芟tì@①榴翳,刳木引泉,堿石構庵。為師棲錫之所。方人輻輳,僧徒云集。師以金篦刮其翳膜,登山眺望,四顧豁然。若發饔之醯雞,山隙之癡蠅。又如造物者始判清濁,獲睹青天白日之高明,嘆未曾有。各輸篋資,相與努力,作棧道,緣石蹬,南躋數十步武,得一地基,為文殊閣。又南行百余步,得丈室地基,為維摩閣。皆與白云為籬藩,青山為屏障,煙霞為衛具。禽聲法樂,若有異物陰來相之。東望崖阿,如獅子首,故以扁焉。師歸西蜀之后,有西竺指空禪師,游方憩此,絕粒危坐,脅不粘席。開辟正覺,誘掖緇俗,慕其化受信具者。比比有焉。佛殿旃檀,經始於乙卯之春,僧堂香積,落成於庚申之夏。風欞月牖,霧云飛huī@②,輪焉奐焉。塑繪告成,金碧交映,丹青絢煥,耀人耳目,蕩人胸次。實今世之良規,一方之壯觀也。禪師又慮常住缺乏,龍象星散,于是緣化本路官吏。此方他郡,或貝或谷,以致因地@③畝疆界,隨其豐儉,咸勒諸碑陰,用傳不朽。於戲!晨薰夕燭,奉紺宇之覺王,云板風鐘,醒人間之昏夢。靈山清會,儼然若存。夫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爰自拈花破顏以來,燈燈續焰,葉葉傳方,得道者不可枚舉。然西南禪學,實惟濫觴。今朝宗開之於前,指空成之於后。吾見獅子巖前山木叢林,盡作獅子吼者,非我二禪伯之薰炙與非藉圣祚之無疆,其孰能之!惟冀法輪而永轉,祝帝道以遐昌,有性無性,咸游覺場。
  楊興賢《碑記》述獅山正續寺為蜀僧朝宗于“至大辛亥”即元武宗四年(1311)創建,始建文殊閣、維摩閣,因山形狀如獅頭,故書匾獅子寺。云南地方史料未載朝宗生平事跡,歸西蜀時間亦不詳。指空到達獅山是在朝宗離去后,指空在獅山經營六年之久,增建佛殿、佛像、僧室、廚房等。使寺院成為規模,并取名“正續禪寺”。《碑記》云:“佛殿旃擅經始于乙卯之春,僧堂香積落成于庚申之夏。”乙卯為仁宗延佑二年(1315),庚申為延佑七年(1320)。指空就是在這期間(1315—1320),約六年左右,在獅山建正續寺,弘揚禪宗。
  關于楊興賢《碑記》,筆者曾赴獅山正續寺尋覓勘查,查實碑記可能毀于明代的戰亂中。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失名者撰《重修正續寺碑記》云:“……既而,元運告徂,所在悉罹于兵燹,而寺巋然獨存者八十余年。”另外,清代至民國年間,正續寺幾經修葺,但都未提及《碑記》下落,武定史館無拓片,亦不知《碑記》下落,《碑記》可能毀于明代戰亂中。
  指空為使正續寺香火長久不衰,殫精竭慮,親自向地方官吏和富戶化緣,購置寺院土地,奠定了正續寺的物質基礎。因此,正續寺歷經明、清兩朝,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實地調查,獅山叢林中,清代的僧塔林立,但無元、明兩代的僧塔。從塔銘可知,清代正續寺的僧侶多為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和曹洞宗,此二宗均屬南宗;臨濟宗為南岳法系,曹洞宗為青原法系。獅山僧塔中,較為著名的有智空、海慧、云普、無窮、明憲等。清代正續寺臨濟宗的第一世高僧為海慧,塔銘記道光二十八年(1848)二月立。中華民國至新中國成立后的正續寺的最后一任住持為真實法師,1994年圓寂,屬曹洞宗。獅山正續寺內現無僧侶,僅為宗教旅游景點。
   二 正續寺的印度密教色彩
  獅山正續寺是指空創立的禪宗寺,但從指空的宗教活動及正續寺的建筑格式、佛像造型、梵文碑等諸方面都反映出濃厚的印度密教色彩。
  指空八歲從古印度那爛陀寺律賢出家,十九歲繼承南印度楞迦國吉祥山普明衣缽。那爛陀寺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的著名寺院,也是古印度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和佛教最高學府,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巴臘貢地方。十二世紀時被毀。云南佛教各派系中,歷史最悠久的是印度密教阿吒力派,該教派于公元7世紀末傳入云南大理地區。唐代云南著名的阿吒力僧,與指空同源,都是來自古印度摩揭陀國,也都是從那爛陀寺出家。《滇釋紀》載曰:“贊陀崛多尊者又云室利達多,西域人,自摩揭陀國來,又號摩迦陀,游化諸國,至鶴慶又騰越州住峰山、長洞山二處,闡瑜伽法,傳阿吒力教。”那爛陀寺注重大乘瑜伽法,該寺出家的僧侶都持守密教儀軌,闡瑜伽法。指空雖然是以禪僧的身份在中國西南地區講經傳教,但其法事活動具有濃厚的密教色彩。如指空游滇,“赴其省祈晴,立應。坐夏龍泉寺,書梵字《般若經》。眾聚乏水,吾命龍引泉濟眾。”同樣,阿吒力僧亦常施行巫術密法,《云南通志》卷十二載云:“贊陀崛多神僧,蒙氏保和16年,……僧憫郡地大半為湖,即下山以錫杖穿象眼山麓石穴十余空泄之,湖水遂消,民始獲耕種之利。”很明顯,指空與南詔大理的印度密教阿吒力僧的法術儀軌如出一轍,指空的密教色彩是很濃厚的。
  指空創建的正續寺,其建筑格式、佛像造形、梵文石碑、壁畫等,都有印度佛教的特色。正續寺的建筑格式,以觀音閣為準,山門、牌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組成一條中軸線,再以兩旁配殿、廂房及臺閣組成一座完整的諸天樓閣建筑群。藏經樓右楣板上,繪有九幅達摩東來組畫,表現印度僧人通過南絲綢之路來中國開建五密壇場的事跡。武定縣文化館近年修葺正續寺時,發掘數塊梵文磚,系陀羅尼磚,反映了正續寺初建時表現的印度佛寺風格。[④]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佛教密宗對滇東北彝族地區頗有影響。從武定、祿勸兩縣交界處三臺山鳳氏土司遺跡,即現存古城堡遺址第一道隘口左側屹立一塊石壁摩崖,刻有兩個佛教神像,左為“大圣摩訶迦羅大黑天神”,即佛教密宗護法神,右為“大圣北方多聞天王”。該遺址還發現具有典型印度佛教密宗特色的人形瓦當。[⑤]瓦當圖案呈一女人形,突出碩大的乳房及臀部,表示旺盛的生育能力,底部為女陰圖案。人形瓦當為明代鳳氏土司城堡遺物。當可印證武定鳳氏土司崇奉印度佛教密宗。
  縱觀云南佛教史料,彝族崇奉佛教有悠久的歷史。《南詔圖傳》即可佐證南詔統治階級崇奉佛教的事跡。《南詔圖傳》文字卷記載,南詔時期,人們把印度僧人,即“梵僧”看作圣人,并把《巍山起因記》中載錄的梵僧授記細奴邏的故事稱為“圣人入國授記”,以梵僧圖像來淳化民俗。南詔第十三代國王舜化貞崇尚佛教,“誓欲加心供養,圖像流行”。《南詔圖傳》中有許多印度佛教最初傳入南詔的史實和傳聞。南詔是唐代以彝族為主體建立的地方政權,南詔統治階級崇奉佛教有大量史料記載,從而可知,彝族崇尚佛教肇自南詔。
   三 指空翻譯《文殊師利菩薩無生戒經》
  指空留居云南武定獅山的時間為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至延估七年(1320),約六年時間。之后,指空離開云南至上都(灤京)見元帝。關于這期間指空的事跡,目前國內外研究指空的文章中未見記述,近期從《四庫明人文集叢刊》(說學齋稿)中檢得一則資料,庶可彌補此空白。
  現據云南省圖書館藏《四庫明人文集叢刊》(說學齋稿)抄錄全文如下:
   文殊師利菩薩無生戒經序 癸巳
  梁武帝時,菩提達摩至於金陵,問答不契,折蘆渡江。[⑥]留楞伽經[⑦]曰:“此可傳佛心宗,震旦之人有為佛氏學者敬信而誦習之,因是而開悟者未易悉數。蓋天竺距中國十萬余里,言語不通。文字亦異。則其書之未及翻譯者尚多有之,不獨楞伽而已。皇元泰定初,中印土王舍城剎底遜[⑧]曰:“指空師見晉王[⑨]於開平,論佛法稱旨,命有司歲給衣糧。”師曰:“吾不為是也。”因求東游高句驪[⑩],禮金剛山發起菩薩道場,國王眾諸臣僚合辭勸請少留,師乃出文殊師利菩薩無生戒經三卷,欲使眾生有情無情,有形無形咸受此戒。聞者歡喜諦聽。血食是邦者曰:三岳神亦聞此戒,卻殺生之祭,愈增敬畏。師之言曰:“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道則然。”說法放戒,老婆心切,故是經因事證理,反覆詳明,讀者若楞伽之初至,嘆息稀有。嗚呼!五濁惡世,其人之迷謬已甚,不以驚動開諭之,終無以為入道之基矣。師之學得於南印度吉祥山普明尊者。天歷皇帝[①①]詔諸僧,講法禁中,而有媚嫉之者,窘辱不遺余力,師能安常處順,湛然自悔,居無何,諸僧陷於罪罟,師之名震暴中外,四方信向彌篤。今皇帝眷遇有加,資政政使姜金剛既施財,命工刻是經,以傳門人達蘊,請予為序。
  據此記述,可知指空離滇以后大約於1321—1322年見晉王於開平,即上都(灤京)。但要指出的是《經序》中提到的晉王,經查元史有二,一為甘麻剌,至元二十九年(1292)由梁王改封,出鎮大斡耳朵。大德六年(1302)薨,謚獻武,即顯宗;二為也孫鐵木耳,嗣晉王,甘麻刺之長子,大德六年(1302)襲封,至治三年立為帝,即泰定皇帝。指空于1315—1320年在云南武定獅山建正續寺,約1321—1322年至開平(上都),據此可知指空會見的晉王是也孫鐵木耳,而不是甘麻剌,因是時甘麻剌已辭世。
  指空與也孫鐵木耳談論佛法,甚得也孫鐵木耳的歡心。挽留指空長居宮廷,與他講說佛經,并給予優厚待遇,“命有司歲給衣糧”。然而指空意在東游高麗傳播佛法,謝絕晉王的挽留而東去高麗,在金剛山發起菩薩道場,翻譯解說《文殊師利菩薩無生戒經》三卷,在高麗佛教界產生巨大影響。
  從《經序》可知,指空在高麗主講的是佛法戒律,強調佛教戒殺生血祭。指明佛說世界萬有由心所造,認識對象不在外界而在心。不難看出,當時高麗佛教保有濃厚的密教色彩,即有殺生血祭儀式,并在世俗中有原始宗教自然崇拜,即“血食是邦者曰:三岳神亦聞此戒,卻殺生之祭,愈增敬畏。”由于指空能結合高麗的宗教實際,倡導信眾發菩薩心而戒殺生血祭,強調崇佛重在修心養性。指空把禪學與戒律相結合,講經有法,深得高麗僧俗的歡迎,而指空也因此聲譽鵲起。
  指空於1328—1332年期間離開高麗回到中國上都,與天歷帝談論佛法。《經序》記述云:“天歷皇帝詔與諸僧,講法禁中,而有媚嫉者,窘辱不遺余力,師能安常處順,湛然自悔,居無何,諸僧陷於罪罟,師之名震暴中外,四方信向彌篤。”天歷帝,即元文宗圖帖睦爾,公元1328年即位,至公元1332年病故,在位五年。據此可知,天歷帝請指空在宮庭講佛法,大致是天歷帝在位的五年中,即1328—1332年期間。由于指空佛學造詣高深,知識淵博,深受天歷皇帝的青睞,但因此也遭到一些嫉賢妒能的僧侶的詆毀,對此,指空胸懷坦蕩,泰然處之,從而愈使指空名聲遠播,四方僧俗崇佛之心愈加篤誠。
  《文殊師利菩薩無生戒經序》為我們了解指空在中韓兩國弘揚禪學的業績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填補了指空離開中國西南地區后的經歷空白,這對中韓兩國學者深入研究指空的弘禪業績有重要的作用。
  注釋:
  ①.上都:蒙古憲宗六年(1256)忽必烈營建,中統元年(1260)即帝位于此,稱開平府,四年(1263)加號上都。故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閃電河北岸。
  ②.祁慶富《指空游滇建正續寺考》,《云南社會科學》1995年第2期。
  ③.楊學政、韓軍學、李榮昆著《云南境內的世界三大宗教》,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④.獅山正續寺梵文磚,即陀羅尼經磚,由武定縣文化館孫國柱同志維修正續寺時發掘收藏。
  ⑤.人形瓦當由武定縣文化館孫國柱同志發掘、收藏。
  ⑥.菩提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創史者。相傳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般海到廣州,又往北魏(舊說達磨過金陵時,與梁武帝面談不契,遂折蘆渡江北去)洛陽,后住嵩山少林寺。傳說達磨在此面壁打坐九年。后遇慧可(487—593),授以《楞伽經》四卷。慧可承受了他的心法。于是禪宗得以流傳。
  ⑦.《楞伽經》佛經名:“楞伽”意山,“阿跋多羅”意“入”。意謂佛入此山說的寶經。法相宗所依“六經”之一。說世界萬有由心所造,認識對象不在外界而在心。
  ⑧.剎底里,即剎帝利,舊譯剎利,印度四姓之第二,意王種。
  ⑨.此處晉王當指嗣晉王,即也孫鐵木耳。大德六年(1302)襲封,至治三年立為帝,即泰定皇帝。
  ⑩.高句驪,朝鮮,高麗的另一稱呼。古國名。
  ①①.天歷帝,即元文宗圖帖睦爾,公元1328年即位,至公元1332年病故,在位5年。
   (作者單位:云南省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責任編輯:杜松]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艸下加左矢右隹
   @②原字為羽下加軍
   @③原字為畝加犬
  
  
  
云南社會科學昆明56-60B9宗教楊學政19971997 作者:云南社會科學昆明56-60B9宗教楊學政19971997

網載 2013-09-10 21:44:33

[新一篇] 報告文學的風景

[舊一篇] 挑戰與突圍:近期中國先鋒小說流變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