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學科進步 努力實現全方位突破  ——二十年文藝理論與批評回眸(四)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新時期文藝理論與批評借改革開放、社會進步的東風,建筑在豐厚的創作實踐之上,學術爭鳴熱烈,氣氛民主,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呈現出全方位躍動的可喜局面。
  新時期文藝理論建設在“文革”造成的文化荒漠上起步,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徹底沖破教條主義的思想禁錮,對許多理論問題進行重新梳理和認識。“左”傾思潮的肆虐,使得馬克思主義被教條化肢解。文藝理論和批評要么脫離具體的文藝實際,機械地在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中尋找對文藝問題的現成答案;要么采用實用主義的態度,各取所需,為我所用,以經典作家的只言片語作為壓倒爭鳴對手的擋箭牌。復雜問題簡單化的結果是人為地在文藝領域設置了許多禁區。正本清源,恢復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本來面目,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當成科學而不是教條,不是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代替具體的文藝理論研究,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思想方法當做文藝研究的指導思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徹底清除陳舊僵化的文藝觀念。文藝與政治關系的討論,把文藝從政治的附庸、從階級斗爭工具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這場討論直接促成了以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取代沿襲多年的為政治服務的口號,標志著文藝方針的重大轉折。文藝在上層建筑與意識形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文藝本質特征、真實性、典型化及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等問題的討論和爭鳴,則澄清了一些基本的理論是非。人性和人道主義、文學主體性、文藝的商品屬性和審美屬性、人文精神、文藝理論與批評的現狀和功能等方面的論爭,更進一步深化了對于文藝本質特征和規律性的認識,實現了美學批評與政治批評和單一社會學批評的疏離,文藝理論與批評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
  文藝創作實踐的多樣,文藝觀念的變革,促成了文藝理論與批評領域日趨擴展。在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中,文藝研究也由封閉走向開放。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的許多研究成果都被引入文藝研究領域,極大地豐富著文藝學研究方法。哲學、美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邏輯學、生理學、傳播學、管理學、模糊數學、語言學等學科方法在文藝研究中被廣泛運用,使得文藝學從單一的社會學批評方法發展成融心理學、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和結構學等為一體的多維復合的美學批評。由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介入而引發的“方法論熱”,更是拓寬了文藝理論的研究視野。對具體文藝現象的研究不再是孤立地由現象到現象,在具體對象上死做文章,而是將之放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的相互聯系之中,既注重文藝與政治、經濟、生活的相互聯系,又關注文藝現象的復雜特征,從而提高了文藝研究的宏觀性和綜合性。這不僅意味著空間尺度和時間尺度的放大,而且意味著對文藝現象的歷史的辯證的理解,意味著文藝理論研究走向多維開放的結構。多維開放的理論結構,構成了新時期文藝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方法多元共存的格局。
  理論研究中這種活躍氛圍,直接促進了文藝基礎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的發展,成為新時期文藝理論與批評工作的重要成果。社會主義文藝創作與研究是一個全新領域。50年代,我們借鑒蘇聯文藝學理論,編寫出版過文學概論和文學基本原理。改革開放之初,這些專著依然是我國大中專院校的標準教材。新時期經過短短10年左右的努力,許多重點大學都有了自己的文藝基礎理論教材。中國社科院集中專家編著的新版《文學原理》,按“發展論” “作品論” “創作論”三個不同序列,建立起有分有合的文藝理論新體系,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基礎理論研究、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研究也都從無到有,逐漸確立、完善起來,顯示了較高的理論水準。《文藝美學》、《文學創作論》、《文藝思維學》、《文學理想論》、《文學意象論》、《文藝本體論》、《藝術與人類心理》、《審美心理描述》、《比較文學方法論》等一大批學術專著相繼出版,結束了長期以來文藝理論封閉、停滯、貧乏的狀態,表明了文藝理論建設穩步向前發展。
  美國文論家韋勒克曾經斷言,在20世紀,不僅有一股名副其實的批評的洪流向我們涌來,而且文藝批評已獲得一種新的自我意識,在公眾心目中有了比往昔高得多的地位。這或許較符合我國當代文論的發展實際。許多新的方法、新的視角、新的藝術觀的大量涌現,不僅從觀念形態上對習慣的既往理論提出了挑戰,更在文藝思維方式的深層意義上產生著重大影響,使新時期文藝理論與批評展現出嶄新風采。
  新時期文藝理論與創作并肩,和時代同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求真務實,不斷在調整與探索中尋求自身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與歷史的要求相比,包括文藝理論在內的文化建設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還缺少更多的卓有建樹的文藝理論著述,缺少博大精深的理論學派,更缺少能代表中華民族文化水準、與世界上重要理論派別相媲美的、有著我們自己“發明專利”的文藝理論體系。
  如何適應中國國情,大膽吸收、借鑒古今中外一切優秀文藝理論成果,建設一種既符合中國文藝發展實際、又能順利與世界文藝對話、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新體系,是擺在文藝理論界面前的一項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
  我們已經有了近80年的新文化積累, 有了近50 年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的當代文藝積累,只要我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文藝發展的經驗,積極借鑒、吸收國外一切有價值的文藝思想,在中西文論互為補充中融會貫通,我們就一定能夠構建出嶄新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的話語體系,讓中國式的文藝理論走向世界。(全文完)
  
  
  
中國文化報0京③J1文藝理論云德19981998 作者:中國文化報0京③J1文藝理論云德19981998

網載 2013-09-10 21:58:49

[新一篇] 真實的生機和虛構的尷尬  ——關于當代公仆文學創作的美學思考

[舊一篇] 矛盾與對策——“注冊視聽生”試點中若干問題的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