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 簡體 傳統 |
“你干嘛穿著內褲在大街上狂奔?”電影《搏擊俱樂部》(Fight Club)里的泰勒·德登(Tyler Durden)這樣問著他那無名的“二重身”(doppelganger①,隱藏在每個人心靈中的另一個看不見的自我),“我們使用著同一具身體。”他正逐漸篡奪他二重身的生活。從古埃及和挪威神話到德國民間傳說(他們認為二重身的出現是死亡的前兆)再到美國小說家埃德加·愛倫·坡②(Edgar Allan Poe)、電影演員格勞喬·馬克斯(Groucho Marx)和《搏擊俱樂部》主演布拉德·皮特(Brad Pitt)的作品,長久以來我們都幻想著另一個自我的存在,而這部票房達到一億美元之多的紅極一時的電影只是最近展示這一幻想的一個范例而已。 弗洛伊德是第一個嘗試科學看待二重身的人,將其稱為“被壓抑的自我之回歸”。他認為,二重身是不受人類控制的內心的一面,除非與其正面交鋒并將其打敗,否則它們會一直存在。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弗洛伊德是對的:二重身來自于我們在塑造自我時產生的裂痕。 2011年秋,一個飽受癲癇折磨的十五歲女孩來到了日內瓦大學的神經科。她告訴該大學的神經教授奧拉夫·布蘭科(Olaf Blanke)說,在癲癇發作時她看見了自己的二重身。她是在癲癇的先兆期看見的。在這一癲癇的初始階段里,病人仍有意識,但是他們的視覺和其他感覺會開始模糊。最開始她會覺得惡心,同時又感覺特別溫暖,然后她就看見有一個透明的身體從腹部升起。那個身體會變得和她一模一樣,然后望著她,讓她感覺那是她的“靈魂”在離開她的身體。當她的癲癇逐漸結束,那個“靈魂”就會重新回到她的體內。 那個女孩被診斷為島葉皮質(insular cortex)損傷,那個大腦部分負責感知、自我意識和調節體內平衡。大腦將從眼睛、耳朵、皮膚等外部信息源處獲得的身體信息與從心臟、胃等內部信息源處獲得的身體信息相融合從而產生自我感知。布蘭科和同事盧卡斯·海德里希(他給那個女孩做過檢查)說,這種導葉皮質損傷會讓大腦無法將身體的外部和內部感知相結合,導致一種錯誤的自我感知。海德里希解釋道:“我們發現代表外部和內部身體狀態的系統不再協調,而為了解決這一沖突,大腦會想出看似最為有道理的解釋:二重身形式的第二個自己。” 海德里希和布蘭科在他們發表于《大腦》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寫道,他們遇見的報告看見二重身的癲癇患者都有導葉皮質損傷。他們的研究表明,當手術將損傷修復,病人也就不再看見二重身。然而,人類對二重身出現的其他原因則知之甚少。例如,精神病患者也報告說會看見二重身,但是部分由于缺乏相關研究,其中的緣由仍有待確定。通常醫生會用藥物治療這些癥狀。 布蘭科和他的同事還發現二重身是可以被人為引發的。通過刺激病人的顳頂連接區域(這一區域負責對外部環境和體內的信息進行融合處理),布蘭科讓病人看見了二重身。布蘭科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誘發了與二重身相似的東西,比如一個完整的人體幻像。”不過這給人的感覺并不如自然成熟的幻覺那樣強烈。 布蘭科的同事簡·阿斯佩爾和海德里希能夠讓實驗參與者感覺視覺圖像就是自己。研究人員在他們眼前閃過他們自己身體的圖像(這代表外界信息),圖像閃出的頻率與其心跳節奏一致(這代表體內信息)。幾分鐘之后,實驗參與者們說比起肉體身體,他們感覺視覺的身體圖像更讓他們有認同感,并認為實際上他們的身體棲于那些圖片替身里——即使他們與圖片的距離有兩米之遠。 看見另一個自己并不只是疾病的癥狀,還可能是健康人的某種心理狀態(雖然是一種極端的心理狀態)。極地探險家歐內斯特·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曾說在南太平洋的南喬治亞島上,在一次時長36小時的穿越高山和冰川的跋涉中,他看見了自己的二重身,并將其稱為幫助自己克服旅途險惡的“神圣的同伴”。當探險家安·班克羅芙特(Ann Bancroft)在她穿越南極洲的1900英里旅途中受傷時,她發現一個比她更為堅強的、毫發無傷的二重身輕松地走在她身邊,這給了她安慰。后來她寫道:“那正是我需要的一劑良藥。” 已故心理學家朱利安·杰尼斯(Julian Jaynes)贊成二重身是一種困難應對機制的觀點,他說“一些遭遇船難的水手在得救之前能聽到上帝的聲音并與其進行幾小時的交談”,二重身的安慰作用可見一斑。海德里希說:“從醫學上來講這是有道理的。一直以來,人格分裂和人格解體③都是一種應對機制。” 二重身這一應對特性可以被用于治療。例如,布蘭科用一個機器人裝置拍擊三十位志愿者的背部,他解釋道:“當機器人拍擊時,志愿者們會看到一個背部以同樣節奏被拍擊的虛擬人像。他們越與那個替身有認同感,他們報告的痛感就越弱。”這一技術可以被運用于慢性疼痛病患者的身上。 海德里希說:“你可以這樣想:由于你對虛擬影像產生了認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自己的肉身,所以對疼痛的感覺和神經表現就得以減輕。我肯定有朝一日人類可以激發‘積極的幻覺’從而減輕痛感或者其他的不適感覺……這一方式與人們通過學習冥想或其他認知行為技能來克服恐懼相類似。” 在《搏擊俱樂部》的結尾,德登和他的二重身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這意味著他們之中只有一個可以活下來。但是二重身的現實情況更加復雜。布蘭科決定將他的那位十五歲病人的手術延后,直到她的大腦發育成熟。與此同時,那位病人說,知道她的癥狀是有醫學解釋的讓她放下了懸著的心。而且,她已經與自己的二重身產生了強烈的親密感。布蘭科說:“那對她來說是有特殊意義的——那將她與她體內那令人熟悉又安心的一部分聯系了起來。” 譯注: ①doppelganger:在德語中的意思是“兩人同行”,在這里是指隱藏在每個人心靈中的另一個看不見的自我,往往是人類內心希望自己所應該變成的樣子或者是人類內心最真實的欲望表現。從理論上講,只有自己才能看見自己的二重身。 ②埃德加·愛倫·坡:十九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說聞名于世,他是美國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驅者之一,又被尊為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進而也被譽為后世科幻小說的始祖。 ③人格解體:是個人自我認知機制的一種異常狀況。它使人覺得在觀察自己的行為(雖然他并不能控制局面)。出現人格解體者的痛苦感也發生改變,感到世界變得不那么真切、變得模糊、如同在夢中一般、缺少意義。這會干擾感觀,因此許多患者感到他們事實上生活在夢中。 來源:譯言 原文作者:David Levine 譯者:sibyl玥 楚塵文化【優質閱讀,品質生活】微信號:ccbooks
楚塵文化 2015-08-23 08:38:34
稱謂:
内容: